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58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包括一基座、至少二热管及复数散热单元,该至少二热管设有一吸热端与一从该吸热端向外延伸的散热端,该吸热端设于该基座上,该至少二热管的散热端位于该基座上方且呈高、低交错设置,该复数散热单元结合至所述的这些热管的散热端且彼此间隔设置,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数散热单元分层间隔的设计,得达到增加散热面积和可避免气流受阻,借以有效大幅提升散热效率。借以有效大幅提升散热效率。借以有效大幅提升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模块,尤指一种可避免气流受阻并可增加散热面积得以有效提升散热效率的散热模块。

技术介绍

[0002]许多电子装置(如电脑)日益增进且效能提高,使电子装置内的电子元件会产生很高的热量,必需要通过散热器进行散热以降低温度,才能保持工作效率及减少电子元件损坏机会。而现有一般散热器分为有铝挤型散热鳍片或扣接堆迭式散热鳍片构成,但这些所述散热器的每一散热鳍片彼此之间隔距离和高度是固定一致,使得通过每一散热鳍片的上方和下方及间距的气流会被限制是一样且通过的气流流长也会相同,所以当现有该散热器贴触在一发热源(如中央处理器或图形处理晶片)以导出热能,并借由其上散热鳍片将热能向外散出时,使吹拂于散热鳍片的上、下方气流流量被限制是一样,进而带走热能相对也有限以致于容易造成积热的问题。
[0003]而随着电子元件的瓦数及效能提高,使得必须通过增加现有散热器的散热鳍片的数量与增高散热鳍片来增加散热面积,但在电子装置的有限空间内仅可放置的散热器是在相同面积下,若需要获得较多的散热面积,则必须增加散热鳍片的数量,例如10公分
×
10公分的面积里虽增加了很多散热鳍片,可是鳍片数量越多则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的间距(气流通道)则会越夹窄(即两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的间距会缩小),如此会使流过散热鳍片的气流受到的阻力(流场阻抗)较大,且进入散热鳍片间距内的风量也因此大大减少,以致散热效率不佳。若是将散热鳍片增高拉长的话,则因每一散热鳍片的厚度很薄容易造成变形或碰损,若将每一散热鳍片的厚度增厚时,则又会使散热鳍片数量减少,进而导致散热面积减少的问题。
[0004]所以如何在有限空间内的散热器在相同面积的下,要怎么利用散热器上方空间来增加散热面积呢,令业者便想到将两个独立的散热器以双层相互直接堆迭或搭接设置的方式进行组合来得到更多的散热面积,但却延伸出另一问题,就是因一散热器是直接抵压在另一散热器设置散热鳍片的部位,且迭设于上方散热器具有相当的重量,以致于往往令设置在下方散热器的散热鳍片无法承受迭设在上方的散热器的重量压置进而产生变形(或损坏),以导致散热效率不佳,因此所述散热鳍片结构强度问题仍然未被解决,且也是业者仍需努力克服的问题的一。
[0005]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专利技术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达到增加散热面积和可避免气流受阻以有效提升散热效率的散热模块。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8]一基座;
[0009]至少二热管,设有一吸热端与一从该吸热端向外延伸的散热端,该吸热端设于该基座上,该至少二热管的该散热端位于该基座上方且呈高、低交错设置;及
[0010]复数散热单元,结合于该至少二热管的该散热端,且该复数散热单元彼此间隔设置。
[001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基座具有一顶侧与一底侧,该基座的该底侧具有复数凹槽,该复数凹槽能够容设并结合该至少二热管的该吸热端,且令该至少二热管的该吸热端与该基座的该底面平齐。
[001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至少二热管的该吸热端的一上侧接触贴设该基座的该底侧,该至少二热管的其中至少一该吸热端的一下侧与一发热元件相贴设。
[0013]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每一该散热单元具有复数散热鳍片,两两散热鳍片之间界定一气流通道,该至少二热管的散热端上的该复数散热鳍片的气流通道相同或不相同。
[001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基座为一均温板、一热板、一导热块或一散热器。
[0015]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至少一热管的散热端上的该复数散热鳍片的气流通道的宽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另一该热管的散热端上的该复数散热鳍片的气流通道的宽度。
[001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风扇,该风扇选择设置在该基座的一侧边或该复数散热鳍片的一侧边或置中,用以导引一气流流向该复数散热鳍片进行热交换。
[0017]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至少二热管的该散热端位于该基座上方且呈前、后交错设置。
[0018]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9]一基座,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该顶面设置有复数基座鳍片;
[0020]至少一热管,设有一吸热端与一从该吸热端向外延伸的散热端,该吸热端设于该基座上,该基座与位于上方的该散热端呈高、低设置;及
[0021]至少一散热单元,结合于该散热端上,且该散热单元与该复数基座鳍片具有一间距。
[002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散热单元包含复数散热鳍片及一二相流散热结构,该复数散热鳍片的一侧与该二相流散热结构的一上侧相贴设,该热管的该散热端与该二相流散热结构的一下侧相接触或与该二相流散热结构具有的一腔室直接连通相接。
[0023]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二相流散热结构为一均温板或一热板。
[0024]因此,通过分层及或交错之间隔配置设计来调整高、低或前、后的复数散热鳍片或复数散热鳍片与复数基座鳍片的设置位置,除达到增加散热面积又可避免气流受阻,进以有效提升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0027]图3A为本技术的散热模块与风扇的实施态样示意图。
[0028]图3B为本技术的风扇排出的气流流向较高层、较低层复数散热鳍片的气流流
量不相同的实施态样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的另一实施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的其他替代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散热模块1;基座11;顶侧111;底侧112;凹槽113;基座鳍片115;间距116;热管12;吸热端121;散热端122;散热单元14;散热鳍片141;二相流散热结构143;气流通道15;风扇2;发热元件3。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0033]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参阅图1、图2,该散热模块1包括一基座11、至少二热管12及复数散热单元14,该基座11可选择为一均温板、一热板、一导热块或一散热器,在本实施例的基座11选择为金属材质(如铜材质、铝材质、钛材质、不锈钢或合金材质)所构成的导热块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该基座11具有一顶侧111、一底侧112与复数凹槽113,该复数凹槽113系凹设形成在该基座11的底侧112上,该复数凹槽113用以供容设该复数热管12的一吸热端121且相结合,每一热管12设有前述吸热端121与一从该吸热端121向外延伸的散热端122,该吸热端121设于该基座11的底侧112,且与该基座11的底侧112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至少二热管,设有一吸热端与一从该吸热端向外延伸的散热端,该吸热端设于该基座上,该至少二热管的该散热端位于该基座上方且呈高、低交错设置;及复数散热单元,结合于该至少二热管的该散热端,且该复数散热单元彼此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一顶侧与一底侧,该基座的该底侧具有复数凹槽,该复数凹槽能够容设并结合该至少二热管的该吸热端,且令该至少二热管的该吸热端与该基座的该底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二热管的该吸热端的一上侧接触贴设该基座的该底侧,该至少二热管的其中至少一该吸热端的一下侧与一发热元件相贴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该散热单元具有复数散热鳍片,两两散热鳍片之间界定一气流通道,该至少二热管的散热端上的该复数散热鳍片的气流通道相同或不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为一均温板、一热板、一导热块或一散热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热管的散热端上的该复数散热鳍片的气流通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源憶张富贵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