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的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216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的混合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侧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外壳上侧开口处设置有分料装置;所述分料装置设置有第一分料器和第二分料器;所述分料装置上侧设置有容纳盒;所述容纳盒包括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所述第一容纳盒位于第一分料器上方;所述第二容纳盒位于第二分料器上方;所述分料装置设置有通道;所述第一容纳盒通过其中一个通道与第一分料器连接;所述第二容纳盒通过另一个通道与第二分料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分料器和第二分料器,能够快速地称取一定比例的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并进行混合,提高了制备超分子化合物的效率,节约了实验时间。节约了实验时间。节约了实验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的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实验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的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CuBr、 CuI、 PbI2、 AgSCN)自组装形成5个超分子化合物。以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青霉为供试菌,利用纸片扩散法研究所合成化合物的室内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咪唑笼有机环蕃阳离子本身对供试菌无抑菌活性,其与金属盐组成的超分子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与金属种类及咪唑、苯并咪唑笼结构有关,与Cu(I)、Ag(I)组成的超分子化合物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其中与Ag(I)形成的超分子化合物抑菌活性最强,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此新型笼状氮杂三咪唑鎓环蕃可作为无机金属抑菌剂载体开发新的杀菌、抑菌材料。
[0003]在实验室中制备超分子化合物,需要将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操作人员手工称取一定比例的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其制备过程比价繁琐,导致实验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的混合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分料器和第二分料器,能够快速地称取一定比例的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并进行混合,提高了制备超分子化合物的效率,节约了实验时间。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的混合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侧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外壳上侧开口处设置有分料装置;所述分料装置设置有第一分料器和第二分料器;所述分料装置上侧设置有容纳盒;所述容纳盒包括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所述第一容纳盒位于第一分料器上方;所述第二容纳盒位于第二分料器上方;所述分料装置设置有通道;所述第一容纳盒通过其中一个通道与第一分料器连接;所述第二容纳盒通过另一个通道与第二分料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分料装置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分料器下方设置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二分料器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均与外壳内侧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料器为圆盘形结构;所述第一分料器内设置有多个分料腔;所述分料腔底部活动连接有端盖。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料器下方设置有转轴;所述端盖通过转轴与第一分料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料器和第二分料器结构相同。
[0011]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
设置有多个扇叶;所述扇叶在搅拌轴上沿轴线方向均匀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隔板;所述搅拌轴贯穿隔板;所述扇叶位于隔板上方;所述电机位于隔板的下方。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出料口的直径大于端盖的直径;所述端盖的直径大于分料腔的直径。
[0014]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与外壳内侧连通;所述出料管出口处设置有密封盖。
[0015]优选的,所述隔板下侧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电机与蓄电池电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料器和第二分料器的边缘均位于分料装置的外侧;所述第一分料器和第二分料器在分料装置内能够转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一种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的混合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分料器和第二分料器,能够快速地称取一定比例的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并进行混合,提高了制备超分子化合物的效率,节约了实验时间。
[0019](2)本技术一种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的混合装置,通过设置搅拌装置,能够将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进行充分的混合,改善了混合效果。
[0020](3)本技术一种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的混合装置,分料装置与外壳之间为活动连接,便于对装置进行冲洗,使用比较方便。
[0021](4)本技术一种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的混合装置,隔板下侧设置有蓄电池,电机与蓄电池电连接,减少了对外部电源的依赖,更加适用于实验室内,使用便捷,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分料器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第一分料器剖视示意图。
[0026]图中:1、外壳;2、出料管;3、第一出料口;4、第一分料器;5、第一容纳盒;6、分料装置;7、第二容纳盒;8、通道;9、第二分料器;10、第二出料口;11、扇叶;12、隔板;13、电机;14、分料腔;15、端盖;16、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一
[0030]如图1

3所示,一种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的混合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侧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搅拌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所述外壳1上侧开口处设置有分料装置6;所述分料装置6设置有第一分料器4和第二分料器9;所述分料装置6上侧设置有容纳盒;所述容纳盒包括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7;所述第一容纳盒5位于第一分料器4上方;所述第二容纳盒7位于第二分料器9上方;所述分料装置6设置有通道8;所述第一容纳盒5通过其中一个通道8与第一分料器4连接;所述第二容纳盒7通过另一个通道8与第二分料器9连接。第一容纳盒5内盛放有氮杂三咪唑鎓环蕃,所述第二容纳盒7内盛放有无机金属盐。
[0031]所述分料装置6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分料器4下方设置有第一出料口3;所述第二分料器9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料口10;所述第一出料口3和第二出料口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侧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外壳(1)上侧开口处设置有分料装置(6);所述分料装置(6)设置有第一分料器(4)和第二分料器(9);所述分料装置(6)上侧设置有容纳盒;所述容纳盒包括第一容纳盒(5)和第二容纳盒(7);所述第一容纳盒(5)位于第一分料器(4)上方;所述第二容纳盒(7)位于第二分料器(9)上方;所述分料装置(6)设置有通道(8);所述第一容纳盒(5)通过其中一个通道(8)与第一分料器(4)连接;所述第二容纳盒(7)通过另一个通道(8)与第二分料器(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置(6)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分料器(4)下方设置有第一出料口(3);所述第二分料器(9)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料口(10);所述第一出料口(3)和第二出料口(10)均与外壳(1)内侧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氮杂三咪唑鎓环蕃与无机金属盐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涛张卫李晋段佩玲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