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支持多平台CPU的电脑主板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68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支持多平台CPU的电脑主板电路,包括GPIO接口、MOS管、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MOS管包括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四MOS管Q4和第五MOS管Q5,所述GPIO接口连接第一MOS管Q1的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Q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MOS管Q2和第三MOS管Q3的输入端,所述第二MOS管Q2的输出端连接第四MOS管Q4的输入端,所述第三MOS管Q3的输出端连接第五MOS管Q5的输入端,所述第四MOS管Q4和第五MOS管Q5输出端分别连接CPU;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支持多平台CPU的电脑主板电路,增加了MOS管和电阻元器件,可以灵活支持两种以上不同的中央处理器,不需要焊接硬件,使用灵活,成本低,且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功能的电路设计中。他类似功能的电路设计中。他类似功能的电路设计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支持多平台CPU的电脑主板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脑主板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可支持多平台CPU 的电脑主板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基于Intel x86平台的主芯片组,如中央处理器CPU技术更新很快,基本上每年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导致基于这些主芯片组设计的产品也必须同步更新设计。
[0003]由于有的中央处理器CPU及平台的更新,在外围电路设计上差别并不是很大,有的只是中央处理器CPU少数的管脚定义不一样,更新前与更新后所连接的电源不同。
[0004]如图1,CPU1和CPU2表示2种不同平台的CPU,VCC_CPU1和VCC_CPU2 分别是2种电源平面,VCC_CPU1_2是中央处理器CPU管脚定义有区别的地方,一般的做法是用电阻来切换,当使用CPU1时,电阻R1,R2,R3焊件,当使用 CPU2时,电阻R4,R5,R6焊件,这样的话需要事先知道使用哪种CPU,再来决定焊接哪些元器件,对生产备货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提升了生产电路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一种可支持多平台CPU 的电脑主板电路,通过增加元器件,就可以灵活支持两种以上不同的中央处理器CPU,不需要硬件焊接,具有电路简单,使用灵活的特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支持多平台CPU 的电脑主板电路,其中,包括GPIO接口、MOS管、电阻R7、电阻R8、电阻 R9和电阻R10,MOS管包括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四MOS管Q4和第五MOS管Q5,所述GPIO接口连接第一MOS管Q1的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Q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MOS管Q2和第三MOS管Q3的输入端,所述第二MOS管Q2的输出端连接第四MOS管Q4的输入端,所述第三MOS 管Q3的输出端连接第五MOS管Q5的输入端,所述第四MOS管Q4和第五MOS 管Q5输出端分别连接CPU。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之间设有电阻R8,第一 MOS管Q1和第三MOS管Q3之间设有电阻R9,所述第一MOS管Q1供电电压线路上设有电阻R7,所述第二MOS管Q2和第三MOS管Q3供电电压线路上设有电阻R10。
[0008]进一步地,所述R7阻值为4.7K,精度为5%,所述电阻R8和电阻R9阻值均为1K,精度均为1%,所述R10阻值为10K,精度为1%。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MOS管Q1和第三MOS管Q3供电电压为5V,第二MOS 管Q2供电电压为12V。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四MOS管Q4为NMOS管,第五MOS管Q5为PMOS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和第三MOS管Q3的一端分别接地。
[0012]进一步地,所述MOS管型号为2N7002K。
[0013]实施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支持多平台CPU的电脑主板电路,具有以下有益的
技术效果:
[0014]1、本技术的一种可支持多平台CPU的电脑主板电路,其优点在于增加了MOS管和电阻元器件,可以灵活支持两种以上不同的中央处理器,不需要焊接硬件,使用灵活;
[0015]2、本技术的电路不局限于自动切换中央处理器的电源,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类似功能的产品中。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支持多平台CPU的电脑主板电路的现有技术的原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支持多平台CPU的电脑主板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支持多平台CPU的电脑主板电路,包括GPIO接口、MOS管、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 MOS管包括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四MOS管Q4 和第五MOS管Q5,所述MOS管型号为2N7002K。所述GPIO接口连接第一MOS 管Q1的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Q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MOS管Q2和第三 MOS管Q3的输入端,所述第二MOS管Q2的输出端连接第四MOS管Q4的输入端,所述第三MOS管Q3的输出端连接第五MOS管Q5的输入端,所述第四MOS 管Q4和第五MOS管Q5输出端分别连接CPU。
[0021]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之间设有电阻R8,第一MOS管Q1和第三 MOS管Q3之间设有电阻R9,所述R8和R9阻值均为1K,精度均为1%,所述第一MOS管Q1供电电压线路上设有电阻R7,所述R7阻值为4.7K,精度为5%,所述第二MOS管Q2和第三MOS管Q3供电电压线路上设有电阻R10,所述R10 阻值为10K,精度为1%。
[0022]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和第三MOS管Q3的一端分别接地,所述第四MOS管Q4为NMOS管,第五MOS管Q5为PMOS管,所述第一MOS管Q1和第三MOS管Q3供电电压为5V,第二MOS管Q2供电电压为12V。
[0023]本技术的一种可支持多平台CPU的电脑主板电路,在开机自检过程中,BIOS读取中央处理器CPU的ID信息,由ID信息判断是哪种CPU,通过控制一个GPIO接口(图2中的CPU1_SEL)的高低状态来控制切换电路,当 CPU1_SEL为高电平时,由于第四MOS管Q4和第五MOS管Q5分别使用NMOS管和PMOS管,此时仅第四MOS管Q4能导通,即VCC_CPU1与VCC_CPU1_2导通连接;反之,当CPU1_SEL为低电平时,仅第五MOS管Q5能导通,即VCC_CPU2 与VCC_CPU1_2导通连接。
[0024]本技术的一种可支持多平台CPU的电脑主板电路,其优点在于增加了MOS管和电阻元器件,可以灵活支持两种以上不同的中央处理器,不需要焊接硬件,使用灵活,且成本低;本技术的电路不局限于自动切换中央处理器的电源,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类似功能的产品中。
[00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支持多平台CPU的电脑主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GPIO接口、MOS管、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MOS管包括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四MOS管(Q4)和第五MOS管(Q5),所述GPIO接口连接第一MOS管(Q1)的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Q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MOS管(Q2)和第三MOS管(Q3)的输入端,所述第二MOS管(Q2)的输出端连接第四MOS管(Q4)的输入端,所述第三MOS管(Q3)的输出端连接第五MOS管(Q5)的输入端,所述第四MOS管(Q4)和第五MOS管(Q5)输出端分别连接CPU。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支持多平台CPU的电脑主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之间设有电阻R8,第一MOS管(Q1)和第三MOS管(Q3)之间设有电阻R9,所述第一MOS管(Q1)供电电压线路上设有电阻R7,所述第二MOS管(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仰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之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