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流自下而上流动的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36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流自下而上流动的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沉淀过滤区、好氧区、厌氧区和缺氧区,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过水孔,所述沉淀过滤区内设置有固定填料,沉淀过滤区的上、下端侧壁分别设置有带出水阀的出水管和带排泥阀的排泥管,沉淀过滤区通过回流管与缺氧区连通,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回流止回阀;所述好氧区和缺氧区内均填充有生物填料,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气流管道与气泵连通;所述缺氧区的底端侧壁设置有带进水阀的进水管。本申请的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水流自下而上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功能区水体的扰动作用,进而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处理效率和效果。处理效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流自下而上流动的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水流自下而上流动的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冲厕所在农户开始普及,洗涤用水增加,农村地区的生活用水量和集中供水率逐年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大量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出,已成为农村、湖泊和河流富营养化等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如今农村污水处理越来越受重视,美丽乡村建设也离不开农村环境的整体改善。
[0003]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地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工作。与城市相比,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以下特征:由于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用于水污染的控制经费不多;配套基础设施较差,没有相应的检测设施和监测人员;单个污水处理设施规模较小,但设施数量巨大,运行和监管难度较大。因此,研究开发处理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经济节能、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处理工艺简便易行、维护管理方便,利用当地技术和管理力量即能正常运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工艺和装置已势在必行。
[0004]专利201410846866.4公开了农村分散式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太阳能驱动和控制系统、第一厌氧池、第二厌氧滤床池、接触曝气池、沉淀池、消毒渠。其采用高度集成高新实用技术,利用光伏即可自动运行,但2~3年需要更换蓄电池。专利201410777913.4公开了A3/Or/>‑
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通过设置污泥回流机构、消化液回流机构、厌氧液回流机构以及在好氧池中填充悬浮填料,提高了处理效率及改善了脱氮除磷的效果,通过优化沉淀池的结构提高了沉淀效果,减少了出水中悬浮物的含量。专利201510183884.3公开了一种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施由调节池、一体化兼氧膜生物反应器构成,采用连续进水、周期性曝气、周期性排水。专利201610424762.3公开了一种OMBR一体化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其特征包括多重高效生物净化池、缓冲池、高效沉淀池、OMBR池、反冲洗池、加药消毒系统与循环池。但一般情况下,这些涉及膜处理技术的工艺均存在能耗高、维护费用高、膜材料更换费用高、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等缺陷。
[0005]根据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村自然气候特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应满足低成本、少维护、生态化和效果好四项基本要求。考虑到农村居住的分散性和村落居住的相对集中性,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象划分为五大模式:单户处理模式、联户处理模式、村落处理模式、联村处理模式和并网处理模式。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处理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经济节能、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处理工艺简便易行、维护管理方便、且能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象单元的特点正常运行的新型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从而解决目前面临的大量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
[0006]目前,出现了一些水流从上往下流的立式污水处理设备,这类设备存在的弊端是:
水流从上往下依次流经各个区域时,对各个区域的冲击、搅拌作用有限,不利于污水与各个区域的充分反应,进而影响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流自下而上流动的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以便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
[0008]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0009]一种水流自下而上流动的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沉淀过滤区、好氧区、厌氧区和缺氧区,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过水孔,所述沉淀过滤区内设置有固定填料,沉淀过滤区的上、下端侧壁分别设置有带出水阀的出水管和带排泥阀的排泥管,沉淀过滤区通过回流管与缺氧区连通,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回流止回阀;所述好氧区和缺氧区内均填充有生物填料,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气流管道与气泵连通;所述缺氧区的底端侧壁设置有带进水阀的进水管。
[0010]进一步,所述好氧区内设置有填料支架。
[0011]进一步,所述沉淀过滤区的顶端侧壁设置有排渣管。
[0012]进一步,所述缺氧区的底端侧壁设置有带排空阀的排空管。
[0013]进一步,所述进水管和回流管的出水端均设置有喇叭口。
[0014]进一步,相邻隔板上的过水孔左右交替设置。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设备水流从下往上流动,整个过程不会存在死区,水流往上走的同时,SS往下走,能有效提高SS的去除效率;污水经泵送后从进水管进入底部的缺氧区,再自下而上依次流经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过滤区,水流自下而上流动时,会加强对功能区水体的冲击和搅拌作用,实现了泥膜共生,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再者,进水管和回流管的出水端均设置喇叭口,以便缓冲水流冲击力,使沉淀过滤区的水顺利自流入缺氧区,从而形成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而进一步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沉淀过滤区的上端侧壁设置排渣管,将出水阀关闭,浮渣可通过排渣管自流排出。
[0017]2、本设备具有低成本、少维护、生态化和效果好的优点。
[0018]由上所述,本技术的水流自下而上流动的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利用自身结构特点,整个水流沿各个功能区从下往上折流,不仅增长了污水流径,而且加强了对功能区水体的扰动,因而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并能实现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占地少、投资省、能耗低、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等优点,适合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
[0021]图中:1

进水管,2

进水阀,3

缺氧区,4

厌氧区,5

好氧区,6

沉淀过滤区,7

生物填料,8

过水孔,9

气泵,10

固定填料,11

排泥阀,12

回流止回阀,13

出水阀,14

排渣管,15

填料支架,16

曝气管,17

排空阀,18

喇叭口,19

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3]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流自下而上流动的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外壳19,所述外壳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沉淀过滤区6、好氧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流自下而上流动的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9),所述外壳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沉淀过滤区(6)、好氧区(5)、厌氧区(4)和缺氧区(3),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过水孔(8),所述沉淀过滤区内设置有固定填料(10),沉淀过滤区的上、下端侧壁分别设置有带出水阀(13)的出水管和带排泥阀(11)的排泥管,沉淀过滤区通过回流管与缺氧区连通,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回流止回阀(12);所述好氧区和缺氧区内均填充有生物填料(7),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16),所述曝气管通过气流管道与气泵(9)连通;所述缺氧区的底端侧壁设置有带进水阀(2)的进水管(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自下而上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君岳中秋余晗邓光跃朱春游向伟伍州文田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航天凯天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