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区域特征的板坯连铸漏钢预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4029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区域特征的板坯连铸漏钢预报方法,属于板坯连铸生产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根据热电偶状态自动屏蔽异常波动热电偶,对异常温度值进行剔除;通过逻辑规则判断温升后再判断温降,最后通过区域热电偶温升数量特征及传播特性识别粘结过程,完全依据粘结发展顺序进行判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且简单明了可维护性强。明了可维护性强。明了可维护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区域特征的板坯连铸漏钢预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区域特征的板坯连铸漏钢预报方法,属于板坯连铸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连铸漏钢是粘结或裂纹等铸坯表面质量缺陷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恶性质量事故。尤其是随着现代化高效连铸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求高品质连铸坯,而且要求高拉速,高拉速连铸引发出更复杂的结晶器传热、摩擦和润滑等问题,导致粘结性漏钢事故大大增加。
[0003]粘结性漏钢是指由于结晶器液面波动过大或保护渣熔化不好等导致结晶器铜板和坯壳润滑不良,发生粘结现象,然后坯壳在结晶器振动和拉坯作用力下,不断向下移动和被撕裂,当下移到结晶器出口时发生的漏钢。在实际生产中,粘结性漏钢在各类漏钢事件中发生比例超过80%。通过在结晶器铜板上安装热电偶,对热电偶温度特征识别成为预防粘结漏钢的有效手段,软件模型也成为漏钢预报的核心内容。
[0004]传统漏钢预报系统一类是通过神经网络、聚类等智能识别技术对特征进行识别,不确定性较多,生产人员对各种异常报警分析较为困难,且工艺、钢种变化适应性不强。另一类是通过逻辑判断进行特征识别,各种厂家有方法不尽相同,专利文件CN102825234A及CN107096899A公开的报警逻辑规则中,都使用了“温度倒置”的逻辑规则,但是生产过程中热电偶温度异常、拉速变动等条件都会有可能产生这种“温度倒置”的现象,因此不可避免的产生部分误报,且温升温降识别采用连续模式,因此异常信号对报警及时性有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区域特征的板坯连铸漏钢预报方法,根据热电偶状态自动屏蔽异常波动热电偶,对异常温度值进行剔除;通过逻辑规则判断温升后再判断温降,最后通过区域热电偶温升数量特征及传播特性识别粘结过程,完全依据粘结发展顺序进行判断,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且简单明了可维护性强,有效地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区域特征的板坯连铸漏钢预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07](1)结晶器热电偶安装排数R_num≥3,排间距R≤120mm,列间距C≤250mm,热电偶温度采样周期t0≤1秒;
[0008](2)热电偶温度状态识别;T(i,j)为第i行、第j列热电偶温度值。
[0009]温度范围异常识别,热电偶温度值不在合理温度范围内(40~170℃)时,该热电偶不参与模型控制;
[0010]温度波动异常识别,设定统计周期为150~250S,波动阈值为30~60℃;统计周期内累差大于波动阈值时,该热电偶自动屏蔽,反之小于波动阈值时,则自动恢复正常;
[0011](3)热电偶温升识别
[0012]设定最小温升斜率0.15~0.3℃/s,最大温升斜率1~2℃/s,温升时间阈值Tu 4

6s,最大温升等待时间Tu2为20

35s;
[0013]当前时刻温度斜率介于最小温升斜率与最大温升斜率之间时,有效温升时间T_up(i,j)=T_up(i,j)+t0;否则T_up(i,j)=max(T_up(i,j)

t0,0),即T_up(i,j)

t0与0中的较大值;
[0014]当T_up(i,j)等于Tu时,记录温升时间Time(i,j),温升标志Uf(i,j)为1,在之后的Tu2时间内,温升标志Uf(i,j)一直保持为1,超过Tu2时间后Uf(i,j)为0;
[0015](4)热电偶温降识别:只针对温升标志Uf(i,j)为1的热电偶识别温降特征,
[0016]设定最小温降斜率

2~

1℃/s,最大温降升斜率

0.3~

0.15℃/s,温降时间阈值Td 5

8s;
[0017]当前时刻温度斜率介于最小温降斜率与最大温降斜率之间时,有效温降时间T_d(i,j)=T_d(i,j)

t0;否则T_d(i,j)=max(T_d(i,j)

t0,0),即T_d(i,j)

t0与0中的较大值;
[0018]当有效温降时间T_d(i,j)>=Td时,温升标志Df(i,j)为1,否则Df(i,j)为0;
[0019](5)区域温升检查:只针对温降标志Df(i,j)为1的热电偶进行区域温升统计,
[0020]区域范围为该热电偶所在列及左右各两列,共5列区域参与报警的热电偶;
[0021]区域范围内所有温升标志Uf(i,j)为1的数量之和不小于温降热电偶所在排*3,否则模型返回;
[0022](6)传播特性检查
[0023]满足上述区域温升检查的热电偶,依次与区域内各温升热电偶进行传播特性检查,计算温升热电偶(m,n)与温降热电偶(i,j)温升时间差值Time_span=Time(m,n)

Time(i,j);
[0024]根据横向传播速度大于纵向传播速度的特征,设定横向传播最小系数C_rmin,为0.3~0.5;横向传播最大系数C_rmax,为0.8~1.1;设定纵向传播最小系数C_cmin,为0.7~0.9;纵向传播最大系数C_cmax,为1.3~1.6;
[0025]两个热电偶间横向距离为D_row,纵向距离为D_col,铸机拉速为V mm/s;温升时间差值Time_span满足以下条件时,即满足传播特性特征要求,向连铸机控制系统发出降报警信号
[0026][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热电偶状态自动屏蔽异常波动热电偶,对异常温度值进行剔除;通过逻辑规则判断温升后再判断温降,最后通过区域热电偶温升数量特征及传播特性识别粘结过程,完全依据粘结发展顺序进行判断,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且简单明了可维护性强。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某段时刻热电偶温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专利技术实施案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案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案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的、完整的描述,显然,所表述的实施案例是本专利技术一小部分实施案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案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案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案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
[0031]一种基于区域特征的板坯连铸漏钢预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32](1)结晶器热电偶安装排数R_num≥3,排间距R≤120mm,列间距C≤250mm,热电偶温度采样周期t0≤1秒;
[0033](2)热电偶温度状态识别;T(i,j)为第i行、第j列热电偶温度值。
[0034]温度范围异常识别,热电偶温度值不在合理温度范围内(40~170℃)时,该热电偶不参与模型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区域特征的板坯连铸漏钢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 结晶器热电偶安装排数R_num≥3,排间距R≤120mm,列间距C≤250mm,热电偶温度采样周期t0≤1秒;(2)热电偶温度状态识别;T(i,j)为第i行、第j列热电偶温度值;温度范围异常识别,热电偶温度值不在合理温度范围内(40~170℃)时,该热电偶不参与模型控制;温度波动异常识别,设定统计周期为150~250S,波动阈值为30~60℃;统计周期内累差大于波动阈值时,该热电偶自动屏蔽,反之小于波动阈值时,则自动恢复正常;(3)热电偶温升识别设定最小温升斜率0.15~0.3℃/s,最大温升斜率1~2℃/s,温升时间阈值Tu 4

6s,最大温升等待时间Tu2为20

35s;当前时刻温度斜率介于最小温升斜率与最大温升斜率之间时,有效温升时间T_up(i,j)=T_up(i,j)+t0;否则T_up(i,j)=max(T_up(i,j)

t0,0),即T_up(i,j)

t0与0中的较大值;当T_up(i,j)等于Tu时,记录温升时间Time(i,j),温升标志Uf(i,j)为1,在之后的Tu2时间内,温升标志Uf(i,j)一直保持为1,超过Tu2时间后Uf(i,j)为0;(4)热电偶温降识别:只针对温升标志Uf(i,j)为1的热电偶识别温降特征,设定最小温降斜率

2~

1℃/s,最大温降升斜率

0.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静超许红玉段佳伟周文涛王俊凯
申请(专利权)人: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