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电机婴儿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23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电机婴儿床,单电机婴儿床包括:床板、翻转机构、垂直升降机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护栏;其中,所述床板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所述床板的脚部与所述第一框架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框架通过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垂直升降;所述护栏与所述第二框架的边沿连接,所述护栏围合所述床板、所述翻转机构、所述垂直升降机构、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垂直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翻转机构跟随所述垂直升降机构运动驱动所述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翻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电机婴儿床,通过本技术方案,仅用一个驱动装置既可以实现床板翻转和床板水平升降的功能,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电机婴儿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婴儿床
,尤其涉及一种单电机婴儿床。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婴儿床逐渐普及,功能较为单一,但多种功能的婴儿床配置多个驱动装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电机婴儿床,以解决如何减少多功能婴儿床驱动装置的技术问题。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单电机婴儿床,该单电机婴儿床包括:床板、翻转机构、垂直升降机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护栏;其中,所述床板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所述床板的脚部与所述第一框架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框架通过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垂直升降;所述护栏与所述第二框架的边沿连接,所述护栏围合所述床板、所述翻转机构、所述垂直升降机构、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垂直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翻转机构跟随所述垂直升降机构运动驱动所述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翻转。
[0005]进一步地,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驱动横杆和直杆电机;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枢轴连接并呈X形,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枢轴连接并呈X形,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平行,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的另一端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端枢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端可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横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垂直连接,所述驱动横杆的水平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枢轴连接处的水平高度;所述直杆电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横杆和所述第二框架的另一端枢轴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均设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另一端均设有导轨,所述第一滚轮转动的设于所述导轨中。
[0007]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滑槽;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上分别设有一滑槽;所述第一联动杆与所述第二联动杆平行,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的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枢轴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的一端均设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可沿所述床板底面滚动;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滑槽可滑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均朝向所述床板的头部方向弯折。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的顶部设有第一顶杆。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框架的顶部设有第二顶杆。
[0011]进一步地,所述护栏包括:固定栏和侧栏,所述固定栏与所述侧栏可拆卸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框架的底面的设有第三滚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栏设有急停开关,所述急停开关通过所述固定栏内的预埋线与所述主控装置电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栏与所述侧栏通过插销可拆卸连接,所述插销设于所述侧栏的侧部边缘;其中,所述插销包括:插销座和插销芯,所述插销座设有贯穿自身的滑道,所述插销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道中。
[0015]通过本技术方案,仅用一个驱动装置既可以实现床板翻转和床板水平升降的功能,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单电机婴儿床的透视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单电机婴儿床的内部结构透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插销爆炸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床板、2-翻转机构、3-垂直升降机构、4-第一框架、5-第二框架、6-护栏、7-插销;
[0022]21-第一联动杆、22-第二联动杆、23-滑槽、31-第一支撑杆、32-第二支撑杆、33-第三支撑杆、34-第四支撑杆、35-驱动横杆、36-直杆电机、51-第二顶杆、52-第三滚轮、61-固定栏、62-侧栏、63-公槽、64-母槽、65-卡扣、66-旋钮、67-急停开关、71-插销座、72-插销芯、74-容置槽、7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单电机婴儿床的透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单电机婴儿床的内部结构透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单电机婴儿床包括:床板1、翻转机构2、垂直升降机构3、第一框架4、第二框架5和护栏6;其中,所述床板1设于所述第一框架4上,所述床板1的脚部与所述第一框架4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框架4通过所述垂直升降机构3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5垂直升降;所述护栏6与所述第二框架5的边沿连接,所述护栏6围合所述床板1、所述翻转机构2、所述垂直升降机构3、所述第一框架4和所述第二框架5;所述翻转机构2与所述垂直升降机构3连接,所述翻转机构2跟随所述垂直升降机构3运动驱动所述床板1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4翻转。
[0025]日常生活中,婴儿喂完奶后竖抱一段时间再放到床上,吐奶就会明显减少。我们可将婴儿放于倾斜的床面上斜躺,吐奶就会减少,床板1翻转的角度越大,越接近竖抱,防溢奶效果也就越好,但要考虑不同年龄婴儿的审理情况,不宜单纯的追求大角度。
[0026]第一框架4的长和宽不能大于第二框架5的长和宽,以免第一框上升降过程中与护栏6互相干涉。护栏6与第二框架5的边沿连接并将其他部件围合在其内部,其高度根据婴儿
的体型设置,但必须高于床板1倾斜后的水平高度,防止婴儿从床板1上滑落,保证婴儿的安全。当垂直升降机构3抬升第一框架4时,翻转机构2跟随运动抬升床板1,使床板1倾斜,反之床板1随之放平。床板1的翻转角度为0-30
°
,如果角度过大,床板1与护栏6的间隙就会越大,易出现夹伤婴儿的情况;优选0-10
°
,更能保证婴儿的安全。翻转机构2与垂直升降机构3共用同一个驱动装置,降低了生产成本,垂直升降机构3升降过程中带动翻转机构2运动使得床板1倾斜,模拟人的竖抱,达到防溢奶的效果,解放父母的双手,省心省力。
[0027]优选地,床板1上可增设多个镂空孔,用于通风透气,还能减轻整体的重量。
[0028]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垂直升降机构3包括: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第三支撑杆33、第四支撑杆34、驱动横杆35和直杆电机36;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2枢轴连接并呈X形,所述第三支撑杆33与所述第四支撑杆34枢轴连接并呈X形,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与所述第四支撑杆34平行,所述第二支撑杆32与所述第三支撑杆33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电机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翻转机构、垂直升降机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护栏;其中,所述床板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所述床板的脚部与所述第一框架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框架通过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垂直升降;所述护栏与所述第二框架的边沿连接,所述护栏围合所述床板、所述翻转机构、所述垂直升降机构、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垂直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翻转机构跟随所述垂直升降机构运动驱动所述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电机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驱动横杆和直杆电机;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枢轴连接并呈X形,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枢轴连接并呈X形,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平行,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的另一端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端枢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端可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横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垂直连接,所述驱动横杆的水平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枢轴连接处的水平高度;所述直杆电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横杆和所述第二框架的另一端枢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电机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华锋周陈华季川祥李燕灵黄蒙任宇翔钮庭峰
申请(专利权)人: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