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晶TA15钛合金箔材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4058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35
一种细晶TA15钛合金箔材的制备方法,具体为:(1)将TA15钛合金铸锭在1000℃~1100℃加热后开坯锻造,获得板坯;(2)在900℃~960℃保温后进行轧制;(3)在β相变点之上30℃~50℃热处理后水淬冷却;(4)在900℃~940℃加热后进行轧制;(5)将所得坯料进行组焊,获得包覆叠轧包;(6)在900℃~940℃加热后,进行第四次轧制;(7)拆开叠轧包后,对坯料进行组焊,获得包覆叠轧包;(8)在920℃~940℃加热后,垂直于上次轧制方向进行轧制;(9)对坯料进行退火、蠕变校形、碱酸洗和砂光后,获得厚度为0.6mm的板材;(10)将板材剪切后进行多次冷轧,得到厚度为0.1mm~0.2mm的轧制态箔材;(11)进行真空退火热处理,获得厚度为0.1mm~0.2mm的成品箔材。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晶TA15钛合金箔材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钛合金材料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细晶TA15钛合金箔材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TA15钛合金是一种长时使用温度在500℃作用的高温钛合金,该合金的主要半成品为板材,广泛应用于航空和航天领域的高温结构件。为了达到耐高温和减重的目的,高温钛合金的箔材已成为空天飞机、高超声速飞行器中的蜂窝结构的主要钛合金半成品。在400℃~500℃的高温使用环境下,TC4钛合金箔材的强度和塑性已经不能满足耐高温的要求。
[0003]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3464461B、CN102941228B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分别提供了一种TB8钛合金箔材和一种钛合金箔材(TC4、TB8、TB5)的制备方法,以上专利中涉及的箔材均为α+β型两相合金,其制备坯料均选用市场上采购的板材作为原材料,对箔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均未关注。目前,国内尚未开展TA15钛合金箔材的研制和加工制备工作,因此需要对箔材的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等开展研究,以满足航天领域对TA15钛合金箔材的需求。
[0004]TA15钛合金箔材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高超声速飞行器中的高温蜂窝结构件,不仅要求箔材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能,还要求具备较高的室温拉伸强度(不低于950MPa)。由于TA15钛合金轧制抗力较高,箔材的组织控制、厚度公差控制等均为箔材制备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TA15钛合金细晶箔材制备技术空白,提供一种细晶TA15钛合金箔材的制备方法,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细晶TA15钛合金箔材,该箔材的平均晶粒尺寸3~8μm,室温抗拉强度可达950MPa~1100MPa,延伸率≥9%,500℃抗拉强度为635MPa~750MPa,箔材厚度偏差不大于
±
0.015mm。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细晶TA15钛合金箔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将钛合金铸锭在温度为1000℃~1100℃的加热炉中保温200min~240min,在锻造机上进行板坯锻造,终锻温度不低于940℃,得到轧制用板坯;
[0009]步骤二,将所得板坯在温度为900℃~940℃的加热炉中保温100min~150min,在轧机上开坯轧制,得到厚度为10
±
2mm的坯料;
[0010]步骤三,将所得坯料剪切后,在TA15钛合金β相变点之上30℃~50℃的加热炉中保温60~90min,水淬至100℃以下;
[0011]步骤四,将所得坯料表面修磨后,在温度900℃~940℃的加热炉中保温60~90min,轧制得到厚度为4
±
0.5mm的坯料;
[0012]步骤五,将所得半成品板坯剪切后,4片一组,组焊后用钢板包覆表面,制成包覆轧制包;
[0013]步骤六,将所得包覆轧制包在温度为900℃~940℃的加热炉中保温60~90min,轧制得到厚度为1.5
±
0.2mm的坯料;
[0014]步骤七,将所得坯料剪切后,4片一组,组焊后用钢板包覆表面,制成包覆轧制包;
[0015]步骤八,将所得包覆轧制包在温度920℃~940℃的加热炉中保温80~100min,垂直于步骤六中的轧制方向,轧制得到厚度为0.65
±
0.03mm的坯料;
[0016]步骤九,将所得半成品板材经过退火处理、蠕变校形、碱酸洗和砂光后,获得厚度为0.6mm板材;
[0017]步骤十,将所得板材剪切后,送入六辊可逆轧机中进行5~7次冷轧,中间过程中每轧程之间进行真空退火热处理,最终得到厚度为0.1mm~0.2mm的轧制态箔材;
[0018]步骤十一,将轧制态箔材放入真空炉中进行真空退火热处理,获得厚度为0.1mm~0.2mm的成品箔材。
[001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20]步骤一中所得板坯尺寸为120
±
5mm
×
465mm
×
515mm,板坯厚度方向的总变形量不小于80%。
[0021]步骤二中所述的开坯轧制,轧程数为一次,变形量不小于90%。
[0022]步骤四中所述的轧制,轧程数为一次,变形量不小于50%。
[0023]步骤五或步骤七中,所述包覆轧制包中钢板与每片钛合金板材的厚度比为1~20:1。
[0024]步骤六中所述的轧制,轧程数为一次,变形量不小于50%。
[0025]步骤八中所述的轧制,轧程数为一次,变形量不小于40%。
[0026]步骤九中所述的退火处理,其温度为800℃~850℃,退火时间60min~120min,随炉冷却;制备所得的0.6mm板材,其厚度偏差不超过
±
0.05mm。
[0027]步骤十中所述的冷轧,每轧程总变形量15%~25%,所述的真空退火热处理,真空度10
‑3~10
‑2Pa,中间过程的热处理,温度为780℃~830℃,保温时间30min~90min;
[0028]步骤十一中成品箔材的真空退火热处理,真空度10
‑3~10
‑2Pa,热处理温度为750℃~850℃,保温时间60min~90min,随炉冷却。
[002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比有以下优点:
[0030]1、本专利技术涵盖了TA15钛合金箔材制备中的板坯制备、板材轧制、箔材制备、箔材热处理的全流程制备工艺与方法,可有效控制箔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0031]2、本专利技术在板坯制备过程中采用β相区淬火工艺,形成针状无序排列的马氏体αˊ相板条和少量的β相,可有效减弱最终产品箔材的相变织构,同时细化箔材的晶粒尺寸。
[0032]3、本专利技术中0.6mm板材经历两次包覆和一次换向轧制,可有效减弱最终箔材的轧制织构。
[0033]4、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制备的细晶TA15钛合金箔材,其平均晶粒尺寸3~8μm,室温抗拉强度可达950MPa~1100MPa,延伸率≥9%,500℃抗拉强度为635MPa~750MPa,箔材厚度偏差不大于
±
0.015mm。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未特殊说明,本专利技术真空退火热
处理的真空度为10
‑3~10
‑2Pa。
[0035]实施例1
[0036]厚度为0.1mm的TA15钛合金箔材的制备
[0037]步骤一,熔炼目标成分为Ti

6.5Al

1.4Mo

1.4V

2.0Zr

0.05O的TA15钛合金铸锭,将钛合金铸锭在温度为1100℃的加热炉中保温200min,在锻造机上进行板坯锻造,终锻温度不低于980℃,得到轧制用板坯,所得板坯尺寸为120mm...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晶TA15钛合金箔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钛合金铸锭在温度为1000℃~1100℃的加热炉中保温200min~240min,在锻造机上进行板坯锻造,终锻温度不低于940℃,得到轧制用板坯;步骤二,将所得板坯在温度为900℃~940℃的加热炉中保温100min~150min,在轧机上开坯轧制,得到厚度为10
±
2mm的坯料;步骤三,将所得坯料剪切后,在TA15钛合金β相变点之上30℃~50℃的加热炉中保温60~90min,水淬至100℃以下;步骤四,将所得坯料表面修磨后,在温度900℃~940℃的加热炉中保温60~90min,轧制得到厚度为4
±
0.5mm的坯料;步骤五,将所得坯料剪切后,4片一组,组焊后用钢板包覆表面,制成包覆轧制包;步骤六,将所得包覆轧制包在温度为900℃~940℃的加热炉中保温60~90min,轧制得到厚度为1.5
±
0.2mm的坯料;步骤七,将所得坯料剪切后,4片一组,组焊后用钢板包覆表面,制成包覆轧制包;步骤八,将所得包覆轧制包在温度920℃~940℃的加热炉中保温80~100min,垂直于步骤六中的轧制方向,轧制得到厚度为0.65
±
0.03mm的坯料;步骤九,将所得坯料经过退火处理、蠕变校形、碱酸洗和砂光后,获得厚度为0.6mm板材;步骤十,将所得板材剪切后,送入六辊可逆轧机中进行5~7次冷轧,中间过程中每轧程之间进行真空退火热处理,最终得到厚度为0.1mm~0.2mm的轧制态箔材;步骤十一,将轧制态箔材放入真空炉中进行真空退火热处理,获得厚度为0.08mm~0.2mm的成品箔材。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细晶TA15钛合金箔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得板坯尺寸为120
±
5mm
×
465mm
×
51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勇王清江朱绍祥刘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