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二氟苯环丙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06348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氟苯环丙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为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氟苯环丙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二氟苯环丙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以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开发中。

技术介绍

[0002]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通过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依赖型机制特异性脱去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H3K4和H3K9位点上的甲基基团,从而调节基因表达和转录活性。目前研究证实,LSD1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过表达。LSD1可通过组蛋白的去甲基化作用激活或抑制的染色质结构域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并且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分化中所必需因子的表达,从而调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因此,LSD1作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抗癌药物靶点,得到越来越多药物化学家的关注。
[0003]由于LSD1属于胺氧化酶家族,与单胺氧化酶(MAOs)A和B在结构和序列上具有相似性,所以在早期研究中,MAOs抑制剂被用来筛选具有LSD1抑制活性的骨架结构,其中苯环丙胺(TCP)活性最好。目前已经报道的LSD1抑制剂中,有6种具有TCP结构的LSD1抑制剂:TCP、ORY

1001,GSK

2879552,INCB059872,IMG

7289和ORY

2001,已用于临床试验研究。因此,TCP作为一种LSD1抑制剂的药效团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基于TCP的结构拓展和多样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对于开发新型的LSD1小分子抑制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为开发利用现有的临床药物资源,本专利技术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二氟苯环丙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类二氟苯环丙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从而为寻找一类新的基于LSD1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开辟一条新途径。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4

二氟苯环丙胺类衍生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用于制备LSD1抑制剂。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二氟苯环丙胺类化合物,其为3,4

二氟苯环丙胺类衍生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其中,所述3,4

二氟苯环丙胺类衍生物的通式如下所示:
[0008][0009]其中,所述通式中的基团R1为H、含C
1~6
的烷基、含C
3~7
的环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
[0010]基团R2为H、含C
1~6
的烷基、含C
1~6
的卤代烷基、含C
3~7
的环烷基、含C
3~6
的卤代环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
[0011]基团R3为H、含C
1~6
的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卤素、含C
1~6
的烷氧基、氰基、硝基、三氟甲基;
[0012]基团R4为羟基、含C
1~6
的烷氧基、氨基或取代氨基、苯胺基、苄胺基或取代苄胺基、哌啶基、哌嗪基、N

取代哌嗪基、N,N

双取代氨基、C
3~6
环状氨基。
[0013]其中,本文中的“取代苯基”是指含C
1~6
的烷基取代的苯基、卤代苯基、氰基取代的苯基、硝基取代的苯基或氨基取代的苯基。本文中的“取代氨基”是指含C
1~6
的烷氨基或卤素取代的氨基。本文中的“取代苄胺基”是指苄胺基中的苯基上的碳原子被取代,具体是指卤素取代的苄氨基、含C
1~3
的烷基取代的苄氨基、含C
1~3
的烷氧基取代的苄氨基、氰基取代的苄氨基或硝基取代的苄氨基。
[0014]从上述通式VI和通式VII来看,上述通式VII相当于通式VI的盐酸盐。即,所述3,4

二氟苯环丙胺类衍生物为通式V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盐酸盐。
[0015]优选地,所述基团R1为H、甲基、乙基、丙基、环丙基或苯基。
[0016]优选地,所述基团R2为H、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环丙基、环丁基、苯基、或卤苯基。其中,卤苯基为4

氟苯基、4

氯苯基或4

溴苯基。
[0017]优选地,所述基团R3为H、4

甲基、4

乙基、4

丙基、4

丁基、4

氟、4

溴、3

苯基、3

苄基、3

甲氧基、3

乙氧基、3

氰基、3

硝基、或4

三氟甲基;其中,“4
‑”
是指基团R3所在的苯基的第4位,“3
‑”
是基团R3所在苯基的第3位。
[0018]所述基团R4为羟基、甲氧基、乙氧基、戊氧基、氨基、氟代氨基、甲氨基、乙氨基、为羟基、甲氧基、乙氧基、戊氧基、氨基、氟代氨基、甲氨基、乙氨基、(N

叔丁氧羰基哌嗪基)、叔丁氧羰基哌嗪基)、
[0019]基于上述,所述3,4

二氟苯环丙胺类衍生物为具有所述通式VI和下列基团的化合物VI

1~VI

20中的一个:
[0020]VI

1:R1=H,R2=H,R3=H,
[0021]VI

2:R1=H,R2=H,R3=H,
[0022]VI

3:R1=H,R2=H,R3=H,
[0023]VI

4:R1=H,R2=H,R3=H,
[0024]VI

5:R1=H,R2=H,R3=H,
[0025]VI

6:R1=H,R2=H,R3=H,
[0026]VI

7:R1=H,R2=H,R3=H,
[0027]VI

8:R1=H,R2=H,R3=H,
[0028]VI

9:R1=H,R2=H,R3=H,
[0029]VI

10:R1=H,R2=H,R3=H,
[0030]VI

11:R1=H,R2=H,R3=H,
[0031]VI

12:R1=H,R2=H,R3=H,
[0032]VI

13:R1=H,R2=H,R3=H,
[0033]VI

14:R1=H,R2=H,R3=H,
[0034]VI

15:R1=H,R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氟苯环丙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为3,4

二氟苯环丙胺类衍生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其中,所述3,4

二氟苯环丙胺类衍生物的通式如下所示:其中,所述通式中的基团R1为H、含C
1~6
的烷基、含C
3~7
的环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基团R2为H、含C
1~6
的烷基、含C
1~6
的卤代烷基、含C
3~7
的环烷基、含C
3~6
的卤代环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基团R3为H、含C
1~6
的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卤素、含C
1~6
的烷氧基、氰基、硝基、三氟甲基;基团R4为羟基、含C
1~6
的烷氧基、氨基或取代氨基、苯胺基、苄胺基或取代苄胺基、哌啶基、哌嗪基、N

取代哌嗪基、N,N

双取代氨基、C
3~6
环状氨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4

二氟苯环丙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团R1为H、甲基、乙基、丙基、环丙基或苯基;所述基团R2为H、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环丙基、环丁基、苯基、或卤苯基;所述基团R3为H、4

甲基、4

乙基、4

丙基、4

丁基、4

氟、4

溴、3

苯基、3

苄基、3

甲氧基、3

乙氧基、3

氰基、3

硝基、或4

三氟甲基;所述基团R4为羟基、甲氧基、乙氧基、戊氧基、氨基、氟代氨基、甲氨基、乙氨基、氨基、甲氨基、乙氨基、氨基、甲氨基、乙氨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氟苯环丙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3,4

二氟苯环丙胺类衍生物为具有所述通式VI和下列基团的化合物VI

1~VI

20中的一个:VI

1:R1=H,R2=H,R3=H,VI

2:R1=H,R2=H,R3=H,VI

3:R1=H,R2=H,R3=H,VI

4:R1=H,R2=H,R3=H,VI

5:R1=H,R2=H,R3=H,VI

6:R1=H,R2=H,R3=H,VI

7:R1=H,R2=H,R3=H,
VI

8:R1=H,R2=H,R3=H,VI

9:R1=H,R2=H,R3=H,VI

10:R1=H,R2=H,R3=H,VI

11:R1=H,R2=H,R3=H,VI

12:R1=H,R2=H,R3=H,VI

13:R1=H,R2=H,R3=H,VI

14:R1=H,R2=H,R3=H,VI

15:R1=H,R2=H,R3=H,VI

16:R1=H,R2=H,R3=H,VI

17:R1=H,R2=H,R3=H,VI

18:R1=H,R2=H,R3=H,VI

19:R1=H,R2=H,R3=H,
VI

20:R1=H,R2=H,R3=H,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氟苯环丙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3,4

二氟苯环丙胺类衍生物为具有所述通式V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斌宋宜辉袁硕张慧青李中华刘慧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