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大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水体-沉积物调控的水生植被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204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体

沉积物调控的水生植被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水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水体

沉积物调控的水生植被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生植被修复工作是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因为植被群落分布关系着生态系统服务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是维系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关键要素。由于湍急水生态系统水动力强,流速快和沉积物稳定性差,使得基于种子和植被幼苗移栽的生态修复工作难以奏效。因此,以往在水生植物修复方面,主要瞄准相对封闭或半封闭的水域,旨在能够有效地修复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生态系统,而且在这类生态系统修复方面更多的是采取人工移植外加围隔保护的方式。由于植被在岸滩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利用物理手段,增设人工辅助物,在湍急水环境下,削弱水动力、改善沉积物稳定性,促进植被群落定植,实现自然演替过程,是当前水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关注的焦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水体

沉积物调控的水生植被修复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水体

沉积物调控的水生植被修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修复片层,每一所述修复片层内具有若干间隙,相邻的间隙相互连通形成网状结构,用于减缓水流,使沉积物和种子滞留。
[0005]优选的,所述修复片层厚度为8

14cm。
[0006]优选的,所述修复片层为长方体形状,具有平面的表面结构,其内部的所述间隙整体形成网格状,相邻所述间隙之间为相通的,便于水流穿过,但可以使沉积物和种子滞留。
[0007]优选的,所述修复片层包括了上框架、下框架和设置在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若干填料,所述填料内形成有所述间隙;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的边缘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扣配合形成方形框架结构,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安装凸部,所述填料上形成有配合所述连接件的安装凹部,相邻两个所述修复片层通过所述连接件堆叠形成一体。
[0008]所述填料可以是支架结构也可以是面板结构,所述填料内形成有多面体状的所述间隙,相邻的间隙间为连通的,从而使得所述修复片层内部整体呈网状结构。
[0009]所述修复片层具有曲面结构,整体可以是弧状。
[0010]所述曲面结构的曲面弧度为120

160度。
[0011]所述修复片层上设置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安装在所述修复片层上端平面上,所述调节阀与贯穿所述修复片层的调节弧线连接,所述调节弧线一端固定在修复片层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调节阀的旋转头连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弧度。
[0012]所述修复片层整体可以是半球状,具有球形凹面。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各个修复片层可以自由组装,可以改善沉积物环境,再稳定后期沉积的沉积物,能够促进植被种子库数量,增加幼苗存活和定植。
附图说明
[0014]图1a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1b为图1a的俯视图;
[0016]图1c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1d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填料结构示意图;
[0018]图1e和图1f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安装示意图;
[0019]图1g

图1i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剖切示意图;
[0020]图2a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b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网状结构片层结构示意图;
[0022]图2c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间隙的形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用于水体

沉积物调控的水生植被修复装置,如图1a、图1g

图1i所示,包括至少一个修复片层1,每一所述修复片层1内具有若干间隙,相邻的间隙相互连通形成网状结构,用于减缓水流,使沉积物和种子滞留。如图1a所示,为一个修复片层1组成,其厚度为8

14cm,优选的,厚度为10cm,且为长方体形状,具有平面的表面结构,其表面平整光洁,其内间隙形成网格状,相邻所述间隙之间为相通的,便于水流穿过,但可以使沉积物和种子滞留。
[0026]如图1b

图1f所示,每一所述修复片层1包括了上框架101、下框架102和设置在上框架101和下框架102之间的若干填料11,所述上框架101和下框架102的边缘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扣配合形成方形框架结构,所述上框架101和下框架102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件12,所述连接件12上设有安装凸部,所述填料11上形成有配合所述连接件12的安装凹部,相邻两个修复片层1通过连接件12堆叠形成一体。所述连接件12设置有卡块120,用于与所述安装凹部配合,将连接件12锁紧在所述安装凹部内。所述填料11可以是支架结构也可以是面板结构,所述填料11内形成多面体状的所述间隙,相邻间隙间为连通的,从而使得所述修复片层1内部整体呈网状结构。
[0027]所述上框架101和下框架102上分别设有方便其堆叠的定位扣和定位孔,当两个所述修复片层1堆叠安装时,定位扣和定位孔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12连接加强固定。在使用的时候,修复片层1嵌插高度取决于修复区域岸滩的高度,以及所需要的修复情况。
[0028]实施例2
[0029]如图2a所示,本技术一种用于水体

沉积物调控的水生植被修复装置,至少包括两个修复片层1相邻修复片层1之间通过上述连接件12相互嵌插的组合方式组装成为一体。优选的,所述修复片层1为4

5个。如图2b所示,所述修复片层1具有曲面结构100,整体可
以是弧状。所述曲面结构100的曲面弧度为120

160度。所述修复片层1上设置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安装在所述修复片层1上端平面上,所述调节阀与贯穿所述修复片层1的调节弧线连接,所述调节弧线一段固定在修复片层1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调节阀的旋转头连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弧度。
[0030]曲面结构100实现了水体流动状态下的一次流和二次流形成过程,促使水体和泥沙或沉积物在曲面结构100界面附近产生分离,促使沉积物或者泥沙冲在曲面内侧冲刷,外侧堆积,进而改善局部泥沙沉积物的沉积和再悬浮现象。
[0031]所述修复片层1整体可以是半球状,具有球形凹面。这种设计结构用于改变水动力、水体流向,同时能够增加球面两侧的水流差异性,正对球心方向形成回旋状态,泥沙易于沉积;球面侧形成紊流,不利于沉积。
[0032]两个所述修复片层1之间可以是具有网状凹槽的且互为对称的拼装组成,修复片层1内形成网格状的间隙。
[0033]如图2c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体

沉积物调控的水生植被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修复片层,每一所述修复片层内具有若干间隙,相邻的间隙相互连通形成网状结构,所述修复片层包括了上框架、下框架和设置在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若干填料,所述填料内形成有所述间隙;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的边缘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扣配合形成方形框架结构,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安装凸部,所述填料上形成有配合所述连接件的安装凹部,相邻两个所述修复片层通过所述连接件堆叠形成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体

沉积物调控的水生植被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片层厚度为8

14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体

沉积物调控的水生植被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片层为长方体形状,具有平面的表面结构。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体

沉积物调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鹏闫家国李展王洪达段国胜肖文
申请(专利权)人:大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