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组方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10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电机组方舱,包括方舱本体、发电机组和消声组件;方舱本体通过中隔板分为设备集成室和散热附属室,设备集成室设有第一进风口,散热附属室设有第一排风口;发电机组设置在设备集成室内;散热附属室内设有风扇,风扇的送风方向与第一排风口对应;消声组件安装在中隔板上,设备集成室和散热附属室通过消声组件连通。该方舱在中隔板安装消声组件有利于节省空间,降低噪声。降低噪声。降低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电机组方舱


[0001]本技术涉及方舱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电机组方舱。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小型发电机组方舱为了节省空间通常设计为上下两层,舱体由中隔板分为上部的散热附属室和下部的设备集成室,散热附属室布置冷却模块、进风百叶窗和排风百叶窗。设备集成室布置机组、进风百叶窗和轴流风机。冷却模块带走发电机组的大部分热量、机组的辐射热通过轴流风机排出舱外。该布置形式能够满足电站高温环境下的通风散热要求,但机组的噪声会通过设备集成室轴流风机安装孔辐射出来,加上轴流风机的工作噪声,整个发电机组方舱的噪声高,不能满足电站的噪声指标,且底部的排风口下方不能有其余物体,对电站的安装条件要求高。
[0003]因此,设计一种体积小且散热和降噪效果好的发电机组方舱成为本领域重点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的发电机组方舱存在体积大、噪音大等问题,本技术创新地提供了一种发电机组方舱,该发电机组方舱在散热附属室和设备集成室之间的中隔板上安装消声组件,有利于减小发电机组方舱的体积,降低噪声。
[0005]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电机组方舱,包括方舱本体、发电机组和消声组件;
[0006]所述方舱本体通过中隔板分为设备集成室和散热附属室,所述设备集成室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散热附属室设有第一排风口;
[0007]所述发电机组设置在所述设备集成室内;
[0008]所述散热附属室内设有风扇,所述风扇的送风方向与所述第一排风口对应;
[0009]所述消声组件安装在所述中隔板上,所述设备集成室和所述散热附属室通过所述消声组件连通。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散热箱,所述散热箱设置在所述第一排风口和所述风扇之间,所述散热箱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二排风口与所述第一排风口对应设置,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箱的第二进风口,所述散热箱内设有水散热器,所述水散热器的热水口通过贯穿所述中隔板的第一导管与所述发电机组的冷却液输出管连接,所述水散热器的冷水口通过贯穿所述中隔板的第二导管与所述发电机组的冷却液输入管连接;
[0011]所述散热附属室设有第三进风口。
[0012]进一步地,所述消声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降噪管,所述降噪管表面设有多个第一降噪孔,所述降噪管的一端或两端固定有盖板。
[0013]进一步地,所述盖板表面设有多个第二降噪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和所述第一排风口均设有百叶窗。
[0015]进一步地,所述设备集成室设置在所述散热附属室的下方;
[0016]所述第一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散热附属室的后侧壁,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散热附属室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所述第三进风口设置在所述设备集成室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
[0017]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箱内设有中冷器,所述水散热器和所述中冷器并联。
[0018]进一步地,所述降噪管为直管或者为弯管。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降噪孔的空间根据所述进排风的排风量确定。
[0020]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设备集成室内,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发电机组连接。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1)本技术提供的发电机组方舱在散热附属室和设备集成室之间的中隔板上安装消声组件,有利于节省空间,降低噪声。
[0023](2)本技术提供的发电机组方舱在第一进风口、第三进风口和第一排风口设置百叶窗有能够避免雨水流入舱内造成设备短路,提高了发电机组方舱的安全性。
[0024](3)本技术提供的发电机组方舱通过在降噪管表面设置降噪孔,有利于提高吸声系数,进而显著降低噪声,减少对工作人员的干扰和伤害。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发电机组方舱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发电机组方舱的俯视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消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方舱本体,1;中隔板,11;设备集成室,12;第一进风口,121;散热附属室,13;第三进风口,131;第一排风口,132;
[0030]发电机组,2;
[0031]散热箱,3;风扇,31;
[0032]消声组件,4;降噪管,32;第一降噪孔,33;盖板,34;第二降噪孔,35;
[0033]控制模块,5;
[0034]第一导管,6;
[0035]第二导管,7。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方舱的通风降噪装置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003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发电机组方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发电机组方舱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电机组方舱,包括方舱本体1、发电机组2和消声组件4;方舱本体1通过中隔板11分为设备集成室12和散热附属室13。方舱本体1可选通过中隔板11上下分隔或左右分隔。方舱本体1通过中隔板11上下分隔时,设备集成室12设置在散热附属室13的下方有利于上升的热空气从设备集成室12进入
散热附属室13。设备集成室12设有第一进风口121,散热附属室13设有第一排风口132。发电机组2设置在设备集成室12内;散热附属室13内设有风扇31。风扇3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风扇31的数量可选为三个。风扇31的送风方向与第一排风口132对应。风扇31吸引设备集成室12和散热附属室13的空气向第一排风口132的方向排出。消声组件4安装在中隔板11上,设备集成室12和散热附属室13通过消声组件4连通。
[00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发电机组方舱,通过风扇31将发电机组的排气和辐射热经过消声组件4吸入散热附属室13,最后排出,能够及时散热,同时降低噪声,消声组件4安装在中隔板11上有利于节省空间。
[0039]还包括散热箱3,散热箱3设置在第一排风口132和风扇31之间,散热箱3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排风口,第二排风口与第一排风口132对应设置,风扇31设置在散热箱3的第二进风口,散热附属室13设有第三进风口131。方舱本体1通过中隔板11上下分隔时,上层为散热附属室13,下层为设备集成室12。第一排风口132设置在散热附属室13的后侧壁,第一进风口121设置在散热附属室13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第三进风口131设置在设备集成室12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使用时,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21流入设备集成室12,空气通过第三进风口131流入散热附属室13,散热附属室13的空气从第一排风口132流出。
[0040]使用时,气流沿图1和图2中箭头方向流动,散热附属室13中的空气从第二进风口流入散热箱3,散热箱3内的空气经过第二排风口,从第一排风口132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机组方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方舱本体(1)、发电机组(2)和消声组件(4);所述方舱本体(1)通过中隔板(11)分为设备集成室(12)和散热附属室(13),所述设备集成室(12)设有第一进风口(121),所述散热附属室(13)设有第一排风口(132);所述发电机组(2)设置在所述设备集成室(12)内;所述散热附属室(13)内设有风扇(31),所述风扇(31)的送风方向与所述第一排风口(132)对应;所述消声组件(4)安装在所述中隔板(11)上,所述设备集成室(12)和所述散热附属室(13)通过所述消声组件(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方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箱(3),所述散热箱(3)设置在所述第一排风口(132)和所述风扇(31)之间,所述散热箱(3)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二排风口与所述第一排风口(132)对应设置,所述风扇(31)设置在所述散热箱(3)的第二进风口,所述散热箱(3)内设有水散热器,所述水散热器的热水口通过贯穿所述中隔板(11)的第一导管(6)与所述发电机组(2)的冷却液输出管连接,所述水散热器的冷水口通过贯穿所述中隔板(11)的第二导管(7)与所述发电机组(2)的冷却液输入管连接;所述散热附属室(13)设有第三进风口(1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组件(4)包括一个或多个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望勤张甲甲张静刘庆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