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载保护器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239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过载保护器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过载保护器试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过载保护器的试验检测仪器,大都没有对过载保护器进行夹持的固定的装置,或者简单的夹持器具不能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过载保护器限位工作的问题。过载保护器试验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检测仪本体,底座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的顶部为开口状,箱体的内侧两侧均设有承载筒,且两个承载筒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提出的方式可以对不同形状大小的过载保护器进行夹持限位,进而实现更加便于对过载保护器进行检测试验的目的,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载保护器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过载保护器试验
,尤其涉及过载保护器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过载保护器的作用是常用于安装在动力传动的主、被动侧之间,当发生过载故障时(扭矩超过设定值),扭矩限制器便会产生分离,从而有效保护了驱动机械以及负载;常见形式为:磨擦式扭矩限制器以及滚珠式扭矩限制器,其中对于过载保护器的检测实验是衡量其合不合格的重要标准。
[0003]现有的技术中的过载保护器的试验检测仪器,大都没有对过载保护器进行夹持的固定的装置,或者简单的夹持器具不能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过载保护器限位工作,不仅使整个试验的更加费时费力,同时也会影响检测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过载保护器试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过载保护器的试验检测仪器,大都没有对过载保护器进行夹持的固定的装置,或者简单的夹持器具不能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过载保护器限位工作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过载保护器试验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检测仪本体,底座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的顶部为开口状,箱体的内侧两侧均设有承载筒,且两个承载筒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并且滑块通过滑轨与箱体的内侧底部之间滑动连接,两个承载筒的内部一侧均开设有调节腔,且承载筒的内侧设有若干个支杆,所有的支杆均通过槽口贯穿承载筒的内壁,且所有的支杆的延伸部分均位于他调节腔的内腔,并且支杆位于调节腔内腔的一端通过第一挤压弹簧与调节腔的内壁之间弹性连接,其中所有的支杆与承载筒的内壁连接处均为滑动连接;
[0007]两个承载筒的内壁一侧均开设有环形槽,且环形槽位于承载筒的入口处,环形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承载管,所有的承载管的内侧均设有移动杆,且移动杆的一端通过第二挤压弹簧与承载管的内壁之间弹性连接,并且移动杆位于承载管外侧的一端上固定连接与弧形板。
[0008]优选的,所有的弧形板靠近承载筒入口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耳座,且所有的耳座上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滑轮。
[0009]优选的,箱体的内腔一侧设有双向螺杆,双向螺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箱体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且双向螺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套贯穿箱体侧壁,双向螺杆的两端均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螺母座,且两个螺母座分别与两个承载筒之间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双向螺杆位于箱体外侧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1]优选的,两个承载筒中每一个内侧的所有承载管沿承载筒呈环形阵列分布。
[0012]优选的,滑块与滑轨间隙配合。
[0013]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当进行过载保护器的试验检测时,首先将过载保护器放置在箱体中,接着将过载保护器放置在两个承载筒中的任意一个中,当过载保护器首先接触到弧形板时,会将移动杆进行挤压,接着过载保护器将接触到所有的支杆中部分支杆,将通过没有与过载保护器接触的支杆对其进行夹持限位,这时通过滑块在滑轨中滑动,将另一个承载筒移动至与过载保护器接触,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夹持,待到将过载保护器夹持之后再进行检测试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过载保护器的试验检测仪器,大都没有对过载保护器进行夹持的固定的装置,或者简单的夹持器具不能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过载保护器限位工作的问题,本技术中提出的方式可以对不同形状大小的过载保护器进行夹持限位,进而实现更加便于对过载保护器进行检测试验的目的,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图;
[0017]图2为是本技术的箱体俯视图;
[0018]图3为是本技术的承载筒正视图;
[0019]图4为是本技术的A区域放大图。
[0020]图中:1、底座;2、检测仪本体;3、箱体;4、承载筒;5、调节腔;6、支杆;7、第一挤压弹簧;8、槽口;9、滑块;10、滑轨;11、双向螺杆;12、螺母座;13、把手;14、承载管;15、第二挤压弹簧;16、移动杆;17、耳座;18、滑轮;19、环形槽;20、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参照图1

4,过载保护器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检测仪本体2,底座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箱体3,箱体3的顶部为开口状,箱体3的内侧两侧均设有承载筒4,且两个承载筒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9,并且滑块9通过滑轨10与箱体3的内侧底部之间滑动连接,两个承载筒4的内部一侧均开设有调节腔5,且承载筒4的内侧设有若干个支杆6,所有的支杆6均通过槽口8贯穿承载筒4的内壁,且所有的支杆6的延伸部分均位于他调节腔5的内腔,并且支杆6位于调节腔5内腔的一端通过第一挤压弹簧7与调节腔5的内壁之间弹性连接,其中所有的支杆6与承载筒4的内壁连接处均为滑动连接;
[0023]两个承载筒4的内壁一侧均开设有环形槽19,且环形槽19位于承载筒4的入口处,环形槽19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承载管14,所有的承载管14的内侧均设有移动杆16,且移动杆16的一端通过第二挤压弹簧15与承载管14的内壁之间弹性连接,并且移动杆16位于承载管14外侧的一端上固定连接与弧形板20,具体的,通过所有的移动杆16在承载管14
内侧移动的程度不同,以及过载保护器所接触到的支杆6的数量不同,进而实现了对不同大小以及不同形状的过载保护器进行进行夹持限位的效果。
[0024]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0025]首先将过载保护器放置在箱体3中,接着将过载保护器放置在两个承载筒4中的任意一个内,当过载保护器首先接触到移动杆16上的弧形板20时,会将移动杆16进行挤压,并配合第二挤压弹簧15具有一个弹力,接着过载保护器将接触到所有的支杆6中部分支杆6时,将通过没有与过载保护器接触的支杆6对其进行夹持限位,这时通过滑块9在滑轨10中滑动,将另一个承载筒4移动至与过载保护器接触,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夹持,待到将过载保护器夹持之后再进行检测试验。
[0026]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
[0027]利用所有的移动杆16在承载管14内侧移动的程度不同,以及过载保护器所接触到的支杆6的数量不同,进而实现了对不同大小以及不同形状的过载保护器进行进行夹持限位的效果。
[0028]进一步的,所有的弧形板20靠近承载筒4入口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耳座17,且所有的耳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过载保护器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检测仪本体(2),所述底座(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箱体(3),所述箱体(3)的顶部为开口状,所述箱体(3)的内侧两侧均设有承载筒(4),且两个承载筒(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9),并且滑块(9)通过滑轨(10)与箱体(3)的内侧底部之间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承载筒(4)的内部一侧均开设有调节腔(5),且承载筒(4)的内侧设有若干个支杆(6),所有的所述支杆(6)均通过槽口(8)贯穿承载筒(4)的内壁,且所有的支杆(6)的延伸部分均位于他调节腔(5)的内腔,并且支杆(6)位于调节腔(5)内腔的一端通过第一挤压弹簧(7)与调节腔(5)的内壁之间弹性连接,其中所有的支杆(6)与承载筒(4)的内壁连接处均为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承载筒(4)的内壁一侧均开设有环形槽(19),且环形槽(19)位于承载筒(4)的入口处,所述环形槽(19)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承载管(14),所有的所述承载管(14)的内侧均设有移动杆(16),且移动杆(16)的一端通过第二挤压弹簧(15)与承载管(14)的内壁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小龙常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海川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