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电池的内藏式便携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651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42
一种相机电池的内藏式便携充电装置,包括结构部分和电路部分,结构部分包括壳体、内部蓄电池舱、AC/DC转换模块舱、DC/DC转换模块舱和相机电池舱;电路部分包括内部蓄电池、AC/DC转换模块和DC/DC转换模块,它们分别位于内部蓄电池舱、AC/DC转换模块舱和DC/DC转换模块舱中;壳体是底面开口的中空结构;壳体的中空内分为上、下两个腔室,相机电池舱在上腔室中;内部蓄电池舱、AC/DC转换模块舱和DC/DC转换模块舱在下腔室中;相机电池舱有相同的多个,相机电池舱的径向截面与相机电池的径向截面对应,相机电池舱的深度大于相机电池的长度。本装置解决了相机电池在户外无法充电的问题。解决了相机电池在户外无法充电的问题。解决了相机电池在户外无法充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机电池的内藏式便携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便携充电
,具体是一种相机电池的内藏式便携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野外拍摄时,相机电池通常不能满足拍摄需要。以佳能80d相机来说,其使用的电池LP

E6N或LP

E6电池的续航能力大约2小时,所以不得不携带多块电池。如遇到需要露营情况,无法找到交流电源,就不能使用专用充电器来对相机电池进行充电。现有技术中,手机充电的标准化程度较高,有很多配套的DC/DC 充电产品和统一的接口标准,但是相机充电较为小众,并无相应配套DC/DC充电产品,造成使用不便,也带来了相机电池的价格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专用于相机电池的内藏式便携充电装置,包括结构部分和电路部分;
[0004]所述结构部分包括壳体、内部蓄电池舱、AC/DC转换模块舱、DC/DC转换模块舱和相机电池舱;
[0005]所述电路部分包括内部蓄电池、AC/DC转换模块和DC/DC转换模块,它们分别位于内部蓄电池舱、AC/DC转换模块舱和DC/DC转换模块舱中;
[0006]所述壳体是底面开口的中空结构;壳体的中空内分为上、下两个腔室,所述相机电池舱在上腔室中;内部蓄电池舱、AC/DC转换模块舱和DC/DC转换模块舱在下腔室中;
[0007]相机电池舱有相同的多个,相机电池舱的径向截面与相机电池的径向截面对应,相机电池舱的深度大于相机电池的长度;
>[0008]相机电池舱的后面敞开,壳体的侧壁上开有与相机电池舱后面开口对应的开口;相机电池舱的前面装有按压式弹跳开关,按压式弹跳开关朝向相机电池舱的后面;在相机电池舱的底面装有充电触头,充电触头的材质是弹性金属片,相机电池稳定在相机电池舱内的状态下,充电触头与相机电池的端子对应接触,且相机电池的后面在相机电池舱内;
[0009]所述壳体的底面连接有散热板;
[0010]所述内部蓄电池的放电端通过DC/DC转换模块连接充电触头;所述AC/DC 转换模块的DC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内部蓄电池的充电端,AC/DC转换模块的AC 端子接线座位于壳体的外壁表面。
[0011]为了提高充电装置的散热效果以及防火隔离效果,进一步的:
[0012]所述壳体是金属材质;
[0013]上、下两个腔室之间是由金属隔板隔开,金属隔板的边缘与壳体的内壁密贴;金属隔板的顶面构成各个相机电池舱的底面,永磁体贴在金属隔板的底面;
[0014]所述内部蓄电池舱、AC/DC转换模块舱和DC/DC转换模块舱都是由金属薄板构成
的;AC/DC转换模块和DC/DC转换模块的散热片都与相应的金属薄板密贴;内部蓄电池的外壁与相应的金属薄板密贴;所述内部蓄电池舱、AC/DC转换模块舱和DC/DC转换模块舱都与金属隔板密贴;
[0015]所述散热板是金属材质,散热板与壳体密贴,散热板上连接有散热翅片。
[0016]为了使本充电装置更广泛适用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充电,还包括标准USB 接口,标准USB接口连接在壳体上,内部蓄电池的放电端通过DC/DC转换模块连接标准USB接口。
[0017]进一步的:
[0018]在壳体上还连接有电量显示板,电量显示板与内部蓄电池的放电端连接。
[0019]在壳体上还连接有LED照明灯,LED照明灯的开关按钮连接在壳体表面,LED 照明灯通过开关按钮连接于内部蓄电池的放电端。
[0020]所述标准USB接口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密封塞;AC/DC转换模块的AC端子接线座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密封塞;壳体的与相机电池舱后面开口对应的开口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密封塞。三个位置的密封塞的用法有区别,标准USB接口以及AC端子接线座的密封塞是在二者空闲时候塞上,用于防止灰尘、水等进入接口。而相机电池舱上的密封塞在其空闲或装有相机电池时候都塞上,用来防灰尘、水等,也可以用来封堵相机电池,使其保持充电状态不发生移动,出现接触不良情况。
[0021]相机电池舱的底面连接有永磁体,相机电池的底面连接有薄铁片,可以进一步防止电池在充电时候不发生移动。
[0022]有益效果
[0023]1)本装置可以在户外(野外)环境下,实现便携地为相机电池和手机电池充电。
[0024]2)本装置自身可一次携带多块相机电池,并且内部蓄电池的电量足够满足各块相机电池充电/使用放电的循环作业。
[0025]3)本装置可随时通过电量板观察内部蓄电池电量情况,在侧边也安置了LED 灯便于普通照明使用。
[0026]4)本装置具有良好散热型、防火性和防护性。
[0027]5)本产品在相机电池充电时,可以保护电池。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实施例充电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实施例充电装置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实施例充电装置的底面结构示意图(无散热板);
[0031]图4是本实施例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电量显示板1、开关按钮2、LED照明灯3、标准USB接口4、相机电池充电信号灯5、相机电池舱6、AC端子接线座7、壳体8、散热板9、内部蓄电池舱10、AC/DC转换模块舱11、DC/DC转换模块舱12、按压式弹跳开关13、薄铁片14、金属隔板15。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进一步说明:
[0034]参考图1~4:
[0035]一种专用于相机电池的内藏式便携充电装置,包括结构部分和电路部分;
[0036]所述结构部分包括壳体8、内部蓄电池舱10、AC/DC转换模块舱11、DC/DC 转换模块舱12和相机电池舱6;
[0037]所述电路部分包括内部蓄电池、AC/DC转换模块和DC/DC转换模块;
[0038]所述壳体8是底面开口的中空结构;壳体的中空内分为上、下两个腔室,所述相机电池舱6在上腔室中;内部蓄电池舱10、AC/DC转换模块舱11和DC/DC 转换模块舱12在下腔室中;
[0039]相机电池舱6有相同的多个(本例是4个),相机电池舱的径向截面与相机电池的径向截面对应,相机电池舱的深度大于相机电池的长度;
[0040]相机电池舱的后面敞开,壳体的侧壁上开有与相机电池舱后面开口对应的开口;相机电池舱的前面装有按压式弹跳开关13(为现有产品,其原理如柜门反弹器),按压式弹跳开关朝向相机电池舱的后面;在相机电池舱的底面装有充电触头,充电触头的材质是弹性金属片,相机电池稳定在相机电池舱内的状态下,充电触头与相机电池的端子对应接触,且相机电池的后面(后表面)在相机电池舱6内;
[0041]相机电池舱6的底面连接有永磁体(如钕铁硼磁铁),相机电池的底面连接有薄铁片,用于与永磁体吸引,同时,二者还具有导热效果(本例中,永磁体把薄铁片吸向金属隔板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机电池的内藏式便携充电装置,包括结构部分和电路部分,其特征是所述结构部分包括壳体、内部蓄电池舱、AC/DC转换模块舱、DC/DC转换模块舱和相机电池舱;所述电路部分包括内部蓄电池、AC/DC转换模块和DC/DC转换模块,它们分别位于内部蓄电池舱、AC/DC转换模块舱和DC/DC转换模块舱中;所述壳体是底面开口的中空结构;壳体的中空内分为上、下两个腔室,所述相机电池舱在上腔室中;内部蓄电池舱、AC/DC转换模块舱和DC/DC转换模块舱在下腔室中;相机电池舱有相同的多个,相机电池舱的径向截面与相机电池的径向截面对应,相机电池舱的深度大于相机电池的长度;相机电池舱的后面敞开,壳体的侧壁上开有与相机电池舱后面开口对应的开口;相机电池舱的前面装有按压式弹跳开关,按压式弹跳开关朝向相机电池舱的后面;在相机电池舱的底面装有充电触头,充电触头的材质是弹性金属片,相机电池稳定在相机电池舱内的状态下,充电触头与相机电池的端子对应接触,且相机电池的后面在相机电池舱内;所述壳体的底面连接有散热板;所述内部蓄电池的放电端通过DC/DC转换模块连接充电触头;所述AC/DC转换模块的DC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内部蓄电池的充电端,AC/DC转换模块的AC端子接线座位于壳体的外壁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电池的内藏式便携充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是金属材质;上、下两个腔室之间是由金属隔板隔开,金属隔板的边缘与壳体的内壁密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香程嫩生刘佳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