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偏置碰加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58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偏置碰加强件,安装于车门本体上,车门本体具有前端框架及后端框架,小偏置碰加强件包括:横梁本体,沿轴向设于车门本体的前端框架及后端框架之间,横梁本体具有两个端部、沿横梁本体纵长方向贯穿两端部的型腔,横梁本体与车门本体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两个堵头,每一堵头具有端盖及自端盖延伸出一插销,端盖与车门本体的前端框架或后端框架干涉配合,插销自端盖向内穿过前端框架或后端框架并从横梁本体的端部穿入型腔内,且插销和横梁本体通过第二紧固件与车门本体连接;两个导向块,每一导向块嵌设于每一插销的外表面与型腔的内表面之间且导向块与横梁本体限位配合。该小偏置碰加强件能够有效提升小偏置碰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偏置碰加强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尤其涉及一种小偏置碰加强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碰撞性能关系到汽车行驶安全,是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关注领域。随着用户对车辆使用过程中的要求越来越高,各项安全法规越来越严苛,对于车辆开发的安全性能也日益提高以满足法规和用户的满意度。对于汽车车门的开发设计而言,通常会基于侧碰性能,做大量的分析和对比,通过车门防撞梁自身结构的优化、布置的位置调整、端头的搭接连接等方面不断尝试,设计出满足侧碰星级要求的车门。然而,很少会去考虑通过车门的结构设计从而提升正面偏置碰撞。尤其是C

IASI工况中的25%覆盖度64km/h正面刚性壁障碰撞,相比C

NCAP中的40%覆盖度64km/h正面可变性壁障,刚性碰撞壁无法吸收碰撞能量,且单侧纵梁因无法覆盖碰撞壁,而起不到支撑作用。因此,对前车门的结构设计,有的是在前车门内钣金腰线处增加了一些加强结构,但主要是通过使用料厚更大的钣金或局部焊接加强件的方法来提升性能。
[0003]在提升25%覆盖度64km/h正面刚性壁障碰撞性能的方法主要还是通过在合理的传力路径的基础上,优化材料和料厚来提升前端加强结构(A柱结构)性能,最终导致牺牲整车重量指标。对于电动汽车,前端取消发动机,前端吸能区域减小,仅靠A柱结构也难以支撑小偏置碰所带来的结构变形。在前车门内钣金腰线处增加料厚或焊接板件也会带来重量的提升,而且性能提升的效率很低。也有的是用在前车门内钣金腰线处焊接钢质圆管,但封闭截面的钢管焊接工艺难以实施。同时,钢管端头截面受力面积小,碰撞时无法抵御A柱结构大区域的变形,通常此类的结构加强主要是针对侧面碰撞和柱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小偏置碰加强件,用于解决现有加强结构仅通过优化材料和料厚造成牺牲整车重量指标、仅靠前端加强结构难以支撑小偏置碰带来的结构变形、钢管端头截面受力面积小导致碰撞时无法抵御前端加强结构大区域变形等问题。
[0005]技术方案:一种小偏置碰加强件,安装于一车门本体上,所述车门本体具有前端框架及后端框架,所述小偏置碰加强件包括:横梁本体,沿一轴向设于所述车门本体的前端框架及后端框架支架,所述横梁本体具有两个端部、沿所述横梁本体纵长方向贯穿两所述端部的一型腔,所述横梁本体通过一第一紧固件与所述车门本体连接;两个堵头,每一堵头具有一端盖及自所述端盖延伸出的一插销,所述端盖与所述车门本体的前端框架或后端框架干涉配合;插销自端盖向内穿过前端框架或后端框架并从所述横梁本体的一端部穿入型腔内,且所述插销和所述横梁本体通过一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车门本体连接;两个导向块,每一所述导向块嵌设于每一所述插销的外表面与所述型腔的内表面之间且所述导向块与所述横梁本体限位配合。
[0006]进一步的,在所述导向块表面上凸出设有定位凸台,在所述横梁本体上设有定位
孔,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定位孔进行异形配合且所述定位凸台延伸至所述横梁本体外,以对所述导向块进行定位。
[0007]进一步的,在所述横梁本体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置螺母衬套,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穿过所述车门本体并与所述螺母衬套螺纹配合,以将所述横梁本体紧固于所述车门本体上。
[0008]进一步的,在所述横梁本体上设有第二安装孔,在所述插销上设有螺纹孔,所述横梁本体与所述堵头装配时,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穿过车门本体、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以将所述插销和所述横梁本体紧固于所述车门本体上。
[0009]进一步的,在所述导向块上设有远离所述定位凸台的一纵长开口,所述导向块在沿纵长方向上的横截面呈C型环状。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在沿纵长方向上的横截面呈封闭型环状,所述导向块为软质材料结构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螺母衬套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为焊接、铆接;所述螺母衬套可以为但不限于为烧焊螺纹套、拉铆螺母。
[0012]进一步的,所述端盖通过垫圈与所述车门本体的的前端框架或后端框架干涉配合。
[0013]进一步的,在所述堵头纵长方向上的横截面上,所述端盖的横截面大于所述插销的横截面,所述端盖与所述插销一体成型;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导向块一体成型。
[0014]进一步的,所述小偏置碰加强件具有一第一区域和一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车门本体的前端框架,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车门本体的后端框架,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部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内;定义从所述车门本体的外侧指向车门本体的内侧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均沿所述第一方向装配于所述车门本体与所述横梁本体之间;定义从所述前端框架指向所述后端框架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轴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形成一夹角。
[0015]还提供一种车门,包括车门本体及安装在车门本体内侧的斜向加强筋,包括如上所述的小偏置碰加强件,所述小偏置碰加强件位于斜向加强筋外侧且位于靠近车窗位置的下方。
[0016]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优点:通过在车门本体的前端框架与后端框架之间设置横梁本体,先利用堵头的端盖与车门本体的前端框架或后端框架干涉配合,堵头的插销自端盖向内穿过前端框架或后端框架并从横梁本体的一端部穿入型腔内,实现所述横梁本体通过堵头与车门本体形成预固定;导向块嵌设于所述堵头的插销外周表面与所述横梁本体的型腔内周表面之间,所述导向块上的定位凸台与所述横梁本体上的定位孔异形配合以对所述导向块进行定位;再利用第一紧固件将所述横梁本体锁紧于所述车门本体上,所述第二紧固件将所述横梁本体和所述插销锁紧于所述车门本体上。实现应对正面小偏置碰的车门加强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小偏置碰性能。该小偏置碰加强件的安装固定方式简单,操作方便,工艺良好,对钢材质和铝合金材质的车门本体均可适用,能为正面碰撞和侧面柱碰提供乘员舱保护。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小偏置碰加强件与车门本体的装配示意图;
[0018]图2为小偏置碰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小偏置碰加强件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小偏置碰加强件在第一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中小偏置碰加强件在第一区域的内部示意图;
[0022]图6为图3中小偏置碰加强件在第二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7为图6中小偏置碰加强件在第二区域的内部示意图;
[0024]图8a为图5或图7中导向块与定位凸起在沿第一方向上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5]图8b、图8c分别为定位凸起相对导向块的装配示意图;
[0026]图9为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小偏置碰加强件与车门本体的装配示意图;
[0028]图11为图10中小偏置碰加强件与车门本体在第三区域的装配放大图;
[0029]图12为图10中小偏置碰加强件与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偏置碰加强件,安装于一车门本体(5)上,所述车门本体具有前端框架及后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偏置碰加强件包括:横梁本体(1),沿一轴向(100)设于所述车门本体(5)的前端框架及后端框架之间,所述横梁本体具有两个端部(110)、沿所述横梁本体纵长方向贯穿两所述端部的一型腔(120),所述横梁本体通过一第一紧固件(4)与所述车门本体连接;两个堵头(6),每一堵头具有一端盖(61)及自所述端盖延伸出的一插销(62),所述端盖与所述车门本体的前端框架或后端框架干涉配合;插销自端盖向内穿过前端框架或后端框架并从所述横梁本体的一端部穿入型腔内,且所述插销和所述横梁本体通过一第二紧固件(63)与所述车门本体连接;两个导向块(9),每一所述导向块嵌设于每一所述插销的外表面与所述型腔的内表面之间且所述导向块与所述横梁本体限位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偏置碰加强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块表面上凸出设有定位凸台(10),在所述横梁本体上设有定位孔(101),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定位孔进行异形配合且所述定位凸台延伸至所述横梁本体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偏置碰加强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本体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置螺母衬套(3),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穿过所述车门本体并与所述螺母衬套螺纹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偏置碰加强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本体上设有第二安装孔(8),在所述插销上设有螺纹孔(7),所述横梁本体与所述堵头装配时,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穿过车门本体、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杰刘勇邱炎根胡翔王仲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盛腾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