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弹道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3664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弹道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传感器检测前一次子弹体与治疗头碰撞时的撞击强度或加速度;采用PWM的控制方式使第二电磁线圈通电工作,并根据检测到的撞击强度或加速度,按照插值的方式在预设的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调节第二电磁线圈的PWM占空比,驱动子弹体回复至并保持在初始端位置处;在达到预设治疗间隔时,第二电磁线圈断电,第一电磁线圈通电工作,驱动子弹体向碰撞端移动并撞击治疗头;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治疗结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回缩阶段采用PWM的控制方式,提高了能量的有效率,并解决了打击不连贯的问题,而发射阶段根据传感器获得的强度数据动态调节第一电磁线圈的通电时间,保证了打击能量的一致性。保证了打击能量的一致性。保证了打击能量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弹道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弹道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冲击波治疗技术作为冲击波碎石技术的引申用法,近年来已经越来越普遍。当前冲击波治疗仪主要分为聚焦型和发散型,聚焦型冲击波能量强,传播深度大,但是存在设备昂贵,体积巨大等缺点。另一类是发散式冲击波,如CN 105769260A,CN102202734B,CN107811832等,此类冲击波产品相比聚焦型冲击波成本低,价格便宜,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应用更为广泛;而发散式冲击波也分为气压弹道式和电磁弹道式两类,其主要机理均是高速运动的子弹体碰撞治疗头产生冲击波,差异在于驱动子弹体的动力不同,气压弹道式采用压缩空气驱动,电磁弹道式采用通电线圈驱动,传统的电磁弹道式冲击波如CN103920238A和CN208974537U等,此类产品目前普遍采用单脉冲驱动形式,在冲击前通过对反向线圈持续通电吸引子弹体回弹,在一定时间后断开反向线圈,对正向线圈通电发射子弹体。
[0003]上述现有的电磁弹道式冲击波的单脉冲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弹道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电磁弹道式冲击波发生器内设有驱动子弹体从初始端向碰撞端撞击的第一电磁线圈以及驱动子弹体回复至初始端位置处的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碰撞端为子弹体与治疗头碰撞的接触端,所述电磁弹道式冲击波发生器内还设有用于检测子弹体与治疗头碰撞时撞击强度或加速度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传感器检测前一次子弹体与治疗头碰撞时的撞击强度或加速度;S2、采用PWM的控制方式使第二电磁线圈通电工作,并根据检测到的撞击强度或加速度,按照插值的方式在预设的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调节第二电磁线圈的PWM占空比,驱动子弹体回复至并保持在初始端位置处;S3、在达到预设治疗间隔时,第二电磁线圈断电,第一电磁线圈通电工作,驱动子弹体向碰撞端移动并撞击治疗头;S4、重复步骤S1

S3,直至治疗结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弹道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S0、先使子弹体回复至初始端位置处,而后按照初始时预设的能量和通电工作时长使第一电磁线圈通电工作,驱动子弹体向碰撞端移动并撞击治疗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弹道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PWM占空比的最低值为5%,所述PWM占空比的最高值为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弹道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2g到12g范围内对应调节PWM占空比;当检测到撞击时子弹体的加速度≤2g时,采用15%的占空比;当检测到撞击时子弹体的加速度在7g时,采用10%的占空比;当检测到撞击时子弹体的加速度≥12g时,采用5%的占空比。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弹道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控制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兴赵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理康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