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式万用表及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645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线充电式万用表,其与具有发射线圈的无线充电装置电磁耦合进行无线充电,万用表包括万用表本体和充电组件,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电池和接收线圈,万用表本体具有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形成第一放置凹槽,第一放置凹槽上设置有电池固定座以形成周侧表面无缝隙的电池密封腔,充电电池置于电池密封腔中,接收线圈通过第一线圈固定座固定设置于第二凹陷部中,无线充电装置与第一线圈固定座活动抵接,以使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通过电磁耦合实现电性连接;还公开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无线充电方式以优化万用表的供电模式,以解决万用表中电池电量不足需拆卸更换的问题,同时也避免出现废弃电池污染环境的情况。池污染环境的情况。池污染环境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式万用表及无线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万用表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式万用表及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万用表通常采用1.5V干电池或者9V层叠电池的供电方式,万用表的背面一般设计了电池槽用以放置电池,外附的电池盖采用螺丝固定锁合,这种传统的万用表存在以下不足:
[0003]1.电池的更换会产生废旧电池,不利于环保。一次性电池电量耗尽后,需要面临废旧电池的处理问题,由于电池中的重金属物质在自然界中无法自然降解,故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污染;其次,干电池在长时间不使用或者电量耗尽未及时更换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漏液、腐蚀变形的情况,从而污染和损害万用表;
[0004]2.电池的拆卸安装不方便。不论是更换一次性电池或者是将可充电电池取出充电,都需要拆卸电池盖,而传统万用表的电池盖通常会用2~4颗螺丝固定锁定,在拆卸电池盖时需要用到螺丝刀将螺丝逐一扭下,操作相对繁琐不便;
[0005]3.电池槽的设计不利于万用表的防水防污性能。可拆卸的电池盖在安装完成后存在较大的缝隙,若在潮湿环境下使用万用表,则水分极易从缝隙中渗入而缩短万用表的使用寿命,这对于万用表的防水防污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式万用表;还公开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0007]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无线充电式万用表,其与具有发射线圈的无线充电装置电磁耦合进行无线充电,所述万用表包括万用表本体和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的充电电池和接收线圈,所述万用表本体具有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形成与所述充电电池形状相适配的第一放置凹槽,所述第一放置凹槽上相适配地设置有电池固定座以形成周侧表面无缝隙的电池密封腔,所述充电电池置于所述电池密封腔中,所述接收线圈通过第一线圈固定座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陷部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与第一线圈固定座活动抵接,以使所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通过电磁耦合实现电性连接。
[0009]上述的无线充电式万用表,其中所述接收线圈弯曲形成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相适配的形状,且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第一线圈固定座平行。
[0010]上述的无线充电式万用表,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固定座的外表面界定形成第一无线充电腔,所述接收线圈的有效磁感范围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腔重合。
[0011]上述的无线充电式万用表,其中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端口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所述接收线圈上设置有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性连接。
[0012]上述的无线充电式万用表,其中所述电池固定座与所述第一放置凹槽一体成型。
[0013]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与任一上述的无线充电式万用表电磁耦合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及内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和发射线圈,所述装置本体与第一线圈固定座活动抵接,以使所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通过电磁耦合实现电性连接。
[0014]上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具有第三凹陷部,所述第三凹陷部形成与所述万用表本体形状相适配的第二放置凹槽,所述发射线圈通过第二线圈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第二放置凹槽的下方。
[0015]上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发射线圈弯曲形成与所述第二放置凹槽相适配的形状,所述发射线圈贴附于所述第二放置凹槽的下表面,且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第二放置凹槽平行。
[0016]上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放置凹槽的外表面界定形成第二无线充电腔,所述发射线圈的有效磁感范围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腔重合或部分重合。
[0017]上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中所述电源装置的输电端口设置有第三电连接部,所述发射线圈上设置有第四电连接部,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和所述第四电连接部电性连接。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计合理巧妙,采用无线充电方式以优化万用表的供电模式,以解决传统式万用表中电池电量不足需拆卸更换的问题,同时也避免出现废弃电池污染环境的情况;并且相适配设置所述电池固定座和第一放置凹槽,可实现将所述充电电池平稳地固定于所述电池密封腔中,其中由于所述电池密封腔的周侧表面无缝隙,以克服采用常规电池盖安装方式存在渗液缝隙而影响所述充电电池的正常使用,极大地提高防水防污性能;此外,利用所述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电磁耦合原理,在不影响万用表的工作性能前提下有助于简化其充电装置结构,使用性能、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强。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中无线充电式万用表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而非对本技术进行限制。
[0023]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式万用表,其与具有发射线圈22的无线充电装置电磁耦合进行无线充电,所述万用表包括万用表本体1和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的充电电池和接收线圈12,所述万用表本体1具有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形成与所述充电电池形状相适配的第一放置凹槽,所述第一放置凹槽上相适配地设置有电池固定座11以形成周侧表面无缝隙的电池密封腔,所述充电电池置于所述电池密封腔中,所述接收线圈12通过第一线圈固定座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陷部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与第一线圈固定座活动抵接,以使所述发射线圈22与接收线圈12通过电磁耦合实现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发射线圈22用于通过电磁信号辐射电能,所述接收线
圈12用于通过电磁信号接收所述电能;
[0024]具体地,采用无线充电方式以优化万用表的供电模式,以解决传统式万用表中电池电量不足需拆卸更换的问题,同时也避免出现废弃电池污染环境的情况;并且相适配设置所述电池固定座11和第一放置凹槽,可实现将所述充电电池平稳地固定于所述电池密封腔中,其中由于所述电池密封腔的周侧表面无缝隙,以克服采用常规电池盖安装方式存在渗液缝隙而影响所述充电电池的正常使用,极大地提高防水防污性能;此外,利用所述发射线圈22和接收线圈12的电磁耦合原理,在不影响万用表的工作性能前提下有助于简化其充电装置结构,使用性能、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强。
[0025]较佳地,所述接收线圈12弯曲形成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相适配的形状,且所述接收线圈12与所述第一线圈固定座平行,有效地缩短所述接收线圈12与无线充电装置之间的距离,进而缩短所述接收线圈12和发射线圈22之间的能量传输距离,提高所述接收线圈12与发射线圈22的耦合对位精准度和能量传递效率,从而优化万用表的充电效率,其中所述接收线圈12由漆包导线于某一平面弯曲环旋数圈形成。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圈固定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式万用表,其与具有发射线圈的无线充电装置电磁耦合进行无线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万用表包括万用表本体和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的充电电池和接收线圈,所述万用表本体具有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形成与所述充电电池形状相适配的第一放置凹槽,所述第一放置凹槽上相适配地设置有电池固定座以形成周侧表面无缝隙的电池密封腔,所述充电电池置于所述电池密封腔中,所述接收线圈通过第一线圈固定座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陷部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与第一线圈固定座活动抵接,以使所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通过电磁耦合实现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式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弯曲形成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相适配的形状,且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第一线圈固定座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式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固定座的外表面界定形成第一无线充电腔,所述接收线圈的有效磁感范围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腔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式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端口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所述接收线圈上设置有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式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固定座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少林杨志凌黄伟梁陈敬奉谭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