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网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05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33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眩网连接件,涉及交通附属设施领域,其两个底座、分别螺纹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一立柱、分别安装在第一立柱上的第二立柱、防眩网,所述第一立柱于伸出底座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套管,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上分别固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防眩网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板且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防眩网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设有第一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面设置有定位销,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上分别固设有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分别开设有定位孔。本申请具有加强防眩网的稳定性,并减少防眩网折断的效果。并减少防眩网折断的效果。并减少防眩网折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网连接件


[0001]本申请涉及交通附属设施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眩网连接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灯产生的眩光是危害公路夜间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了减少汽车前灯产生的眩光影响,经常在道路中间隔离带上安装防眩网,减少相对行驶两侧的汽车的安全隐患。
[0003]目前,相关技术中的防眩网连接件一般包括立柱、防眩网,立柱上固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板,两个第一连接板分别沿立柱高度方向设置,防眩网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两个第二连接板,两个第二连接板沿防眩网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操作人员用螺栓和螺母把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实现防眩网和立柱的安装。
[0004]结合上述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该方式能够将立柱与防眩网安装,但是在大风天气里容易折断防眩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加强防眩网的稳定性,减少防眩网折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眩网连接件。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眩网连接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防眩网连接件,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两个底座、分别螺纹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一立柱、分别安装在第一立柱上的第二立柱、安装在两个第二立柱之间的防眩网,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均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立柱于伸出底座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套管,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上分别固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防眩网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板且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防眩网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设有第一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面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定位销,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上分别固设有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分别开设有与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孔。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首先把第一立柱安装在底座上,并用套管对第一立柱的底端进行二次固定,然后把定位销插入到定位孔内,再用第二螺栓、第二螺母把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住,实现防眩网与第二立柱的安装固定,能够增强立柱与底座之间的稳定性,同时增强了防眩网与立柱之间的稳定性,减少被大风折断的情况。
[0009]可选的,所述防眩网的周向面固设有保护框。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框的设置更加增强了对防眩网的稳定性,减少被大风折断的情况的发生。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长圆孔,所述第二螺栓于长圆孔内移动。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圆孔的设置便于防眩网与第二立柱的安装,能够根据防眩网的尺寸,移动第二螺栓的位置,便于使用与安装。
[0013]可选的,所述第二螺母与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弹簧垫片。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垫片的设置能够减少第二螺母的松动,提高防眩网与第二立柱之间的稳定性。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固设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二立柱底端的外周面上固设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上设置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穿过第二法兰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把第二立柱放置在第一立柱的顶端,然后用第一螺栓、第一螺母固定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实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安装固定,操作方便,便于安装与拆卸。
[0017]可选的,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的外周面上均设置有荧光反光膜。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荧光反光膜能够在夜间被汽车前灯照亮时,起到反光的作用,能够提醒驾驶员,减少夜间出现交通事故的情况。
[0019]可选的,所述防眩网上设置有保护涂层。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涂层能够对防眩网起到保护的作用,减少恶劣环境对防眩网造成损坏,同时增强防眩网的使用寿命。
[0021]可选的,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碰撞传感器。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碰撞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在驾驶员不小心撞到防眩网时,起到警示的作用。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操作人员把第一立柱安装在底座上,用套管对第一立柱的底端进行二次固定,再把定位销插入到定位孔内,再把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住,实现防眩网与第二立柱的安装固定,能够增强立柱与底座之间的稳定性,增强了防眩网与立柱之间的稳定性,减少被大风折断的情况
[0025]2.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的设置便于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拆卸与安装,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为了表示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为了表示定位销的部分剖视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立柱;21、第一立柱;211、套管;212、第一法兰;2121、第一螺栓;2122、第一螺母;22、第二立柱;221、第二法兰;222、第一连接板;223、第二固定块;2231、定位孔;23、荧光反光膜;24、碰撞传感器;3、防眩网;31、第二连接板;311、长圆孔;312、第二螺栓;313、第二螺母;314、弹簧垫片;32、保护框;33、第一固定块;331、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一种防眩网连接件,用于把防眩网3安装在地面上,参照图1,包括安装地面上的底座1、两个立柱2、防眩网3,底座1的数量为两个,且与两个立柱2一一对应。两个立柱2分别安装在两个底座1上。防眩网3安装在两个立柱2之间。操作人员在安装时,首先把立柱2与底座1固定安装,然后再把防眩网3和立柱2进行固定安装。
[0032]参照图2,立柱2包括第一立柱21、第二立柱22,第一立柱21沿高度方向设置,第一立柱21底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螺纹,且底端伸入底座1内与底座1螺纹连接。第一立柱21于伸出底座1的底端上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套管211。第二立柱22沿高度方向设置,且第二立柱22的底端伸入第一立柱21的顶端内。第一立柱21顶端的外周面上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法兰212,第二立柱22于伸出第一立柱21底端的外周面上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法兰221。第一法兰21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螺栓2121,多个第一螺栓2121的顶端分别穿过第二法兰221,且多个第一螺栓2121于穿过第二法兰221的一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2122。第一立柱21、第二立柱22的外周面上均固设有荧光反光膜23,且第二立柱22上固设有碰撞传感器24。
[0033]操作人员首先把第一立柱21安装在底座1内,然后用套管211把第一立柱21再次固定,再把第二立柱22放置在第一立柱21的顶端,使第一法兰212、第二法兰221相抵触,用第一螺栓2121和第一螺母2122把第一法兰212、第二法兰221安装固定,即可完成立柱2与底座1的安装。
[0034]参照图2和图3,两个第二立柱22的外周面上分别固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板2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两个底座(1)、分别螺纹连接在底座(1)上的第一立柱(21)、分别安装在第一立柱(21)上的第二立柱(22)、安装在两个第二立柱(22)之间的防眩网(3),所述第一立柱(21)、第二立柱(22)均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立柱(21)于伸出底座(1)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套管(211),两个所述第二立柱(22)上分别固设有第一连接板(222),所述防眩网(3)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设有第二连接板(31),所述第二连接板(31)上设置有第二螺栓(312),所述第二螺栓(312)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板(222)且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313),所述防眩网(3)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设有第一固定块(33),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33)的底面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定位销(331),两个所述第二立柱(22)上分别固设有第二固定块(223),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223)上分别开设有与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孔(22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网(3)的周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雄杰牛晓杰王永招符宏涛夏学良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水熠木丰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