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的访问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4852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盘装置,特征在于包括: 向具有记录层的光盘发射激光并接收反射光以执行记录处理和再现处理之一的光头; 基于光头所接收的反射光而检测光盘上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分布的检测单元;以及 控制单元,此单元基于检测单元所检测的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分布,控制所述光头以便访问光盘的记录层的目标位置,同时避开未记录区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盘装置。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盘装置以及一种在光头访问过程中能实现可靠访问且同时避开未记录区域的光盘装置访问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经开发诸如DVD(数字多功能盘)的光盘,并且它们是众所周知的。在此种光盘装置等中,要求高度的操作可靠性或可用性等。对于此种光盘装置的实例,在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2000-251271所描述的光盘装置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在双层盘的层间跳转的情况下,如果目标地址位置在比当前地址位置更靠内的圆周上,就执行寻道操作,直到找到相同记录层上与目标地址位置相对应的径向位置。然后,执行层间跳转,并到达目标地址位置。另一方面,在目标地址位置处于比当前地址位置更靠外的圆周的情况下,在当前地址位置执行层间跳转,然后,执行对于目标地址位置的寻道操作。换句话说,在再现型光盘中,已开发具有多层的光盘,并已流行开来。相似地,根据增加在光盘中所记录数据的容量的要求,已提出一种在一侧上具有多个记录层的记录型光盘。在光盘由此具有多个记录层的情况下,为了使每个记录层的反射率基本上维持恒定,必须增加更浅记录层的透射率。结果,要被维持恒定的反射率减小,并且,光盘被制作成使每层的反射率基本等于此低反射率。因而,多种信号的信号电平降低,并且信噪比降低。另一方面,根据盘的特性,在记录层中,未记录区域与记录区域的反射率不同。盘特性包括两种特性反射率因数据记录而减小的特性,如在DVD-RAM等中;以及,反射率因此种记录而增加的特性。通常,此反射率的变化大于2倍或1/2。在记录区域R和未记录区域M之间的边界区域中,此反射率的变化影响多种信号。具体而言,在要求精确伺服的情况下,此变化的影响有可能导致大的干扰。因而,与在常规再现型光盘装置中一样,在为了访问存储区上的特定目标位置而执行层间跳转时,如果在双层盘中各记录层的中轴不对准,层间跳转目的地可以是未记录区域M。在此种情况下,出现这样的问题光盘受边界区域或信号电平的影响,并且伺服状态变得不稳定,其中,所述信号电平取决于跳转后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区域。此外,在记录型光盘中,为了记录/再现信息,要求从记录/再现请求发生时刻到记录/再现操作开始时刻的响应时间很快。由于根据记录区域R和未记录区域M而要求不同的调节,因此相信,只经过要求最小调节的记录区域R的访问方法是稳定的。然而,与在常规装置中一样,根据用最短距离连接当前地址位置到目标地址位置的矩形访问方法,不能保证已用最短距离执行层间跳转的区域总是记录区域。因而,有这样的问题当经过未记录区域M时,伺服状态变得不稳定。另外,如果因在访问发生时的失控或轨道偏差或者因聚焦偏差而在未记录区域M中无意地发生聚焦,如上所述,根据记录区域R和未记录区域M,信号电平不同。因而,不能执行轨道引入操作,并且不能平稳地执行恢复到记录区域R的操作。换句话说,如上所述,在常规光盘装置中,当指示光头访问记录区域时,有以下情况当用最短距离访问目标位置时,经过其反射率等与记录区域R中的不同的未记录区域M。因而,出现伺服状态变得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提供一种光盘装置以及用于该光盘装置的访问方法,此方法在光头的访问过程中检测光盘上的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分布,并且进行可靠的访问,同时避开未记录区域。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致力于一种光盘装置,其中包括向具有记录层的光盘发射激光并接收反射光以执行记录处理和再现处理之一的光头;基于光头所接收的反射光而检测光盘上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分布的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此单元基于检测单元所检测的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分布,控制所述光头以便访问光盘的记录层的目标位置,同时避开未记录区域。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盘装置中,与常规装置不同,事先检测光盘上的记录区域R和未记录区域M分布,而不是用最短距离访问目标位置。基于此分布来控制光头访问目标位置,同时避开未记录区域M。例如,这避免因层间跳转到其中反射率等彼此不同的未记录区域M而使伺服状态变得不稳定的故障,能实现光头迅速而可靠的访问。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配置实例的框图;图2为当从入射面观察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光盘时的视图;图3为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中的光头附近配置的透视图;图4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中的光头的光学系统的配置图;图5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层中的访问方法实例的光盘剖视图;图6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层间跳转的访问方法实例的光盘剖视图;图7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层间跳转的访问方法另一实例的光盘剖视图;图8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层间跳转的访问方法另一实例的光盘剖视图;图9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层间跳转的访问方法另一实例的光盘剖视图;图10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层间跳转的简单访问方法实例的光盘剖视图;图1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在发生失控状态的情形下的访问方法实例的光盘剖视图;图12为用于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访问方法的流程图;图13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层间跳转的访问方法实例的光盘剖视图;图14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根据具有平面部分和槽部分的光盘的访问方法实例的光盘视图;图15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配置实例的框图;图16为用于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访问方法的流程图;图17为用于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访问方法的流程图;图18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根据具有平面部分和槽部分的光盘的访问方法另一实例的光盘视图;图19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根据具有平面部分和槽部分的光盘的访问方法另一实例的光盘视图;以及图20为用于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从失控状态恢复的过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盘装置以及光盘装置访问方法的优选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盘装置> 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配置。图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实例的框图。图2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盘的实例的框图。图3为示出光盘装置的光头等的布置的配置图。图4为光盘装置的光头的配置图。在此,结合如图2所示的在一侧上具有两个记录层的光盘装置中的访问过程进行描述,其中,记录处理应用于其中设置单螺旋槽结构101的光盘上,每个记录层的信息轨道能从内周到外周连续地进行记录。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处理的光盘D是可重写媒体,包括作为图2所示记录层的相变记录层。此光盘为具有第一记录层3和第二记录层4的记录媒体,在所述记录层中,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盘装置所具有的物镜5聚集的光执行信息记录/再现。主轴电机2转动光盘D。主轴电机控制电路31控制主轴电机2。更准确地说,控制电机2,以使其转速具有适用于访问控制电路18所指定的访问位置的值,其中,转速由旋转角编码器30检测。光盘D由光盘装置所具有的主轴电机2进行旋转控制。具体地,在执行信息记录时,采用维持旋转线速度恒定的ZCLV(分区恒定线速度)方案等。此外,光头10向光盘的预定记录层发射预定波长的激光,由此执行记录(标记形成)。此记录例如通过标记长度记录方案来执行,此方案在记录标记的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澤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