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3804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处理装置,河道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水口、出水口,箱体的内腔沿进水口向出水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栅栏组件、混合区、絮凝区、过滤区和吸附区;栅栏组件上设置有加药装置,混合区设置有多块间隔设置的挡板,多块间隔设置的挡板能够搅拌进入混合区的水流,絮凝区设置有隔板组件,隔板组件与箱体的内腔侧壁共同形成至少一条曲折的水流通道,曲折的水流通道能够延长水流在絮凝区的流动时间,过滤区填充有过滤材料,吸附区填充有吸附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河道处理装置能够实现同时对河道内不同大小的固体物、氮磷等有害物质以及河水中的色素以及异味等一体化处理。化处理。化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水流处理
,特别是涉及河道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河道经常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和各种不同来源污染的受纳水体。由于复杂的环境因素,从源头上对其进行净化十分困难。目前来说,河道中除了大小不同的固体垃圾外,主要还包括微生物、氮磷、色素异味等一系列的污染物,造成水质和水量都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0003]目前河道的治理装置种类并不多见,主要以清除淤泥和拦截落叶为主,针对水质净化修复的装置则更少。而且现有的装置大多以小型装置为主,受限于装置本身尺寸,其净化污染物的种类较为单一,见效甚微。而且实际河道水体流速不一,污染物来源多样等因素,导致大多数装置净化效果并不理想。例如专利号为CN201720012731.7所公开的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采用了浮框与护栏融为一体的设计方式,浮框中选取了生物球、活性炭纤维和水生植物等材料。但是由于装置本身结构较小,面对污染稍微严重的河道,装置的净化效果有限。专利号为CN202010173059.6所公布的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修复装置的专利,其结构虽然适用于小型河道,利用生物绳氧化分解河水中的有机物,即使增加了增氧机,仍难以应对河道中种类繁多且不断产生的污染物,治理范围不够全面。因此,现有的河道治理装置中较难同时实现对河道内不同大小的固体物、氮磷等有害物质以及河水中的色素以及异味等一体化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河道处理中存在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河道处理装置。
[0005]一种河道处理装置,所述河道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箱体的内腔沿所述进水口向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栅栏组件、混合区、絮凝区、过滤区和吸附区;所述栅栏组件上设置有加药装置,所述混合区设置有多块间隔设置的挡板,所述多块间隔设置的挡板能够搅拌进入混合区的水流,所述絮凝区设置有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与所述箱体的内腔侧壁共同形成至少一条曲折的水流通道,所述曲折的水流通道能够延长水流在所述絮凝区的流动时间,所述过滤区填充有过滤材料,所述吸附区填充有吸附层。
[0006]上述河道处理装置,河道处理装置不需要将水体转移,即直接将河道处理装置设置在河道内,利用水流流动的天然动力进入到河道处理装置内,依据河道处理装置内依次设置的栅栏组件、混合区、絮凝区、过滤区和吸附区能够较好地隔离河道水流中不同尺寸的固体物、吸收水流中氮磷等有害元素以及色素和异味等。本实施例提出的河道处理装置能够实现对河道内不同大小的固体物、氮磷等有害物质以及河水中的色素以及异味等一体化处理。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栅栏组件包括两块凹面正对所述进水口方向的扇形栅栏板。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包括相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一侧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宽度,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沿所述挡板高度方向延伸的凹槽。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内腔底壁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设置多块第二隔板,所述多块第二隔板沿所述进水口至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依次交替地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侧壁和所述第一隔板的侧壁,以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多块第二隔板与所述箱体的内腔侧壁共同形成两条独立地所述曲折的水流通道。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区包括多级过滤模块,相邻的两级过滤模块之间设置有缓冲通道。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模块包括可绕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旋转的填充框,所述填充框收容过滤材料。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絮凝区与所述过滤区之间还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内腔侧壁,另一端朝向所述箱体的内腔。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过滤区之间设置有可相对所述箱体的内腔移动的阀门组件,所述过滤区与所述箱体内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收容区,所述阀门组件能够控制进入到所述过滤区的水流流速并被收容至所述收容区。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移动通道板和阀门板,所述移动通道板相背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内腔侧壁,所述移动通道板内形成有移动通道和以供水流进入到所述过滤区的流通通道,所述移动通道与所述收容区连通,所述阀门板能够移动至所述移动通道和所述收容区,所述阀门板移动至所述移动通道内时封堵所述流通通道。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通道板靠近所述过滤区的一侧沿所述移动通道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至少三块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长度延伸穿过所述过滤区,相邻的两块所述分隔板之间形成一条隔离通道;所述流通通道的数量与所述隔离通道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流通通道对应一条所述隔离通道,所述阀门板能够封闭至少一个所述流通通道。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河道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河道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河道处理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填充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阀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中河道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号说明:100、箱体;110、进水口;120、出水口;200、栅栏组件;210、加药装置;220、栅栏板;300、混合区;310、挡板;311、第一侧面;312、第二侧面;313、凹槽;
400、絮凝区;410、隔板组件;411、第一隔板;412、第二隔板;420、曲折的水流通道;430、导流板;500、过滤区;510、过滤模块;511、第一级过滤模块;512、第二级过滤模块;513、第三级过滤模块;520、缓冲通道;530、填充框;531、旋转轨道;540、收容区;550、生物浮床;600、吸附区;610、生物球吸附层;620、活性炭吸附层;700、阀门组件;710、移动通道板;711、移动通道;720、阀门板;730、流通通道;731、第一流通通道;732、第二流通通道;733、第三流通通道;740、分隔板;741、第一隔离通道;742、第二隔离通道;743、第三隔离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箱体的内腔沿所述进水口向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栅栏组件、混合区、絮凝区、过滤区和吸附区;所述栅栏组件上设置有加药装置,所述混合区设置有多块间隔设置的挡板,所述多块间隔设置的挡板能够搅拌进入混合区的水流,所述絮凝区设置有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与所述箱体的内腔侧壁共同形成至少一条曲折的水流通道,所述曲折的水流通道能够延长水流在所述絮凝区的流动时间,所述过滤区填充有过滤材料,所述吸附区填充有吸附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栏组件包括两块凹面正对所述进水口方向的扇形栅栏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相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一侧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宽度,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沿所述挡板高度方向延伸的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内腔底壁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设置多块第二隔板,所述多块第二隔板沿所述进水口至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依次交替地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侧壁和所述第一隔板的侧壁,以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多块第二隔板与所述箱体的内腔侧壁共同形成两条独立地所述曲折的水流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包括多级过滤模块,相邻的两级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秀磊陈清张炜亮许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立升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