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399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包括底座与钢结构,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钢结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壁底端设置有施力机构,所述固定框的内腔侧壁设置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的两侧设置有横向夹持机构,所述横向夹持机构的上端设置有纵向夹持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受力变形检测设备技术领域。该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通过设置的横向夹持机构与纵向夹持机构便于对不同规格的钢结构进行固定测试,且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通过设置的行走机构带动摄像头向左(右)移动,实现对钢结构受力变形情况进行图像监测,摄像头采集影像,便于用户获取钢结构受压的全过程。压的全过程。压的全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受力变形检测设备
,具体为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与传统砖混结构相比,钢结构体系本身较砖混结构更具延展性和弹性。超轻钢结构属于板肋结构体系,它由轻钢龙骨和欧松板形成的墙体、楼板作为承重结构,属于超静定结构体系,单根轻钢龙骨或欧松板的破坏不会立即导致整体结构的破坏,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逃生,同时自重轻的钢结构建筑更有利于抵抗地震时的水平荷载(水平荷载为建筑物自重和水平加速度的乘积,质量越小的建筑物承受的水平荷载越小)。
[0003]现有的检测设备结构较为复杂,通常是将待检测钢结构取样带到实验室,进行钢结构的受力变形检测,无法实现在现场直接对钢结构进行弯曲性能检测,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受力变形检测结构,无法实现在现场直接对钢结构进行弯曲性能检测,操作不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包括底座与钢结构,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钢结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壁底端设置有施力机构,所述固定框的内腔侧壁设置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的两侧设置有横向夹持机构,所述横向夹持机构的上端设置有纵向夹持机构;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包括与底座一侧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正反双向电机,所述第一正反双向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对称的第一滑块,对称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一夹持块,对称第一夹持块的表面粘黏有橡胶垫;所述纵向夹持机构包括与第一夹持块外侧表面固定连接的滑架,所述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正反双向电机,所述第二正反双向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滑架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下表面套接有第三滑块且第二螺纹杆的底端通过承轴与第三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三滑块的内侧一端与第一夹持块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上设有对称的左螺纹与右螺纹,所述第一螺纹杆上通过左螺纹与右螺纹均螺纹连接有对称的第一滑块。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上表面设有螺纹段,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下表面设有平滑段,所述第三滑块位于平滑段,所述第二滑块位于平滑段,所述第二滑块与滑架内壁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底座上端表面开设有对称的定位槽,所述第一螺纹杆位于定位槽内且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定位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贯穿底座并与第一
正反双向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受力槽,所述定位槽位于受力槽的两侧,所述受力槽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受力槽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受力机构。
[0010]优选的,所述受力机构包括与受力槽内壁固定连接的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承接弧形盘,所述承接弧形盘的表面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0011]优选的,所述施力机构包括与固定框底端固定连接的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液压气缸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0012]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在固定框侧壁凹槽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片,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的另一端与轴承片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滚珠丝杆的两侧设有光轴且光轴的两端分别于轴承片和驱动电机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丝杆的上螺纹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的上端固定杆连接有摄像头。
[001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将待检测的钢结构放置与横向夹持机构与纵向夹持机构之间,开启第一正反双向电机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两组第一滑块相互靠近,进而调节第一夹持块之间的距离,同时开启第二正反双向电机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向第三滑块方向靠近,进而调节第二夹持块与第一夹持块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对钢结构进行夹持固定;
[0015]S2;开启液压伸缩杆带动承接弧形盘对钢结构的表面形成抵制接触并开启位移传感器,开启液压气缸,使得压块向下移动,使得钢结构受力弯曲变形时,压力传感器对工作时的压力进行监测,测得检测时的压力载荷,通过位移传感器测得的变形值进行收集处理,开启驱动电机带动滚珠丝杆正向(反向)转动,从而带动滑座位于滚珠丝杆与光轴表面向左(右)移动,进而带动摄像头向左(右)移动,实现对钢结构受力变形情况进行图像监测,摄像头采集影像,并传输至远程终端,便于用户获取钢结构受压的全过程。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正反双向电机、第二正反双向电机与驱动电机均为双向伺服电机,所述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摄像头均为电性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摄像头对检测过程的数据输至远程终端进行储存、处理、显示及生成数据表。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该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通过开启第一正反双向电机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两组第一滑块相互靠近,进而调节第一夹持块之间的距离,同时开启第二正反双向电机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向第三滑块方向靠近,进而调节第二夹持块与第一夹持块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对钢结构进行夹持固定,通过设置的横向夹持机构与纵向夹持机构便于对不同规格的钢结构进行固定测试,且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
[0020](2)、该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通过开启液压伸
缩杆带动承接弧形盘对钢结构的表面形成抵制接触并开启位移传感器,开启液压气缸,使得压块向下移动,使得钢结构受力弯曲变形时,压力传感器对工作时的压力进行监测,测得检测时的压力载荷,通过位移传感器测得的变形值进行收集处理。
[0021](3)、该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通过开启驱动电机带动滚珠丝杆正向反向转动,从而带动滑座位于滚珠丝杆与光轴表面向左右移动,进而带动摄像头向左右移动,实现对钢结构受力变形情况进行图像监测,摄像头采集影像,并传输至远程终端,便于用户获取钢结构受压的全过程。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夹持钢结构的结构立体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底座与施力机构的结构立体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受力机构的结构立体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施力机构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包括底座(1)与钢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钢结构(2)固定框(3),所述固定框(3)的内壁底端设置有施力机构(4),所述固定框(3)的内腔侧壁设置有行走机构(5),所述行走机构(5)的两侧设置有横向夹持机构(6),所述横向夹持机构(6)的上端设置有纵向夹持机构(7);所述横向夹持机构(6)包括与底座(1)一侧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正反双向电机(601),所述第一正反双向电机(6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602),所述第一螺纹杆(602)上螺纹连接有对称的第一滑块(605),对称所述第一滑块(60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一夹持块(606),对称第一夹持块(606)的表面粘黏有橡胶垫(607);所述纵向夹持机构(7)包括与第一夹持块(606)外侧表面固定连接的滑架(701),所述滑架(7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正反双向电机(702),所述第二正反双向电机(702)的输出端贯穿滑架(701)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703),所述第二螺纹杆(703)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滑块(706),所述第二螺纹杆(703)的下表面套接有第三滑块(707)且第二螺纹杆(703)的底端通过承轴与第三滑块(707)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706)的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块(708),所述第三滑块(707)的内侧一端与第一夹持块(606)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602)的上设有对称的左螺纹(603)与右螺纹(604),所述第一螺纹杆(602)上通过左螺纹(603)与右螺纹(604)均螺纹连接有对称的第一滑块(6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703)的上表面设有螺纹段(705),所述第二螺纹杆(703)的下表面设有平滑段(704),所述第三滑块(707)位于平滑段(705),所述第二滑块(706)位于平滑段(704),所述第二滑块(706)与滑架(701)内壁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表面开设有对称的定位槽(101),所述第一螺纹杆(602)位于定位槽(101)内且第一螺纹杆(602)的一端定位槽(10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602)的另一端贯穿底座(1)并与第一正反双向电机(6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受力槽(102),所述定位槽(101)位于受力槽(102)的两侧,所述受力槽(102)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03),所述受力槽(102)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受力机构(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受力变形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机构(8)包括与受力槽(102)内壁固定连接的液压伸缩杆(801),所述液压伸缩杆(801)的上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学勇陈建其高权泽项建祥周军徐素芳刘晓刚余传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南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