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越地下洞室层间错动带的防渗处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51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穿越地下洞室层间错动带的防渗处理结构,在地下洞室开挖面揭露的层间错动带局部软弱夹层进行混凝土塞置换,在层间错动带的倾斜层设置第一固结灌浆结构,在层间错动带的影响范围设置第二固结灌浆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约工程成本、防渗效果优良的优点,可以有效的治理地下洞室沿层间错动带渗漏严重的问题。带渗漏严重的问题。带渗漏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越地下洞室层间错动带的防渗处理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电工程地下工程防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越地下洞室层间错动带的防渗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山峡谷地区建设水电工程,常采用地下式厂房开发模式,需要修建地下洞室群,包括厂房、主编室、闸门室、调压室和输水隧洞等,水电工程地下洞室群通常规模较大,需要面临复杂的岩体结构,其中普遍存在的层间错动带由于其分布广泛,且从尺寸上讲远远大于岩体工程结构物尺寸,因此,地下洞室结构受到层间错动带不利影响的现象不可避免,在水电工程地下洞室建设的过程中受到的危害也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30余座大型水电工程地下洞室群因为层间错动带的影响,或改变洞室群尺寸和布置方式,或因错动带治理措施不合理导致地下洞室渗水严重。综上所述,在层间错动带和地下水发育的岩体中修建大型地下洞室群,若不能对层间错动带带来的地下水渗漏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将导致地下洞室面临主体工程施工困难及运行期安全稳定等问题。
[0003]层间错动带是指坚硬岩层中所夹有的结构疏松、粒间连接弱的完全泥化的夹层,是历史的区域性构造运动顺着层状岩体中若干彼此平行的弱层在剪切作用留下的一组厚薄不一、间距不等的永久变形痕迹。因层间错动带地质条件特殊,空间延展性大,具有硬



硬复合结构,易错动等特点,其渗漏问题治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经济合理且有效的防渗措施难度较大,目前针对防渗要求很高的地下发电厂房洞室的错动带防渗,主要采取设置截渗洞和灌浆廊道进行固结灌浆,投资较高,针对尾闸室、尾水调压室等地下洞室主要采用洞室开挖面直接固结灌浆的处理措施,而直接固结灌浆往往效果较差,容易大范围漏浆,污染整个工作面,且灌浆防渗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越地下洞室层间错动带的防渗处理结构,本技术具有节约工程成本、防渗效果优良的优点,可以有效的治理地下洞室沿层间错动带渗漏严重的问题。
[0005]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穿越地下洞室层间错动带的防渗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地下洞室壁面开挖面揭露的层间错动带局部软弱夹层进行混凝土塞置换,在层间错动带的倾斜层设置第一固结灌浆结构,在层间错动带的影响范围设置第二固结灌浆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塞的厚度大于0.5m,混凝土塞的上、下侧向层间错动带上、下边缘外侧延伸至少0.5m。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结灌浆结构设置两排第一固结灌浆孔,且两排第一固结灌浆孔均设置在层间错动带的同一侧,第一固结灌浆孔深入地下洞室壁面内部,第一固结灌浆孔内部灌浆。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结灌浆孔在地下洞室壁内向层间错动带的方向倾斜布置,且穿过层间错动带,第一固结灌浆孔穿过层间错动带后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m。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第一固结灌浆孔与错动带边缘的距离为1m,两排第一固结灌浆孔间的排距为2m。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结灌浆结构设置多排第二固结灌浆孔,且设置在层间错动带的上、下侧,第二固结灌浆孔垂直深入地下洞室壁面内部,第二固结灌浆孔内部灌浆。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结灌浆孔的长度大于5m,相邻两排第二固结灌浆孔间的排距为2m。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有效的治理地下洞室沿层间错动带渗漏严重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防渗结构,无需施工截渗洞和灌浆廊道,节省大量投资;并且本技术随着地下洞室向下开挖过程进行施工,灌浆可利用围岩支护平台与支护同时进行,不需要搭设高排架和施工平台,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A

A处的剖面图;
[0017]图3是混凝土塞置换处理详图。
[0018]附图中的标记为:1

地下洞室;2

层间错动带;3

混凝土塞;4

第一固结灌浆孔;5

第二固结灌浆孔;6

地下洞室开挖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0]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穿越地下洞室层间错动带的防渗处理结构,在地下洞室开挖面6揭露的层间错动带2局部软弱夹层进行混凝土塞3置换,在层间错动带2的倾斜层设置第一固结灌浆结构,在层间错动带2的影响范围设置第二固结灌浆结构。设置混凝土塞3的作用是为防止第一固结灌浆孔4和第二固结灌浆孔5在灌浆过程中大量漏浆,另外还可以保证灌浆压力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进而保证错动带的灌浆效果;所述第一固结灌浆结构是针对层间错动带2本身进行固结加强,第二固结灌浆结构是针对层间错动带2影响范围进行系统固结加强,两种固结灌浆结构结合可以保证层间错动带2灌浆防渗效果。
[0021]所述混凝土塞3的厚度大于0.5m,混凝土塞3的上、下侧向层间错动带2上、下边缘外侧延伸至少0.5m。
[0022]所述第一固结灌浆结构设置两排第一固结灌浆孔4,且两排第一固结灌浆孔4均设置在层间错动带2的同一侧,第一固结灌浆孔4深入地下洞室1壁面内部,第一固结灌浆孔4内部灌浆。
[0023]所述第一固结灌浆孔4在地下洞室1壁内向层间错动带2的方向倾斜布置,与错动带2倾角相反,且穿过层间错动带2,第一固结灌浆孔4穿过层间错动带2后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m。第一固结灌浆孔4深入地下洞室1壁面的深度根据层间错动带2的走向进行调整,深度
在5~15m之间。
[0024]所述第一排第一固结灌浆孔4与错动带边缘的距离为1m,两排第一固结灌浆孔4间的排距为2m。
[0025]所述第二固结灌浆结构设置多排第二固结灌浆孔5,且设置在层间错动带2的上、下侧,第二固结灌浆孔5垂直深入地下洞室1壁面内部,第二固结灌浆孔5内部灌浆。
[0026]所述第二固结灌浆孔5的长度大于5m,相邻两排第二固结灌浆孔5间的排距为2m。所述第二固结灌浆孔5深入地下洞室1壁面的深度根据围岩松弛深度确定。
[0027]本技术在地下洞室1向下开挖的过程进行施工,第一固结灌浆孔4和第二固结灌浆孔5进行分段灌浆,在0~2.0m范围内,采用相对低压0.2~0.3MPa对表层松弛严重的岩体进固结灌浆,围岩整体性及强度提升后,再进行深部2~5m段的高压灌浆,灌浆压力为0.5~0.8MPa,即可以保证灌浆效果,也可以保证表层岩体稳定。
[0028]本技术的施工步骤:
[0029]随着地下洞室1向下开挖进行,先对地下洞室1开挖面揭露的层间错动带2局部软弱夹层进行混凝土塞3置换;
[0030]然后根据层间错动带2实际揭露位置和性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越地下洞室层间错动带的防渗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地下洞室开挖面揭露的层间错动带局部软弱夹层进行混凝土塞置换,在层间错动带的倾斜层设置第一固结灌浆结构,在层间错动带的影响范围设置第二固结灌浆结构;所述第一固结灌浆结构设置两排第一固结灌浆孔,且两排第一固结灌浆孔均设置在层间错动带的同一侧,第一固结灌浆孔深入地下洞室壁面内部,第一固结灌浆孔内部灌浆;所述第二固结灌浆结构设置多排第二固结灌浆孔,且设置在层间错动带的上、下侧,第二固结灌浆孔垂直深入地下洞室壁面内部,第二固结灌浆孔内部灌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地下洞室层间错动带的防渗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塞的厚度大于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洪亮侯博杨飞郑海圣戴熙武周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