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模式下竖井与基坑合建分用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3503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TOD模式下竖井与基坑合建分用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基坑支护结构、竖井支护结构、前排隔离桩、后排加强桩、连梁;基坑与竖井相邻,沿基坑侧壁设有基坑支护结构,位于竖井前侧且与竖井相邻的基坑侧壁设有前排隔离桩,前排隔离桩位于基坑和竖井之间;竖井内设有竖井支护结构,竖井后侧设置有后排加强桩,竖井支护结构靠近后排加强桩的一侧上打设有若干锚索;前排隔离桩和后排加强桩通过连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竖井支护结构与基坑支护结构有机结合,在合建的基础上实现了各自支护结构的完善且独立,便于独立开挖、分别使用,互不影响,同时相邻部位通过前、后排桩及连梁形成双排桩加强基坑变形控制能力,确保基坑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TOD模式下竖井与基坑合建分用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TOD模式下竖井与基坑合建分用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地铁线网逐渐密集并日渐形成站城融合的TOD建设模式。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规划一个居民区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新的建设模式下,地铁车站与城市开发建筑距离拉近,传统作法势必造成基坑间的相互制约、影响。竖井为暗挖工程提供进洞条件,同时作为出土、送风、设备运输、人员出入等通道;基坑是为进行建(构)筑物地下部分的施工由地面向下开挖出的空间。目前,存在竖井与基坑邻近工程相互干扰严重,工筹组织复杂,协调配合难,工期长,造价高的问题。在TOD建设模式下,如何解决好基坑邻近工程支护方案,保证基坑安全,优化工程筹划,缩短工期是TOD建设模式成败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TOD模式下竖井与基坑合建分用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竖井支护结构与基坑支护结构有机结合,在合建的基础上实现了各自支护结构的完善且独立,便于独立开挖、分别使用,互不影响,同时相邻部位通过前排隔离桩、后排加强桩及连梁形成双排桩加强基坑变形控制能力,确保基坑安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TOD模式下竖井与基坑合建分用的支护结构,包括基坑支护结构、竖井支护结构、前排隔离桩、后排加强桩、连梁;基坑与竖井相邻,沿所述基坑侧壁设有基坑支护结构,其中,位于竖井前侧且与竖井相邻的基坑侧壁设有前排隔离桩,所述前排隔离桩位于基坑和竖井之间;所述竖井内设有竖井支护结构,所述竖井后侧设置有后排加强桩,所述竖井支护结构靠近后排加强桩的一侧上打设有若干锚索;所述前排隔离桩和后排加强桩通过连梁连接。
[0006]作为优选,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围护桩、冠梁、基坑锚索,所述围护桩下部设置于基坑坑底,围护桩顶部设置有冠梁,所述围护桩上打设有若干基坑锚索。
[0007]作为优选,所述竖井井口设有锁口圈,所述锁口圈与所述冠梁可靠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竖井支护结构包括初支井壁、小导管,所述初支井壁与小导管连接。
[000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TOD模式下竖井与基坑合建分用的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步骤S1,施作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围护桩、冠梁、基坑锚索;施作前排隔离桩、后排加强桩;
[0011]步骤S2,施作竖井的锁口圈,锁口圈与所述冠梁进行可靠连接,同时施作连梁;
[0012]步骤S3,采用倒挂井壁法开挖竖井,随开挖竖井施作竖井支护结构、锚索,根据整体工程筹划及施工组织,基坑可在竖井开挖期间或竖井开挖完成后任意时间开挖。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TOD模式下竖井与基坑合建分用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基坑支护结构作为基坑挡土构件可控制基坑变形,保证基坑开挖安全。前排隔离桩作为竖井与基坑的物理分界,使得两结构相互独立,实现了竖井与基坑合建后可分用的效果,同时前排隔离桩在竖井与基坑入水深度不同时可作为止水帷幕。后排加强桩与锚索形成挡土结构,抵抗基坑侧土压力,同时与前排桩通过连梁连接,形成双排桩支护结构增大结构整体刚度和强度,连梁可避开竖井提升使用区域设置。
[0015]基坑支护结构与竖井支护结构相互独立,实现了各自支护结构的完善且独立,基坑邻近位置设置前排隔离桩、后排加强桩及连梁,形成双排桩受力体系,将两独立的支护结构相互联系,实现两基坑的整体加强,在保证合建的基础上,又可独立开挖、分别使用,使得工序组织灵活,确保施工安全。
[0016]竖井支护结构与基坑支护结构有机结合,在合建的基础上实现了各自支护结构完善且独立,便于合建、独立开挖、分别使用,互不影响,同时相邻部位通过前排隔离桩、后排加强桩及连梁形成双排支护结构加强了基坑变形控制能力,确保两结构开挖安全。
[0017]本专利技术在保证竖井与基坑合建的基础上,做到了竖井与基坑独立开挖、分别使用,使得相互干扰少,工序组织灵活,工期大幅缩短,同时确保施工安全。有效解决了TOD建设模式下竖井与基坑邻近工程无法同期施作,工期长,工筹组织复杂,造价高等问题。同时解决了后续基坑开挖对前期基坑(或建成结构)变形及内力影响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竖井与基坑邻近工程,竖井支护结构与基坑支护结构有机结合,在合建的基础上实现了各自支护结构的完善且独立,便于独立开挖、分别使用,互不影响,同时相邻部位通过前排隔离桩、后排加强桩及连梁形成双排桩加强基坑变形控制能力,确保基坑安全。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所有基坑邻近工程,应用范围甚广。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TOD模式下竖井与基坑合建分用的支护结构平面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TOD模式下竖井与基坑合建分用的支护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基坑支护结构;2.竖井支护结构;3.前排隔离桩;4.后排加强桩;5.连梁;6.基坑锚索;7.锚索;100.基坑;200.竖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
[00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OD模式下竖井与基坑合建分用的支护结构,如图1和图2所
示,包括基坑支护结构1、竖井支护结构2、前排隔离桩3、后排加强桩4、连梁5;基坑100与竖井200相邻,沿所述基坑100侧壁设有基坑支护结构1,其中,位于竖井200前侧且与竖井200相邻的基坑100侧壁设有前排隔离桩3,所述前排隔离3桩位于基坑100和竖井200之间,是竖井200与基坑100的物理分界;所述竖井200内设有竖井支护结构2,所述竖井200后侧设置有后排加强桩4,所述竖井支护结构2靠近后排加强桩4的一侧上打设有若干锚索7,后排加强桩4与锚索7形成挡土结构,抵抗基坑侧土压力;所述前排隔离桩3和后排加强桩4通过连梁5连接。
[0025]所述基坑支护结构1包括围护桩、冠梁、基坑锚索6,所述围护桩下部设置于基坑坑底,围护桩顶部设置有冠梁,所述围护桩上打设有若干基坑锚索6。所述竖井井口设有锁口圈,所述锁口圈与冠梁可靠连接。所述竖井支护结构2包括初支井壁、小导管,所述初支井壁与小导管连接。基坑100与竖井200深度可相同也可不同,前排隔离桩3作为竖井200与基坑100的物理分界,使得两结构相互独立,实现了竖井200与基坑100合建后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OD模式下竖井与基坑合建分用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支护结构、竖井支护结构、前排隔离桩、后排加强桩、连梁;基坑与竖井相邻,沿所述基坑侧壁设有基坑支护结构,其中,位于竖井前侧且与竖井相邻的基坑侧壁设有前排隔离桩,所述前排隔离桩位于基坑和竖井之间;所述竖井内设有竖井支护结构,所述竖井后侧设置有后排加强桩,所述竖井支护结构靠近后排加强桩的一侧上打设有若干锚索;所述前排隔离桩和后排加强桩通过连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D模式下竖井与基坑合建分用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围护桩、冠梁、基坑锚索,所述围护桩下部设置于基坑坑底,围护桩顶部设置有冠梁,所述围护桩上打设有若干基坑锚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OD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伟杨斌斌徐骞刘志广唐云沙张美琴张存高菊英康宁马铭泽路清泉营升姜华龙王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