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污泥床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415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FSB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内部设有内筒、浮渣挡板、集水槽;内筒上下两端开放,内筒与反应器本体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为污泥捕集器;内筒上部为锥形收缩部,锥形收缩部顶端为收水口;浮渣挡板设置在收水口上侧,浮渣挡板包括与锥形收缩部形状匹配的下挡板、以及与收水口形状匹配的上挡板;浮渣挡板外侧设有循环水出水装置;反应器本体上部为集气区,集水槽设置在集气区下方,且浮渣挡板的顶部高于集水槽;反应器本体的下部设有倒锥形的混合部;反应器本体下部还设有进水口,及与循环水出水装置连通的循环水进水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采用三相分离器,设备利用率比较高,污泥沉淀效率高。污泥沉淀效率高。污泥沉淀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流化污泥床厌氧反应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流化污泥床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污水处理的厌氧消化技术,有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膨胀式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三种工艺技术。EGSB和IC反应器是基于UASB的改良优化,它们的反应器里都有经典的三相分离器。
[0003]中国专利CN213294855U公开了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封闭结构;在壳体的下部设有进水口,上部设有绕壳体筒壁一周的集水槽,在壳体的上部对应集水槽的位置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与集水槽相连通;在壳体内还设有上下两端开放的内筒,在内筒的下方设有旋流布水器,该旋流布水器位于内筒内侧并与进水口相连;在内筒上方设有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的边缘与壳体的内壁间隙配合,且该三相分离器位于集水槽下方;在内筒内填充有污泥颗粒;所述内筒与三相分离器和旋流布水器之间具有间隙。该技术存在三相分离器的浮渣堵塞问题,且就三相分离器及其上部沉淀区所占设备的体积大,挤占反应区体积,厌氧反应器的利用率较低。此外,因其内筒上部出口有高速水流流出,该水流直径冲击三相分离器,导致三相分离器泥水分离难以进行。
[0004]中国专利CN213012184U公开了一种UASB废水厌氧反应器,包括一反应罐,所述反应罐上端设有一沼气收集口和一废水出水口,所述反应罐上方设置有一脉冲布水器、从上之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反应罐内的三相分离器、悬浮区、污泥区及一布水系统,所述脉冲布水器与所述布水系统连接,所述反应罐下端外接有一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三相分离器下端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布水系统及所述三相分离器下方构成一废水内循环,所述脉冲布水器上端设有一废水进水口。该技术存在以下缺陷:1、废水循环没有与污泥循环分开,形成的颗粒污泥极易被高速旋转的水泵叶轮所打碎。2、循环水收集前,没有脱除沼气,水泵气蚀现象严重,极大影响了水泵使用寿命。3、污泥在管路和喷口处容易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备利用率高、污水处理效果好的循环流化污泥床(Circulation Fluidized Sludge Bed,简称CFSB)厌氧反应器。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CFSB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内部设有内筒、浮渣挡板、集水槽;
[0007]内筒上下两端开放,内筒与反应器本体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为污泥捕集器;内筒上部为锥形收缩部,锥形收缩部顶端为收水口;收水口在液面之下。
[0008]浮渣挡板设置在收水口上侧,浮渣挡板包括与锥形收缩部形状匹配的下挡板、以及与收水口形状匹配的上挡板;浮渣挡板外侧设有循环水出水装置;浮渣上挡板的上部在液面之上,浮渣上挡板的下部在液面之下。
[0009]反应器本体上部为集气区,集水槽在集气区下方,且浮渣挡板的顶部高于集水槽;
[0010]反应器本体的下部设有倒锥形的混合部;反应器本体下部还设有进水口,及与循环水出水装置连通的循环水进水装置。
[0011]进一步的,出水堰设置在集水槽内侧,反应器本体上部设有与集水槽及出水堰连通的出水口;反应器本体下部的进水口与设置在内筒内侧的进水布水器连通。
[0012]进一步的,循环水出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浮渣挡板的上挡板外侧的循环水吸水环管,以及与循环水吸水环管连通的循环水出口;循环水进水装置包括循环水进口和与循环水进口连通的循环水布水器。
[0013]进一步的,循环水进水装置设置在混合部,循环水布水器上的喷孔设置在内筒内侧,且喷孔开口向下,喷孔处嵌套短管,方便冲刷底部沉淀的污泥。这种设计避免循环回流水直接冲击回流的污泥。布水器开口向下将沉积的污泥推向泥斗,卷起的部分参与内筒反应和循环。
[0014]进一步的,进水布水器设置在混合部上方;进水布水器、循环水布水器均为环形,同心设置;进水布水器的直径小于循环水布水器的直径。进水口的原污水在循环回流水的裹挟下,与其混合稀释,进入内筒反应区与污泥接触,从而去除绝大部分有机物。
[0015]进一步的,内筒下端与反应器本体下部的混合部之间设有间隙。
[0016]进一步的,混合部下端还连接有集泥斗,集泥斗底端连接排泥口。
[0017]进一步的,反应器本体内壁还设有挡流体,挡流体设置高度高于浮渣挡板的下挡板的底端。挡流体用于防止上升水流直接冲击集水槽及出水堰下部,迫使其流向循环回流水的收水管,并将下挡板上可能沉积的污泥吹扫下来。
[0018]作为优选的,挡流体环绕反应器本体的内壁设置,挡流体的截面呈三角形;挡流体的设置高度为浮渣挡板的下挡板的中部。
[0019]进一步的,反应器顶端的集气区包括呈锥体的坡面,集气区顶部设有出气口。锥体坡面兼具冷凝作用,因此集气区与气水分离器融合。冷凝液沿反应器顶部锥体坡面内壁,重力流至集水槽中,与处理出水一并外排。反应器本体产生的沼气收集在其顶部液气界面之上的集气区中,达到预定压力后外排至外部气水分离器(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设置),再经脱硫处理后进入沼气储柜,然后由沼气风机送至用气点。沼气管道中产生的凝结水通过疏水阀排出。
[002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内筒即为厌氧反应器的反应区,反应器的体积几乎等于反应区的体积,因此设备利用率比较高;在反应区内,污泥呈现流化状态,没有短流,泥水接触良好,有利物质传递。
[0021]2、本技术方案不采用三相分离器,因此可以避免传统反应器中浮渣堵塞的问题,且上升流速不受三相分离器的影响和限制;上升流速可以按理想条件设定,因此能获得比较大的容积负荷。内筒上缘与锥形收缩部间没有开口,回落的颗粒污泥不受上升水流影响。锥形收缩部外缘与内筒齐边焊接,没有死角集气,不形成腐蚀。此外,本技术方案还因此取消了水封罐的结构。
[0022]3、本技术方案的泥水流向没有冲突,污泥沉淀效率高;污泥捕集器的设置,使得沉淀的污泥不会被水流二次带起,因此不会跑泥;颗粒状的污泥在反应器内部循环,没有机械装置驱使,也不参与污水的外部循环,因此颗粒状的污泥不会受到循环泵叶轮的损坏;而循环水中不含有颗粒状污泥,因此循环水喷口不会被污泥堵塞。
[0023]4、顶部液气界面处设有收水口装置,水流上升流速更高,有利于抑制浮渣层的形成;即便存在浮渣,浮渣挡板也可以限制浮渣存在范围,方便浮渣清捞。
[0024]5、循环水吸水环管设在下挡板的上方,污水中不会夹泥和夹气,因此有利循环水泵的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循环水出口设置在水下锥体顶部,与出水口分离。两者相互没有影响,这样集水槽和出水堰只收集处理出水,其下方澄清区的水流上升流速很低,出水跑泥的问题被完全抑制。
[0025]6、原水进水与循环水进水分开进入反应器底部,都采用短管射流环形布水器。原水布水器在上,循环回流水布水器在下。循环水布水器喷口朝下,方便冲刷底部沉淀的污泥。循环回流水中不含沼气,所以循环回流水的水泵叶轮,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流化污泥床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内部设有内筒、浮渣挡板、集水槽;内筒上下两端开放,内筒与反应器本体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为污泥捕集器;内筒上部为锥形收缩部,锥形收缩部顶端为收水口;浮渣挡板设置在收水口上侧,浮渣挡板包括与锥形收缩部形状匹配的下挡板、以及与收水口形状匹配的上挡板;浮渣挡板外侧设有循环水出水装置;反应器本体上部为集气区,集水槽设置在集气区下方,且浮渣挡板的顶部高于集水槽;反应器本体的下部设有倒锥形的混合部;反应器本体下部还设有进水口,及与循环水出水装置连通的循环水进水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污泥床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出水堰设置在集水槽内侧,反应器本体上部设有与集水槽及出水堰连通的出水口;反应器本体下部的进水口与设置在内筒内侧的进水布水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污泥床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循环水出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浮渣挡板的上挡板外侧的循环水吸水环管,以及与循环水吸水环管连通的循环水出口;循环水进水装置包括循环水进口和与循环水进口连通的循环水布水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流化污泥床厌氧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大立陶先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