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特征感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457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生物特征感测装置,其包括光感测元件、第一遮光层、第二遮光层以及电容感测元件。光感测元件设置于基板上。第一遮光层设置于光感测元件上。第一遮光层具有对应于光感测元件的第一孔洞。第二遮光层设置于第一遮光层上。第二遮光层具有对应于第一孔洞的第二孔洞。第一遮光层及第二遮光层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为电容感测元件的第一感测电极。之一为电容感测元件的第一感测电极。之一为电容感测元件的第一感测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特征感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感测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特征感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的光学式屏下指纹模块常会有厚度太厚的问题。另外,如何提升光学式屏下指纹模块的防伪识别能力,也是目前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特征感测装置,其可以具有较薄的厚度及/或较佳的识别性能。
[0004]本专利技术的生物特征感测装置包括光感测元件、第一遮光层、第二遮光层以及电容感测元件。光感测元件设置于基板上。第一遮光层设置于光感测元件上。第一遮光层具有对应于光感测元件的第一孔洞。第二遮光层设置于第一遮光层上。第二遮光层具有对应于第一孔洞的第二孔洞。第一遮光层及第二遮光层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为电容感测元件的第一感测电极。
[0005]基于上述,通过将第一遮光层及第二遮光层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作为电容感测元件的第一感测电极,可以使生物特征感测装置的厚度较薄。另外,通过光感测元件与电容感测元件的整合(integrated),可以使生物特征感测装置具有较佳的识别性能(如:提升光学式屏下指纹模块的防伪识别能力,但不限)。
附图说明
[0006]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生物特征感测装置及其一种使用方式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0007]图1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生物特征感测装置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0008]图1C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生物特征感测装置的部分电路连接示意图;
[0009]图1D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生物特征感测装置的部分上视示意图;
[0010]图1E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生物特征感测装置的部分时序示意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生物特征感测装置的部分上视示意图;
[001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生物特征感测装置的部分上视示意图;
[0013]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生物特征感测装置的部分上视示意图;
[0014]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生物特征感测装置的部分上视示意图。
[0015]符号说明
[0016]100、200、300、400、500:生物特征感测装置
[0017]110:基板
[0018]110a:表面
[0019]120:光感测元件
[0020]131:第一遮光层
[0021]131P:第一孔洞
[0022]132:第二遮光层
[0023]132P:第二孔洞
[0024]141:第一绝缘层
[0025]142:第二绝缘层
[0026]150、250、350、450:导光元件
[0027]550:虚设导光元件
[0028]160:电容感测元件
[0029]161:第一感测电极
[0030]162:第二感测电极
[0031]170:感测芯片
[0032]176:电容感测电路
[0033]180:显示元件
[0034]188:发光单元
[0035]190:滤光层
[0036]191、192、193、194:区域
[0037]D1:厚度方向
[0038]F:手指
[0039]L:光线
[0040]R1:区域
[0041]R6:感测范围
[0042]T1、T2、T3、T4、T5、T6、T7、T8、T9、TN: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43]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
[0044]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各元件等的厚度。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重叠于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可以指物理及/或电连接。
[0045]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及/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三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且相对地“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三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脱离本文的教导。
[0046]这里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内容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包括多数形式,包括“至少一个”。“或”表示“及/或”。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还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及/或“包括”指定所述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的存在及/或部件,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及/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47]此外,诸如“下”和“上”的相对术语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应当理解,相对术语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一个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的“下”侧的元件将被定向在其他元件的“上”侧。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决于附图的特定取向。类似地,如果一个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方”或“下方”的元件将被定向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面”或“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
[0048]本文使用的“基本上”或其他类似用语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和与测量相关的误差的特定数量(即,测量系统的限制)。例如,“基本上”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
±
30%、
±
20%、
±
10%、
±
5%内。
[004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将进一步理解的是,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和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度正式的意义,除非本文中明确地这样定义。
[0050]本文参考作为理想化实施例的示意图的截面图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可以预期到作为例如制造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特征感测装置,包括:光感测元件,设置于基板上;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光感测元件上,所述第一遮光层具有对应于所述光感测元件的第一孔洞;第二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遮光层上,所述第二遮光层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孔洞的第二孔洞;以及电容感测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及所述第二遮光层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为所述电容感测元件的第一感测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特征感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光感测元件电性分离,且/或所述第二遮光层与所述光感测元件电性分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特征感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及所述第二遮光层为所述电容感测元件的第一感测电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特征感测装置,其中所述电容感测元件还包括于所述生物特征感测装置的厚度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设置的第二感测电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特征感测装置,其中所述电容感测元件的感测范围大于或等于3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成刘贵文童子谦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