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DC高效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32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SDC高效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罐,反应罐设有污泥反应区、污泥层、三相分离器、集气室、出气管、沉淀区、出水口、填料支架、填料层、旋转电机、转杆、搅拌杆、底座、进水管、半软质水管、分水管和喷淋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进入污泥反应区内的废水均匀分布于污泥中,增加污泥与废水的充分接触程度,提高反应器容积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反应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厌氧对COD等指标的去除效果。指标的去除效果。指标的去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DC高效厌氧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SDC高效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厌氧反应是废水处理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厌氧反应发生在废水和污泥颗粒接触的过程,多用于处理浓度很高的废水,对生化处理困难的废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目前的高效厌氧反应器为了提高厌氧对COD等指标的去除效果,必须增加废水与污泥的接触均匀度和充分度,才能提高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SDC高效厌氧反应器,本装置可使废水均匀分布于污泥中,增加污泥与废水的充分接触程度,提高反应器容积的有效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厌氧对COD等指标的去除效果。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SDC高效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罐,所述反应罐的底部设有污泥反应区,所述污泥反应区内设有污泥层,所述污泥反应区的上方设有三相分离器,所述三相分离器的上方设有集气室,所述集气室设有出气管,所述三相分离器与反应罐的内壁之间设有沉淀区,所述沉淀区的池壁的顶端设有出水口,所述污泥反应区与三相分离器之间设有填料支架,所述填料支架设有填料层,所述反应罐的顶部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底部设有依次穿过集气室、三相分离器和填料层且插入污泥反应区的底端的转杆,所述转杆插入污泥反应区的部分设有搅拌杆;所述反应罐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穿过底座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污泥反应区相连通的一端设有半软质水管,所述搅拌杆的顶部设有沿搅拌杆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分水管,所述分水管的顶部设有喷淋头,所述半软质水管沿转杆延伸,所述分水管与半软质水管相连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杆包括数量均为两个的上搅拌杆和下搅拌杆,所述上搅拌杆位于下搅拌杆的上方的转杆上,两根所述上搅拌杆连成的直线所处的垂直面与两根下搅拌杆连成的直线所处的垂直面相垂直。
[0007]进一步的,所述转杆的底端设有横截面为弧形的安全罩,所述安全罩的底部为凹面结构,所述转杆的底端与反应罐的底部之间的半软质水管位于安全罩内,所述半软质水管穿过安全罩的顶部,所述安全罩的侧壁设有多个穿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反应罐的侧壁的底端设有排污管,所述填料支架的上方的反应罐的侧壁设有清理口,所述清理口设有密封塞。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使进入污泥反应区内的废水均匀分布于污泥中,增加污泥与废水的充分接触程度,提高反应器容积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反应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厌氧对COD等指标的去除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半软质水管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其中:1、反应罐;2、污泥反应区;3、三相分离器;4、集气室;5、出气管;6、沉淀区;7、出水口;8、填料支架;9、填料层;10、旋转电机;11、转杆;12、底座;13、进水管;14、半软质水管;15、分水管;16、喷淋头;17、上搅拌杆;18、下搅拌杆;19、安全罩;20、穿孔;21、排污管;22、清理口;23、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4]实施例:
[0015]参见图1和图2,一种SDC高效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罐1,反应罐1的底部设有污泥反应区2,污泥反应区2内设有污泥层,污泥反应区2的上方设有三相分离器3,三相分离器3的上方设有集气室4,集气室4设有出气管5,三相分离器3与反应罐1的内壁之间设有沉淀区6,沉淀区6的池壁的顶端设有出水口7,污泥反应区2与三相分离器3之间设有填料支架8,填料支架8设有填料层9,填料层9可以是聚丙烯弹性填料。
[0016]反应罐1的顶部设有旋转电机10,旋转电机10的底部设有依次穿过集气室4、三相分离器3和填料层9且插入污泥反应区2的底端的转杆11,旋转电机10有外界电源供电,从而驱动转杆11转动。转杆11插入污泥反应区2的部分设有搅拌杆,搅拌杆与转杆11焊接。反应罐1的底部设有底座12,底座12与反应罐1为一体化制作,底座12内设有穿过底座12的进水管13,本实施例的进水管13的一端穿过底座12的侧壁,另一端穿过反应罐1的底部的中间并与污泥反应区2相连通,进水管13与污泥反应区2相连通的一端设有位于污泥反应区2内的半软质水管14。搅拌杆的顶部设有沿搅拌杆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分水管15,分水管15与搅拌杆粘接,分水管15的顶部设有喷淋头16,半软质水管14沿转杆11延伸,半软质水管14与转杆11粘接,分水管15与半软质水管14相连通。废水从进水管13流进半软质水管14内后流入分水管15,再经喷淋头16喷出,以使废水与污泥均匀接触反应。
[0017]本实施例的搅拌杆包括数量均为两个的上搅拌杆17和下搅拌杆18,上搅拌杆17位于下搅拌杆18的上方的转杆11上,两根上搅拌杆17连成的直线所处的垂直面与两根下搅拌杆18连成的直线所处的垂直面相垂直,从空间上布置以上两组搅拌杆,既可增加搅拌效率,使废水与污泥反应更加充分,又能使废水与污泥更均匀的接触。
[0018]本实施例的转杆11的底端设有横截面为弧形的安全罩19,安全罩19的底部为凹面结构,安全罩19的形状为倒扣的碗状结构,转杆11的底端与反应罐1的底部之间的半软质水管14位于安全罩19内,半软质水管14穿过安全罩19的顶部后与转杆11相连接,安全罩19的侧壁设有多个穿孔20。本实施例的旋转电机10为正反转电机,运作方式为正转360
°
后再反转360
°
,为了防止转杆11的底端与反应罐1的底部之间的处于自由状态的半软质水管14随着转杆11的转动而扭曲而导致半软质水管14堵塞,半软质水管14的长度必定大于转杆11的底端与反应罐1的底部之间的间距,此时设计的安全罩19即是为了防止该部分的半软质水
管14搅在搅拌杆上,避免后期频繁更换或是处理半软质水管14。
[0019]本实施例还在反应罐1的侧壁的底端设有排污管21,用于排出污泥,还在填料支架8的上方的反应罐1的侧壁设有清理口22,清理口22设有密封塞23,通过清理口22清理填料层9的顶部的残渣,不需要清理时,用密封塞23堵住清理口22即可。
[0020]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是:反应罐1工作时,开启旋转电机10,旋转电机10的运作方式为正转360
°
后再反转360
°
,依此往复旋转,同时废水从进水管13经半软质水管14和分水管15后经喷淋头16喷入污泥反应区2内,搅拌杆搅动,使废水与污泥反应区2的污泥充分均匀的接触反应即可。
[0021]如上即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DC高效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罐(1),所述反应罐(1)的底部设有污泥反应区(2),所述污泥反应区(2)内设有污泥层,所述污泥反应区(2)的上方设有三相分离器(3),所述三相分离器(3)的上方设有集气室(4),所述集气室(4)设有出气管(5),所述三相分离器(3)与反应罐(1)的内壁之间设有沉淀区(6),所述沉淀区(6)的池壁的顶端设有出水口(7),所述污泥反应区(2)与三相分离器(3)之间设有填料支架(8),所述填料支架(8)设有填料层(9),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1)的顶部设有旋转电机(10),所述旋转电机(10)的底部设有依次穿过集气室(4)、三相分离器(3)和填料层(9)且插入污泥反应区(2)的底端的转杆(11),所述转杆(11)插入污泥反应区(2)的部分设有搅拌杆;所述反应罐(1)的底部设有底座(12),所述底座(12)内设有穿过底座(12)的进水管(13),所述进水管(13)与污泥反应区(2)相连通的一端设有半软质水管(14),所述搅拌杆的顶部设有沿搅拌杆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分水管(15),所述分水管(15)的顶部设有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梅严松文淦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佳境水处理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