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413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粉末铺设在铝板之间;(2)通过搅拌摩擦焊对铝板进行焊接,得到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得到的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二元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的碳纳米管本身结构完整性良好,并且将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充分均匀分散在铝基体中,且整个过程工艺流程短,成本低,效率高,强度高,适合制备较大板材,大规模生产。大规模生产。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制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通航产业迅速发展,运载工具轻量化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铝合金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比强度,较好的韧性及疲劳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化学工业等领域。通过在铝基体中添加增强相颗粒,制备得到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既有铝合金良好的强度、韧性、易成形性等特点,又有颗粒的高强、高模等优点,是近年来应用最广的一类金属基复合材料。
[0003]碳纳米管强度极高,平均杨氏模量为1~1.8TPa,大概是钢的100倍,层间剪切强度可达500MPa,且其密度只有钢的1/6。碳纳米管以其极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极低的密度和特殊的导电和导热性,成为理想的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增强颗粒。但由于碳纳米管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极易造成团聚现象。
[0004]纳米碳化硅具有表面活性高,质量轻、韧性好、强度高、硬度高、耐高温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装备等领域,除此之外,在机械、化工、电子工业等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和金属基体结合时具有较大的界面应力,不能良好的进行结合。
[0005]利用碳纳米管独特的多维纳米结构可与碳化硅结构在铝基体进行匹配构成良好的界面结合,有望获得高强、抗冲击、耐高温的高性能纤维增强和颗粒增强的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二元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0006]根据目前的研究,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有铸造法、喷射沉积法、粉末冶金法。但铸造法制备基体材料和增强颗粒之间会发生界面反应;喷射沉积法设备和工艺较复杂,制备复合材料难度大且孔隙率较高;粉末冶金法制备的尺寸和形状受限且生产成本较大。搅拌摩擦焊作为一种新型的固相连接手段,由于其绿色环保并且可同时实现材料微观组织的细化、致密化和均匀化得到广泛认可。
[0007]公开号为CN 101864547 A的专利技术专利中通过浸渍法制备碳纳米管和铝复合粉末;然后经冷压、烧结和热挤压制得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块体。但由于浸渍法过程中酸化时间较长,碳纳米管的表面结构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不利于自身性能的发挥。
[0008]公开号为CN 105734459 A的专利技术专利中采用粉末热挤压成型工艺:将碳纳米管、铝粉经过球磨制成复合粉体并封装于包套材料内,之后烧结挤压,剥离包套材料获得目标产物的方法。但这种工艺会导致碳纳米管团聚,不能均匀分散在复合材料之中,也相应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0009]公开号为CN 103343265A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制备了一种石墨/硅混杂增强高导热低膨胀铝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由压力浸渗法制得,由基体铝和石墨、硅组成,还添加有抑制石墨铝的有害界面反应物A14C3生成的界面改性添加剂。此种制备方法的效率较低,生产周期长,制作成本高,此外对设备的要求也较高,因此难以进行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0010]公开号为CN 103586654A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利用搅拌摩擦焊制备了一种表面铝基复合
材料制备方法,该方法把分散有碳化硅粒子和碳化硼粒子的有机溶剂溶浆均匀地涂敷在清洁的铝板表面,对铝板进行表面搅拌摩擦加工。此种工艺会导致碳化硅粒子和碳化硼粒子团聚,不能均匀分布于铝基中,以及此方法的碳化硅粒子和碳化硼粒子损失较严重,不能有效计算碳化硅粒子和碳化硼粒子的添加量,因此也相应影响了此复合材料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存在成本较高、增强效果不佳、界面结合不牢等技术问题。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1)将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粉末铺设在铝板之间;
[0014](2)通过搅拌摩擦焊对铝板进行焊接,得到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
[0015]优选地,步骤(1)中,准备三块铝板,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铝板,三块铝板依次叠放,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粉末铺设在第一铝板和第二铝板之间,以及第二铝板和第三铝板之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粉末可以混合后铺设在第一铝板和第二铝板之间,以及第二铝板和第三铝板之间;同时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粉末可以分别铺设在第一铝板和第二铝板之间,以及第二铝板和第三铝板之间,即第二铝板的一侧铺有碳纳米管,另一侧铺有纳米碳化硅粉末。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铝板的厚度为2.5~3.5mm;第二铝板的厚度为1.0~2.0mm;第三铝板的厚度都为2.5~3.5mm。
[0017]优选地,所述碳纳米管粉末的外径为3~15nm,长度为3~12μm,所述纳米碳化硅粉末的直径为20~100nm。
[0018]优选地,所述碳纳米管与纳米碳化硅的质量比为1:20~80。
[0019]优选地,碳纳米管:纳米碳化硅:铝板的质量比为1:20~80:1000~2000。
[0020]优选地,在铝板上开设槽,用于铺设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粉末。
[0021]优选地,所述搅拌摩擦焊的参数为:搅拌头的转速为10~2000r/min,焊接速度为10~200mm/min,轴向下压量为0~0.5mm,搅拌头倾斜角度为1~5
°

[0022]优选地,将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粉末混合经球磨、过筛后铺设在铝板之间。
[0023]优选地,将经搅拌摩擦焊后的材料进行固溶处理和人工时效处理。
[0024]优选地,所述固溶处理的条件为:温度为460~499℃,保温时间为20~50min;人工时效的处理条件为:温度为116~127℃,保温时间为20~25h。
[0025]优选地,固溶处理后进行水淬,然后进行人工时效。
[0026]本专利技术的铝板为纯铝板或铝合金板。
[0027]以三层铝板为例,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按以下步骤实施:
[0028]S1、将碳纳米管和和纳米碳化硅装入球磨罐放到球磨机上进行球磨均匀;
[0029]S2、准备三块铝板,分别为第一、二、三铝板,并进行预处理(开设槽);
[0030]S3、将步骤S1中球磨好的粉末过200目筛,在第二、三铝板之间平铺球磨好的粉末,铺完粉之后将第二铝板叠放在第三铝板之上;在第一、二铝板之间平铺球磨好的粉末,铺完粉之后将第一铝板叠放在第二铝板之上;
[0031]S4、使用搅拌摩擦焊对步骤S3中的第一铝板进行多道次搅拌摩擦焊处理,以得到晶粒致密的混有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二元混杂相的初步铝基复合材料;
[0032]S5、将步骤S4中获得的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固溶处理+人工时效,即可获得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二元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成品。
[0033]本专利技术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铝板,铝板优选为方形,比如长度为2000~3000mm,宽度为1100~1800mm。通常叠放的三块铝板的尺寸相同。
[0034]为使得碳纳米管和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粉末铺设在铝板之间;(2)通过搅拌摩擦焊对铝板进行焊接,得到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准备三块铝板,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铝板,三块铝板依次叠放,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化硅粉末铺设在第一铝板和第二铝板之间,以及第二铝板和第三铝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板的厚度为2.5~3.5mm;第二铝板的厚度为1.0~2.0mm;第三铝板的厚度都为2.5~3.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粉末的外径为3~15nm,长度为3~12μm,所述纳米碳化硅粉末的直径为20~10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与纳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力华林郑佳张栋郑昕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