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用结构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382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风电用结构钢板及其生产方法。钢板的化学成分:C:0.075%~0.115%,Si:0.11%~0.19%,Mn:1.39%~1.49%,Cr:0.08%~0.16%,Ni:0.08%~0.16%,Nb:0.012%~0.018%,Ti:0.008%~0.016%,Alt:0.025%~0.045%,其余为铁,碳当量0.355%~0.370%。钢板由连铸坯依序经过加热、再结晶区轧制、非再结晶区轧制、两相区轧制和冷床空气冷却制备而成。该钢板为多边形铁素体、形变诱导铁素体和贝氏体构成的复相组织,不仅成本低、生产节奏高,且焊接性能、强韧性、板形均优异。板形均优异。板形均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电用结构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制备
,涉及一种风电用结构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风电用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风力发电塔塔架塔筒结构。随着风力发电机容量从1500kW增加至3000kW,其风机风轮直径从70米增加至90米,风力发电塔的塔筒的高度从65米增加至100米,对风电用结构钢板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钢板具有高强度、高韧性、优良的焊接性能、良好板形。
[0003]目前,风电用结构钢板的技术中:有些在化学成分方面采用高C和Mo、V、稀土成分体系,存在焊接性能差、合金成本高的问题;有些在生产工艺方面采用控轧控冷技术,其中的水冷冷却使得钢板板形较差,且钢板的心部和表面的组织性能差异较大;有些在生产工艺方面采用TMCP+回火或正火的离线热处理工艺,导致不仅生产成本较高,而且生产周期较长;再者,有些在钢板的性能方面,偏重于单方面的性能提升,而导致部分性能较差,比如韧性好但强度低、或者强度高但韧性差、等等。
[0004]因此,如何在成本低、生产流程短的情况下,得到强度、韧性、焊接性能、板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用结构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板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075%~0.115%,Si:0.11%~0.19%,Mn:1.39%~1.49%,P:0.008%~0.015%,S:0.002%~0.008%,Cr:0.08%~0.16%,Ni:0.08%~0.16%,Nb:0.012%~0.018%,Ti:0.008%~0.016%,Alt:0.025%~0.045%,N:0.0020%~0.005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碳当量CEV:0.355%~0.370%,其中CEV=[C]+[Mn]/6+([Cr]+[Mo]+[V])/5+([Cu]+[Ni])/15;所述生产方法包括:(1)加热工序连铸坯在加热炉中加热至均热温度max(T
NbC
,T
NbN
)~max(T
NbC
,T
NbN
)+30℃,而后保温25~45min,其中T
NbC
、T
NbN
分别表示NbC、NbN的溶解温度,max(T
NbC
,T
NbN
)表示为T
NbC
和T
NbN
二者中较大的一个;(2)三阶段控制轧制工序连铸坯出加热炉后,依次经过再结晶区轧制、非再结晶区轧制、两相区轧制,制成钢板;在再结晶区轧制阶段,开轧温度为1000℃~1100℃,终轧温度为T
nr
+30℃~980℃,T
nr
表示奥氏体再结晶温度;在非再结晶区轧制阶段,开轧温度为840℃~T
nr

30℃,终轧温度为A
r3
+20℃~820℃,A
r3
表示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温度;在两相区轧制阶段,开轧温度为680℃~A
r3

20℃,终轧温度为650℃~670℃,且前两道次的压下率≥12%、最后一道次的压下率≤5%;(3)空冷冷却工序钢板离开轧机后,直接上冷床进行空气冷却,得到钢板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用结构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热工序中,将连铸坯加热至均热温度的加热时间为1.0min/mm
×
H(mm)~1.1min/mm
×
H(mm),H(mm)表示连铸坯的厚度且单位为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用结构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公式lg{[Nb][C]}
γ
=

5600/T
NbC
+1.74+(1380/T
NbC

0.027)
×
[C]计算得到T
NbC
;以及/或者,采用公式lg{[Nb][N]}
γ
=2.8

8500/T
NbN
计算得到T
NbN
;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镇凡曲锦波陆春洁邵春娟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宏昌钢板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