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循环煤制气流化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22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循环煤制气流化床,包括:气化炉、旋风分离器、除尘器和仓泵。气化炉包括炉体和炉腔;炉腔内设有飞灰滞留室,滞留室为环形结构,且沿炉腔内壁周向外凸设置;滞留室与炉腔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下部设有开口,滞留室与炉腔之间通过开口相联通;滞留室与仓泵之间设有飞灰输送管道,飞灰输送管道一端与滞留室内腔上部相联通,另一端与仓泵相连接,仓泵通过飞灰输送管道间歇向滞留室喷送飞灰,滞留室内的飞灰缓流沉降吸热,坠落至开口进入炉腔再循环燃尽。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灵活可调,飞灰燃尽效果好,碳转化率高,节能环保。操作简单,故障率低。故障率低。故障率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循环煤制气流化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化床,具体涉及一种半焦和含碳飞灰再循环的双循环煤制气流化床,属于煤气化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虽然加快了风电、水力发电、核电和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速度,但仍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目前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煤炭仍是我国冶炼、化工、陶瓷等行业的主要获热能源,我国这一基本能源格局,决定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研发是重要的研发方向。在煤炭的各种清洁转化利用工艺中,气化是最有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因而人们设计出各种气化炉,如固定床气化炉,其碳转化率和热效率都高,但生产过程中会有大量焦油、酚水产生。随着不断升级的环保要求,人们又设计出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其可制得洁净煤气,但制气过程中产生大量含碳飞灰,降低了碳转化率,且对环境造成污染。人们往往配套建设发电厂处理飞灰,投资大,成本高,不适合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转型升级。为了发扬循环流化床的优势,必须对循环流化床气化炉进行科学设计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循环流化床产生的含碳飞灰难以处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循环煤制气流化床。将含碳飞灰间歇输送至气化炉内腔设置的飞灰滞留室,实现飞灰在滞留室内缓流吸热,溢入炉腔后在高温气流中燃尽,克服了传统循环流化床通过其它设备处理飞灰的缺陷。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循环煤制气流化床,它包括:气化炉、旋风分离器、除尘器和仓泵,所述气化炉包括炉体和炉腔,原料煤在所述炉腔中气化产生含半焦、飞灰和煤气的混合气流,混合气流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分离出的半焦再循环进入炉腔气化,分离出的含飞灰煤气进入除尘器进行气灰分离,分离出的煤气进入下道设备,分离出的飞灰进入所述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内设有飞灰滞留室,所述滞留室为环形结构,且沿炉腔内壁周向外凸设置,所述滞留室与炉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下部设有开口,所述滞留室与炉腔之间通过所述开口相联通,所述滞留室与所述仓泵之间设有飞灰输送管道,所述飞灰输送管道一端与所述滞留室内腔上部相联通,另一端与所述仓泵相连接,置于所述滞留室内腔的飞灰输送管道一端设有喷头,所述仓泵通过所述飞灰输送管道和所述喷头间歇向滞留室喷送飞灰,滞留室内的飞灰缓流沉降吸热,坠落至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炉腔再循环燃尽。
[0005]优选地,所述滞留室的底面设置成坡型,且与炉腔相连接的部位低。
[0006]优选地,所述飞灰输送管道设置多根,且沿滞留室的周向均匀分布。
[0007]进一步地,所述喷头上设置多个喷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耐热板,所述耐热板厚度设置为8

20毫米。
[0009]进一步地,所述滞留室内腔高>所述炉腔直径的1/2。
[0010]进一步地,所述飞灰在滞留室内滞留时间设定为2

6秒。
[001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气化炉腔外围设置含碳飞灰滞留室,同时将输送飞灰设定成间歇工作式,使飞灰在滞留室内缓行一定的时间;飞灰在缓流下行的过程中充分预热,逐步至开口与气化剂融合,进而燃尽。一种双循环煤制气流化床在半焦循环再气化的同时,实现了含碳飞灰再循环气化的双循环高效气化的目的。
[0012]本技术装置结构合理,灵活可调,飞灰燃尽效果好,碳转化率高,节能环保。操作简单,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气化炉、2为滞留室、201为隔板、3为飞灰输送管道、301为喷头、4为布风板、5为气化剂管道、6为飞灰储罐、7为仓泵、8为除尘器、9为旋风分离器、10为电磁开关阀、11为氮气储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附图1所示的是一种利用氮气储罐11中的压力将飞灰送入滞留室2,再进入气化炉1燃尽气化的实施例。原料煤进入气化炉1,气化剂通过气化剂管道5并经布风板4送入气化炉1的炉腔内,原料煤和气化剂在炉腔中气化产生含半焦、飞灰和煤气的混合气流,混合气流进入旋风分离器9内分离,分离出的半焦经循环进入气化炉1的炉腔再气化,分离出的含飞灰煤气进入除尘器8进行气灰分离,分离出的煤气进入下道设备,飞灰通过仓泵7送入飞灰储罐6内。电磁开关阀10控制氮气储罐11中的压力氮气间歇冲击飞灰储罐6中的飞灰,使得飞灰经飞灰输送管道3和喷头301间歇喷送至滞留室2。本实施例中喷头301上设置多个喷孔,使得进入滞留室2的飞灰分散悬浮。滞留室2的底面设置成坡型,且与炉腔相连接的部位低,使得从隔板201下部的开口底部的飞灰能够顺利滑入炉腔。隔板201为耐热板,厚度设置为10毫米,使滞留室2的内腔获得更多由热传递带来的热量,使得进入滞留室2内腔的飞灰很快升温。滞留室2的内腔高大于炉腔直径1/2的限定,控制飞灰在滞留室2内滞留的时间为2

6秒范围内,实现了飞灰在滞留室2内缓流沉降吸热,下行后从隔板201上的开口再循环进入炉腔燃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循环煤制气流化床,包括:气化炉、旋风分离器、除尘器和仓泵,所述气化炉包括炉体和炉腔,原料煤在所述炉腔中气化产生含半焦、飞灰和煤气的混合气流,混合气流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分离出的半焦再循环进入炉腔气化,分离出的含飞灰煤气进入除尘器进行气灰分离,分离出的煤气进入下道设备,分离出的飞灰进入所述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内设有飞灰滞留室,所述滞留室为环形结构,且沿炉腔内壁周向外凸设置,所述滞留室与炉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下部设有开口,所述滞留室与炉腔之间通过所述开口相联通,所述滞留室与所述仓泵之间设有飞灰输送管道,所述飞灰输送管道一端与所述滞留室内腔上部相联通,另一端与所述仓泵相连接,置于所述滞留室内腔的飞灰输送管道一端设有喷头,所述仓泵通过所述飞灰输送管道和所述喷头间歇向滞留室喷送飞灰,滞留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连华陈柏金程江波陈习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