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板结构、光伏瓦及光伏瓦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458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板结构、光伏瓦及光伏瓦组件,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光伏板之间安装效率低,防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该光伏板结构包括光伏板,光伏板上存在有安装部和/或承接部,安装部和承接部两者中,其中之一上设置有负极端子,其中另一上设置有正极端子,一光伏板上的安装部沿装配方向插入并嵌于另一光伏板上的承接部内时,能使正极端子沿装配方向或装配方向的反方向插入负极端子内,并使两光伏板固定连接。该光伏板结构能够同时实现两光伏板的固定连接,以及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插接完成两光伏板的电连接,减少了引出线的发电功率损耗,提高了安装效率;更易于装配,降低了安装难度;且提高防水性能。且提高防水性能。且提高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板结构、光伏瓦及光伏瓦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技术
,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板结构、光伏瓦及光伏瓦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伏技术和市场的迅速发展,传统集中式光伏电站的模式逐渐被分布式取代。光伏瓦作为BIPV或绿色建筑最直接有效的形式逐渐被工商业厂房业主、别墅个人所接受。光伏瓦兼顾建材和发电两种属性,该类产品在双重领域下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0003]建筑分布式光伏电站中有通过支撑结构将发电系统附着安装的方式和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方式两种。参见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光伏瓦的结构示意图;光伏瓦1

上引出两根接线11

,两根接线上分别设置有正极端子2和负极端子3,在将光伏瓦1

相连接时,需要将一光伏瓦1

上的正极端子2与另一光伏瓦1

上的负极端子3电连接,然后通过支撑结构将光伏瓦附着安装。
[0004]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5]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瓦结构,在连接相邻两光伏瓦时,需要分别完成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的插接(实现电连接)以及两光伏瓦之间的固定连接,操作步骤多,安装方式繁琐安装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0006]另一方面,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通过引出线引出光伏瓦,引出线多,且引出线具有一定的长度存在发电损耗,且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连接后完全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易与外界环境中的水汽、雨水等接触,防水性、耐候性差,安全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光伏板结构、光伏瓦及光伏瓦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伏板之间安装效率低,防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板结构,包括光伏板,所述光伏板上存在有安装部和/ 或承接部,其中:
[0010]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承接部两者中,其中之一上设置有负极端子,其中另一上设置有正极端子,一所述光伏板上的所述安装部沿装配方向插入并嵌于另一所述光伏板上的所述承接部内时,能使所述正极端子沿所述装配方向或所述装配方向的反方向插入所述负极端子内,并使两所述光伏板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部为凸起结构,所述承接部为凹槽结构,其中:
[0012]所述正极端子设置于所述凸起结构上且两者同向凸起,所述负极端子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内且两者同向凹陷;
[0013]或者,所述负极端子设置于所述凸起结构上,所述负极端子的凹陷方向与所述凸
起结构的凸起方向相反,所述正极端子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内,且所述正极端子的凸起方向与所述凹槽结构的凹陷方向相反。
[0014]优选的,所述安装部为卡扣结构,所述承接部为卡槽结构,所述卡扣结构沿所述装配方向插入所述卡槽结构内能将两块所述光伏板卡扣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安装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卡合段和收缩段,所述正极端子位于所述第一卡合段上,所述第一卡合段的外径大于所述收缩段的外径;
[0016]所述承接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承接段和缩口段,所述负极端子位于第一承接段内,所述第一承接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缩口段的内径;所述第一卡合段由所述缩口段插入至所述第一承接部内至完全嵌入所述第一承接部内时所述缩口段与所述收缩段接触配合。
[0017]优选的,所述安装部还包括有第二卡合段,所述第二卡合段与所述第一卡合段之间通过所述收缩段连接,所述第二卡合段的外径大于所述收缩段的外径;
[0018]所述承接部还包括有第二承接段,所述第二承接段与所述第一承接段之间通过缩口段连接,所述第二承接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缩口段的内径;
[0019]所述第一卡合段完全嵌入所述第一承接段内时,所述缩口段与所述收缩段接触配合且所述第二卡合段完全嵌入所述第二承接段内。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合段和/或所述第二卡合段的外轮廓为圆弧形,或者圆弧形与直线形的组合形状;所述第一承接部的内轮廓形状与所述第一卡合段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且所述第二承接段的内轮廓形状与所述第二卡合段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
[0021]优选的,当所述光伏板上同时存在有所述安装部和承接部时,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承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光伏板的相对两侧。
[0022]优选的,所述光伏板包括第一板体层、封装胶膜层、电池片和第二板体层,其中:
[0023]所述封装胶膜层位于所述第一板体层和所述第二板体层之间并将两者连接,所述电池片被包裹于所述封装胶膜层内,且所述电池片与所述负极端子和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瓦,包括瓦块,所述瓦块具有上述光伏板结构。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瓦组件,包括上述光伏瓦,待安装位置上设置有两块以上所述瓦块,至少存在相邻两所述瓦块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承接部的配合结构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相插接的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电连接。
[0026]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待安装位置上存在有两组以上所述瓦块,其中:
[0027]同一组所述瓦块中,任意两相邻所述瓦块之间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承接部插接固定的方式固定连接;不同组所述瓦块中,任意两相邻所述瓦块之间通过密封粘合部固定连接。
[0028]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光伏瓦组件还包括有电气系统母线;每组所述瓦块中包括顶瓦和底瓦,所述顶瓦和底瓦分别位于每组所述瓦块的两端,所述顶瓦和所述底瓦两者中,其中之一引出有正极接线,所述正极接线与所述电气系统母线电连接,其中另一引出有负极接线,所述负极接线与所述电气系统母线电连接。
[0029]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光伏瓦组件还包括有檩条和挂瓦条,其中:
[0030]所述檩条固定在所述待安装位置上,每根所述挂瓦条至少被固定在两根所述檩条上以在所述待安装位置上形成框架结构;所述瓦块对应固定在所述挂瓦条上。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板结构、光伏瓦及光伏瓦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光伏板结构,在光伏板上设置了安装部和/或承接部,并在安装部和承接部上分别设置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通过一光伏板上的安装部沿装配方向插入并嵌于另一光伏板上的承接部内,同时实现两光伏板的固定连接,以及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插接完成两光伏板的电连接,减少了引出线的发电功率损耗,提高了安装效率;且正极端子插入负极端子内的装配方向与安装部插入承接部内的装配方向相同或相反,更易于装配,降低了安装难度。
[0032]由于安装部嵌于承接部内,因此安装部上的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在与负极端子(或正极端子)插接完成后同样嵌入承接部内,防止正极端子、负极端子与外界环境中的水汽接触,提高防水性、耐候性。
[0033]本实施例的光伏瓦及光伏瓦组件,由于具备上述光伏板结构,故同样具有安装效率高,防水性、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板,所述光伏板上存在有安装部(5)和/或承接部(4),其中:所述安装部(5)和所述承接部(4)两者中,其中之一上设置有负极端子(3),其中另一上设置有正极端子(2),一所述光伏板上的所述安装部(5)沿装配方向插入并嵌于另一所述光伏板上的所述承接部(4)内时,能使所述正极端子(2)沿所述装配方向或所述装配方向的反方向插入所述负极端子(3)内,并使两所述光伏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5)为凸起结构,所述承接部(4)为凹槽结构,其中:所述正极端子(2)设置于所述凸起结构上且两者同向凸起,所述负极端子(3)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内且两者同向凹陷;或者,所述负极端子(3)设置于所述凸起结构上,所述负极端子(3)的凹陷方向与所述凸起结构的凸起方向相反,所述正极端子(2)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内,且所述正极端子(2)的凸起方向与所述凹槽结构的凹陷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5)为卡扣结构,所述承接部(4)为卡槽结构,所述卡扣结构沿所述装配方向插入所述卡槽结构内能将两块所述光伏板卡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5)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卡合段(51)和收缩段(52),所述正极端子(2)位于所述第一卡合段(51)上,所述第一卡合段(51)的外径大于所述收缩段(52)的外径;所述承接部(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承接段(41)和缩口段(42),所述负极端子(3)位于第一承接段(41)内,所述第一承接段(41)的内径大于所述缩口段(42)的内径;所述第一卡合段(51)由所述缩口段(42)插入至所述第一承接部(4)内至完全嵌入所述第一承接部(4)内时所述缩口段(42)与所述收缩段(52)接触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5)还包括有第二卡合段(53),所述第二卡合段(53)与所述第一卡合段(51)之间通过所述收缩段(52)连接,所述第二卡合段(53)的外径大于所述收缩段(52)的外径;所述承接部(4)还包括有第二承接段(43),所述第二承接段(43)与所述第一承接段(41)之间通过缩口段(42)连接,所述第二承接段(43)的内径大于所述缩口段(42)的内径;所述第一卡合段(51)完全嵌入所述第一承接段(41)内时,所述缩口段(42)与所述收缩段(52)接触配合且所述第二卡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武李伟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