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378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领域,提供一种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借助传感器采集真实教学空间的深度数据、教师点云数据和授课声音信息;基于边缘云实现虚拟教学空间数据存储、传输和渲染的基础架构计算和缓存;采用R树的空间索引结构,建立虚拟教学空间数据库模型,实现分布式数据存储;通过定位追踪使用者的动作,生成实时更新的个性化虚拟化身;利用5G链路,经编码、上传、5G渲染和解码技术,将虚拟教学空间画面推送到师生显示终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助于满足远程虚拟教学中多教学场景的需要,构建一种新型智能教学环境。构建一种新型智能教学环境。构建一种新型智能教学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立体综合教学场是一种融合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中的教学场,支持师生、教学资源、虚实空间共同形成的情境化课堂教学。基于多种传感器、显示终端和辅助设备,采集真实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师生的模型、动作和声音数据,结合三维建模、虚拟现实、全息成像、5G等技术,驱动虚拟化身与虚拟空间、场景和教学资源交互。通过唇语及动作同步模拟真实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突破物理空间的阻隔,提高师生的沉浸感和临场感。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支持教师开展知识讲解、内容展示和自然交互的教学活动,增强学习者的知识理解和互动体验。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有利于发展智能教育,推动教学方法变革,有助于构建智能化、交互式新型教学环境。
[0003]目前在构建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方面还存在着如下不足:(1)虚拟教学空间的真实感不足:当前虚拟教学环境建模涉及的环境理解、空间定位、动作捕捉等各个单项技术均取得长足的进展,但虚拟化身较难逼真地反映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动作和互动行为,难以获得良好的真实感体验。(2)数据传输延时问题:虚实教学空间的实时融合需要实现云



端之间的上下行海量数据实时传输和分布式数据存储,数据延时会对系统的实时性产生较大影响,直接影响着师生对立体教学场系统的教学体验。(3)缺乏基于内容的教学互动支持:立体教学场需要在知识讲解、内容展示,以及教学模式、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方面进行变革,进一步提升教学应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为立体教学场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空间定位追踪、真实感虚拟化身生成、教学互动提供一种新的、系统性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管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空间定位追踪模块、虚拟化身表示模块、虚拟教学活动构建模块、教学互动模块、教学管理模块和终端显示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真实教学场景的深度数据、教师全身点云数据,以及教师授课的声音数据;所述数据传输管理模块借助云—边—端网络架构,实现立体教学场中不同类型数据的云渲染、云编辑和自适应传输;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实现虚拟教学空间数据的索引、更新、调度和分布式存储;所述空间定位追踪模块用于实现对师生的头部、肢体动作和手部的定位追踪;
所述虚拟化身表示模块用于师生虚拟化身的生成、唇语和动作的实时同步;所述虚拟教学活动构建模块用于在立体教学场中创设虚拟教学空间,创建虚拟教学活动,并支持师生加入虚拟教学活动;所述教学互动模块用于实现虚拟教学空间中多种形式的知识讲解、教学内容3D展示,以及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反馈;所述教学管理模块用于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以及虚拟教学空间和资源的管理服务;所述终端显示模块用于在师生终端实现内容显示、视频图像延迟处理和时延优化控制。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采集,采用深度TOF传感器、激光LiDAR、颈挂式耳麦采集真实教学空间的深度数据、教师点云数据和授课声音数据,构建教学空间的表面网格模型、教师的虚拟化身模型和声音信息。
[0008](2)数据传输管理,通过在学校部署边缘云,借助云



端网络架构实现立体教学场的数据存储、传输和渲染服务,支持师生终端从本地和边缘云加载对应的数据和服务,采用状态转换方法管理对象操作,采用注视点估计算法、注视点动态推流方法和DASH自适应传输协议控制数据传输。
[0009](3)数据存储,基于R树的空间索引结构,构建立体教学场的虚拟教学数据库模型,通过尾部追加更新的要素文件,生成新的数据存储和索引节点;根据性能预测模型,调度数据,采用三维空间数据自适应压缩算法,实现分布式数据存储。
[0010](4)空间定位追踪,采用超广角追踪传感摄像头、IMU惯导传感器、光学动作捕捉追踪系统,获取教师的视点和视场范围,跟踪和识别头部、躯干和四肢动作,定位教师的手部交互点。
[0011](5)虚拟化身表示,定制师生的虚拟化身模型,实时替换脸部纹理,依据接受到的语音和动作信息,实时同步虚拟化身的唇语和动作。
[0012](6)虚拟教学活动构建,在虚拟空间中创建并布置虚拟教学场景,教师创建虚拟教学活动后,师生通过教室号或者漫游方式进入到虚拟教学空间,参加教学活动。
[0013](7)教学互动,师生通过多种协作工具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使用语音、手势、板书、草图、3D思维导图,讲解知识点和教学内容,采用移动终端实现师生互动和反馈。
[0014](8)教学管理,支持教师管理个人空间的公告、留言、作业发布和学习者问答信息;支持教师新增、修改、删除和调整虚拟教学空间;支持在个人空间中管理、查找虚拟教学资源。
[0015](9)终端显示,利用5G链路,经编码、上传、渲染和解码,在师生终端显示虚拟教学空间画面,采用Session级、秒级和帧级三层带宽和多级缓存技术控制视频解码和显示,根据头部动作预测和云端异步渲染技术,优化传输和显示时延。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构建一种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使用多种传感器采集真实教学环境、教师的点云数据和声音信息,实现教学环境、师生模型和声音的生成;采用云



端架构搭建虚拟教学空间数据存储、传输和渲染服务,师生的终端将从本地和边缘云加载不同的数据和服务,通
过状态控制机制管理对象操作;基于R树的空间索引结构,建立虚拟教学空间数据模型,根据性能预测模型,实现分布式立体教学场的数据调度和存储;采用多种传感器协同追踪和识别师生的头部、躯干和四肢动作,驱动虚拟化身实时更新唇语和动作;创建并布置虚拟教学空间的教学场景,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加入其所创设的教学活动,使用语音、手势、板书、草图和3D思维导图的协作工具讲解和展示知识点内容;教师通过移动终端主导教学互动和反馈,查看、编辑、管理和推送教学信息,管理虚拟教学空间的场景,在个人空间中管理、推送和查找虚拟教学资源。利用5G链路,经编码、上传、渲染和解码,在终端显示虚拟教学空间画面,采用Session、秒和帧级三层带宽和多级缓存技术控制显示延时,采用头部动作预测和云端异步渲染技术,优化传输和显示。随着虚拟现实、5G教育专网和云边端架构的快速发展,立体综合教学场能够满足多场景远程虚拟教学的需要,有助于构建新型智能教学环境。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架构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教师数据采集工作流程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边缘云架构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数据加载流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管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空间定位追踪模块、虚拟化身表示模块、虚拟教学活动构建模块、教学互动模块、教学管理模块和终端显示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真实教学场景的深度数据、教师全身点云数据,以及教师授课的声音数据;所述数据传输管理模块借助云



端网络架构,实现立体教学场中不同类型数据的云渲染、云编辑和自适应传输;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实现虚拟教学空间数据的索引、更新、调度和分布式存储;所述空间定位追踪模块用于实现对师生的头部、肢体动作和手部的定位追踪;所述虚拟化身表示模块用于师生虚拟化身的生成、唇语和动作的实时同步;所述虚拟教学活动构建模块用于在立体教学场中创设虚拟教学空间,创建虚拟教学活动,并支持师生加入虚拟教学活动;所述教学互动模块用于实现虚拟教学空间中多种形式的知识讲解、教学内容3D展示,以及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反馈;所述教学管理模块用于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以及虚拟教学空间和资源的管理服务;所述终端显示模块用于在师生终端实现内容显示、视频图像延迟处理和时延优化控制。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采集,使用深度TOF传感器采集真实教学场景的深度数据,生成整体深度图,构建表面网格模型,并按照语义特征划分对象,利用激光LiDAR采集教师点云数据,生成教师全身可视化模型,使用颈挂式耳麦采集教师授课的声音信息,采用ADPCM编码将声音绑定到教师虚拟化身模型;(2)数据传输管理,通过部署边缘云,构建云



端网络架构,为云渲染、云编辑和数据传输提供支持服务;师生从终端登陆虚拟教学空间,从本地和边缘云加载不同类型的数据和服务;通过状态控制机制,管理虚拟教学空间中对象的加载、保存、更新和删除操作;根据用户的显示控制参数,完成数据的自适应传输;(3)数据存储,建立虚拟教学数据库模型,实现分布式系统存储;通过尾部追加更新要素文件,生成数据存储和索引节点;基于性能预测模型,实现对立体教学场数据的存取、调度与性能变化的预估;依据空间聚类,采用三维空间数据自适应压缩算法,实现分布式数据存储;(4)空间定位追踪,利用超广角追踪传感摄像头和IMU惯导传感器,定位、追踪师生的头部运动信息,获取其视点位置和视场范围;使用光学动作捕捉追踪系统,跟踪和识别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头部、躯干和四肢的动作;通过传感摄像头采集手部LED灯的光斑信息,构建运动预测模型,精准定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手部交互点;(5)虚拟化身表示,根据师生的个性化参数,选取化身模型,提取面部特征部位的关键点,映射脸部纹理;根据接收到的声音数据,分析解码后的语音特征,映射成嘴部特征点的形变,实现虚拟化身的唇语同步;采用光学捕捉设备动态追踪师生的动作,驱动虚拟教学空间中化身的实时更新;
(6)虚拟教学活动构建,在虚拟空间中创建与真实场景相似的学校、教学楼和教室,根据教学需要设置桌椅、白板、屏幕的位置;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表创建教学活动,通过班级管理功能向学习者发送活动通知;师生通过教室号跳转或漫游方式进入虚拟教学空间,以虚拟化身的形式参加教学活动;(7)教学互动,虚拟教学空间中师生化身通过多种协作工具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能使用语音、手势、板书和草图讲解知识点;采用3D思维导图创设、串联、组织、展示教学内容;通过移动终端控制教学资源放置和播放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反馈;(8)教学管理,管理员导入学校师生信息,教师获取选课的学习者信息,管理个人空间的公告、留言、作业发布和学习者问答信息;支持教师新增、修改、删除和调整虚拟教学空间,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可共享给其他师生;教师可在个人空间中管理虚拟教学资源,使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源;(9)终端显示,选择视场范围及其两侧视角外的画面内容,通过5G链路,经编码、上传、5G渲染和解码,在终端显示;采用Session级、秒级和帧级三层带宽技术控制显示终端的带宽波动,使用多级缓存技术逐帧解码和显示视频图像;结合头部动作预测和云端异步渲染技术,控制上行动作、下行内容和画面的MTP时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数据采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

1)真实教学空间数据采集,使用深度TOF传感器分段采集教学空间的黑板、讲台、教具和教室墙壁的深度数据,使用特征匹配算法,合并生成教学空间的整体深度图,构建表面网格模型,并按照语义划分对象;(1

2)教师数据采集,依据性别、身高、体型和年龄,选取具有代表性身材的教师,利用激光LiDAR快速获取教师的全身点云数据,通过点云拼接和构网生成教师的表面模型,再使用三角形表面简化算法,生成教师全身的可视化模型;(1

3)教师授课声音采集,采用颈挂式耳麦采集教师授课的声音数据,应用去回声、降噪操作去除录制中的噪声,采用高压缩比的AD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方式,将声音信息传输、绑定到立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虚拟化身模型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数据传输管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2

1)边缘云部署,在立体教学场的集中使用区域部署边缘云平台,构建云



端网络架构,结合CPU和GPU的虚化功能,实现数据存储、传输和渲染的基础架构计算和缓存服务,为云渲染、云编辑和数据传输提供统一的支持服务;(2

2)数据加载,师生用户登录虚拟教学空间时,显示终端将从本地加载虚拟场景、师生模型和教学资源数据,并向边缘云发送请求服务,获取跟自己相关的课程信息、师生在线或离线登录状态、待加入课堂的位置;(2

3)数据状态控制,虚拟教学活动开始、执行和停止过程中,使用活跃、空闲、静止表示虚拟教学空间中的师生模型、教具学具和活动位置,通过状态控制机制,管理虚拟教学空间中对象的加载、保存、更新和删除操作;(2

4)数据传输,根据用户的头部转动方向和速度、注视点位置,基于UDP协议,自适应调整视场内各分块的传输次序,采用GCC拥塞控制算法检测用户的网络状态,动态调整立体
教学场数据传输的发送码率,采用滑动窗口方法控制数据包在待发送和发送缓存队列之间的转移。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综合教学场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数据存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3

1)空间索引,针对立体综合教学场数据的多源、异构和海量特征,按照要素集

要素对象

三维模型、属性和音视频元素三个粒度层次,采用R树的空间索引结构,建立虚拟教学空间数据库模型,实现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凯钟正吴砥陈旭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