一种直流充电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650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线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流充电线缆,其包括线壳;线壳的左侧开设有缆槽,缆槽的内部插接有缆皮,缆皮的内部设置有缆芯,线壳的右侧设置有接电片,线壳的底端固定有下夹壳,下夹壳的顶部放置有上夹壳,上夹壳顶端的中部设置有轴承,轴承的顶部连接有丝杆,线壳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丝杆位于螺纹槽的内部,丝杆的顶部连接有转把;上夹壳与下夹壳的内壁均设置有稳定头,且稳定头均匀设置有多组,下夹壳的侧壁连接有导线,导线的末端与接电片的末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线壳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机构,在缆皮插入线壳内后,将可以对缆芯进行快速的夹持,利于快速安装接电片,提高线缆接电的便捷效果。提高线缆接电的便捷效果。提高线缆接电的便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充电线缆


[0001]本技术适用于线缆
,尤其涉及一种直流充电线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直流电缆,是用于直流输配电系统中的电力电缆,直流电缆除了运行的电气特性与交流的不同,其结构和交流电缆基本相同。
[0003]在电缆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将电缆的端部与接线端连接,需要在电缆使用完毕后,加装接线头,但现有技术中,接线头与电缆的安装较为不便,也无法保证连接处的紧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大大降低了使用的不便,为了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直流充电线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直流充电线缆,通过线壳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机构,在缆皮插入线壳内后,将可以对缆芯进行快速的夹持,利于快速安装接电片,提高线缆接电的便捷效果,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直流充电线缆,包括线壳;
[0007]线壳的左侧开设有缆槽,缆槽的内部插接有缆皮,缆皮的内部设置有缆芯,线壳的右侧设置有接电片,线壳的底端固定有下夹壳,下夹壳的顶部放置有上夹壳,上夹壳顶端的中部设置有轴承,轴承的顶部连接有丝杆,线壳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丝杆位于螺纹槽的内部,丝杆的顶部连接有转把;
[0008]上夹壳与下夹壳的内壁均设置有稳定头,且稳定头均匀设置有多组,下夹壳的侧壁连接有导线,导线的末端与接电片的末端相连接,上夹壳底端的四角均固定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底部贯穿于下夹壳的顶部
[0009]优选的,上夹壳与下夹壳的内壁均呈半圆状。
[0010]优选的,稳定头的末端呈尖头形。
[0011]优选的,丝杆与螺纹槽的螺纹尺寸相适配,构成转动机构。
[0012]优选的,轴承的外圈壁设置于上夹壳的顶部,丝杆的底部与轴承的转动壁相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线壳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机构,在缆皮插入线壳内后,将可以对缆芯进行快速的夹持,利于快速安装接电片,提高线缆接电的便捷效果。
[0015]2、本技术通过上夹壳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在上夹壳升降时,限位杆将基于下夹壳的内部升降,将保证上夹壳升降时的稳定性,保证夹持缆芯时的稳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直流充电线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直流充电线缆的上夹壳与下夹壳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线壳;2、缆槽;3、缆皮;4、缆芯;5、螺纹槽;6、丝杆;7、转把;8、轴承;9、上夹壳;10、下夹壳;11、导线;12、接电片;13、稳定头;14、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本技术中提供的用电器的型号仅是参考,可以通过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功能相同的不同型号用电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参照图1

2,一种直流充电线缆,包括线壳1;
[0023]线壳1的左侧开设有缆槽2,缆槽2的内部插接有缆皮3,缆皮3的内部设置有缆芯4,线壳1的右侧设置有接电片12,线壳1的底端固定有下夹壳10,下夹壳10的顶部放置有上夹壳9,上夹壳9顶端的中部设置有轴承8,轴承8的顶部连接有丝杆6,线壳1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5,丝杆6位于螺纹槽5的内部,丝杆6的顶部连接有转把7;
[0024]上夹壳9与下夹壳10的内壁均设置有稳定头13,且稳定头13均匀设置有多组,下夹壳10的侧壁连接有导线11,导线11的末端与接电片12的末端相连接,上夹壳9底端的四角均固定有限位杆14,限位杆14的底部贯穿于下夹壳10的顶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通过线壳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机构,在缆皮插入线壳内后,将可以对缆芯进行快速的夹持,利于快速安装接电片,提高线缆接电的便捷效果。
[0025]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上夹壳9与下夹壳10的内壁均呈半圆状,上夹壳9与下夹壳10的内壁均设置有半圆状,利于缆芯4进入上夹壳9与下夹壳10之间。
[0026]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稳定头13的末端呈尖头形,稳定头13与缆芯4接触时,稳定头13的末端将利于接触缆芯4,利于形成稳固的夹持效果,保证电性接触的紧固。
[0027]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丝杆6与螺纹槽5的螺纹尺寸相适配,构成转动机构,丝杆6旋转时,丝杆6将基于螺纹槽5形成升降,从而驱动上夹壳9基于下夹壳10升降调节。
[0028]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轴承8的外圈壁设置于上夹壳9的顶部,丝杆6的底部与轴承8的转动壁相连接,轴承8外圈壁固定于上夹壳9的顶部,丝杆6的底部固定于转动壁的内部,在丝杆6旋转时,将起到连接上夹壳9的效果。
[0029]本技术使用时:将缆皮3插入缆槽2的内部,此时缆芯4将置于上夹壳9与下夹壳10之间,旋转转把7,转把7将驱动丝杆6位于螺纹槽5内旋转,丝杆6将基于螺纹槽5升降,
此时上夹壳9将基于下夹壳10升降,上夹壳9底部的限位杆14将基于下夹壳10内升降,上夹壳9与下夹壳10将对缆芯4进行夹持,丝杆6旋转时,丝杆6将基于轴承8的转动壁中旋转,驱动上夹壳9靠近下夹壳10,上夹壳9与下夹壳10内壁设置的稳定头13将对缆芯4形成夹持固定,缆芯4将通过下夹壳10与导线11连接,最终与接电片12相连接,完成导电连接,设计简单,较为实用。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壳(1);线壳(1)的左侧开设有缆槽(2),缆槽(2)的内部插接有缆皮(3),缆皮(3)的内部设置有缆芯(4),线壳(1)的右侧设置有接电片(12),线壳(1)的底端固定有下夹壳(10),下夹壳(10)的顶部放置有上夹壳(9),上夹壳(9)顶端的中部设置有轴承(8),轴承(8)的顶部连接有丝杆(6),线壳(1)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5),丝杆(6)位于螺纹槽(5)的内部,丝杆(6)的顶部连接有转把(7);上夹壳(9)与下夹壳(10)的内壁均设置有稳定头(13),且稳定头(13)均匀设置有多组,下夹壳(10)的侧壁连接有导线(11),导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尤尼梅特电线电缆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