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拔节后受冻冬小麦产量损失早期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3616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拔节后受冻冬小麦产量损失早期预测方法,主要步骤为:确定冬小麦拔节开始日期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拔节后受冻冬小麦产量损失早期预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小麦产量预测
,特别涉及一种拔节后受冻冬小麦产量损失早期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黄淮冬麦区是中国小麦重要产区,大部分属黄淮平原,地势平坦,春季寒流入侵频繁,可对拔节后冬小麦幼穗造成显著伤害,进而导致产量损失。大田小麦遭受晚霜冻害的症状通常在冻后5至10天内显现,随冻害程度加重,叶片枯黄、幼穗萎蔫趋势愈专利技术显。鉴于冬小麦在冻后仍须较长时间(至少1个多月)才成熟,因而为实施各种补救措施或管理战略(如粮食宏观调控)等提供了契机,这就要求在短期内对冬小麦减产风险及空间分布做出早期预测,这是确保各类措施精准和高效实施的前提。因此,早期预测应将关注点放在冻害症状显现之前,这对冻后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0003]当前,可用于对拔节后受冻冬小麦产量损失进行早期预测的技术手段主要是田间调查、气象观测和遥感手段。田间调查手段通过考察幼穗冻害来评估产量损失,精度较高,但是仅限于田块内的产量损失预测,针对大范围空间区域的产量损失早期预测而言,该手段耗时且工作量巨大。遥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拔节后受冻冬小麦产量损失早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冬小麦拔节开始日期d
j
;在所述冬小麦拔节开始日期开始观测麦田逐小时草面温度T
t
;根据冻害对冬小麦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构建脆弱性系数VC曲线,所述脆弱性系数VC随冬小麦发育进程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根据以往观测数据,预选冻害温度阈值T
h
;构建综合霜冻胁迫指数IFS:构建综合霜冻胁迫指数IFS:构建综合霜冻胁迫指数IFS:其中,FD
t
为逐小时霜冻度日(单位:h℃),FDD
i
为第i个降温过程中逐小时霜冻度日FD
t
的全天平均值(单位:d℃),T
t
为第i个降温过程中第t小时的最低草面温度(℃),T
h
为冻害温度阈值(℃),VC
i
为第i个降温过程中冬小麦的脆弱性系数(无量纲,介于0.1

1.0之间),d
j
和d
a
分别表示冬小麦拔节开始日期和开花期;通过设定不同所述温度阈值T
h
以计算所述IFS指数,利用所述IFS指数和受冻冬小麦的减产率进行拟合,依据二者间模型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来确定合适的冻害温度阈值T
h
;基于IFS指数预测的减产率与实测减产率对比进行精度验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节后受冻冬小麦产量损失早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冬小麦拔节开始日期d
j
由如下方法之一确定:田间抽样调查,定期观察并记录植株生长情况,一旦发现节间露出地面1.5―2.0cm,则认为拔节开始;在较大范围空间区域内,如果超过半数的抽样点小麦均进入拔节,则认为该地区冬小麦拔节开始,对应日期为所述拔节开始日期;基于积温的推算,将冬小麦返青至拔节所需有效积温的多年观测平均或经验值,作为判断冬小麦是否进入拔节的依据,利用气象观测台站记录的逐日平均气温,计算返青至拔节的有效积温,如果该有效积温达到或超过经验值,则认为拔节开始,对应日期为所述拔节开始日期;基于植被指数检测,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植被指数时序曲线上,将植被指数在春季由低值平缓区快速升高时对应的时序特征点,作为判断冬小麦是否进入拔节的依据,利用时序曲线函数模拟方法计算每个时序点上的曲率变化率,如果该点曲率变化率达到极大值,则认为拔节开始,对应日期为所述拔节开始日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节后受冻冬小麦产量损失早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麦田逐小时草面温度T
t
为气象站点观测到的逐小时草面温度数据,或将所述气象站点观测到的逐小时草面温度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而生成逐小时草面温度空间分布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拔节后受冻冬小麦产量损失早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插值方法采用样条函数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节后受冻冬小麦产量损失早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脆弱性系数VC曲线呈分段式上升;第1时段从小花原基分化开始直至药隔形成期前1日;第2时段为药隔形成前1日内;第3时段从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