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装置和方法及记录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185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再现设备及记录设备,能够减少连续读出和记录多个数据的时间。特别是确定组成由外部的再现命令指定数据的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读出顺序,以便当拾取头中一盘径向上往返一次时能够连续再现所有所述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控制所述拾取头中所述盘的径向上的位置,以便按照所述读出顺序连续再现所述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根据再现命令重新按照校正再现顺序排列并输出在所述盘上经所述拾取头再现的所述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再现装置和方法以及一种记录装置和方法,举例来说,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视频伺服系统的再现和记录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在某些视频伺服器中,视频和音频被编码成为数字数据(下文中将这种数据称为音/像(AV)数据)并在某些扇区中记录,扇区为诸如硬盘驱动器等随机访问记录介质中的用于记录的单元。图1显示了一个硬盘驱动器1的构造,其中两个盘4(4A和4B)设置在安装在盒体2上的电机3的输出轴上。这些盘能随着电机3的转动而旋转。在磁头元件5上附着有磁头5A1、5A2、5B1和5B2,以分别置于稍高于盘4A和4B的记录面4A1、4A2、4B1和4B2的上方。此外,在这种硬盘驱动器1中,将形成于盒体2上的轴2A插入设在磁头元件5中的轴孔5C中,以致于一个致动器(未示出)能够以轴2A为中心转动磁头元件5。如图2所示,硬盘驱动器1的盘4A和4B的每一个记录面4A1、4A2、4B1和4B2都有多个同心轨道TR,它们被从最外周边按顺序地给它们分配轨道号。而且,每个轨道TR分为多个扇区SC。基于前述的每个记录面4A1、4A2、4B1和4B2的规定的扇区的起始线,每个扇区按顺序分配以扇区号,以致于当磁头5A1、5A2、5B1和5B2在记录面4A1、4A2、4B1和4B2上一起移动时,所有的磁头5A1、5A2、5B1和5B2被置于具有相同轨道号的轨道TR中的具有相同扇区号的扇区SC上。每个扇区SC由一个ID区域和一个数据区域组成。ID区域包含管理扇区SC的信息,这将在后文中说明,而数据区域储存具有扇区大小的被分割的数据(divided data)。为了管理所有的扇区,硬盘驱动器1在扇区SC的ID区域中储存着分配给所有扇区SC的逻辑块地址(LBA),而不是轨道号或扇区号。举例来说,分配LBA以使记录面4A2的最外周轨道TR的一个扇区SC紧随记录面4A1的最外周轨道TR的一个扇区SC。这减小了磁头5A1(5A2、5B1、5B2)通过移动磁头元件5定位于一个扇区SC上(此后称该操作为寻址)以从/在具有连续LBA的扇区中读/写数据时该磁头5A1(5A2、5B1、5B2)的移动距离(此后称之为寻址距离)。此外,磁头元件5从盘4A(4B)的最外周向内周的寻址距离基本和LBA号成正比,所述LBA号是从盘4A(4B)的最外周开始分配的。顺便指出,通常,在视频伺服系统中,为了在硬盘驱动器1上记录作为文件的大量AV数据,AV数据被分成多个连续数据DP、DQ、...,进而每一个数据DP、DQ、...都分成多个分数据DP1至DP8、...,以匹配扇区SC的数据区域的大小,如图3所示。另外,在视频伺服系统中,设置一个读取数据DP(DQ、...)的时间限(此后称之为时隙TS)。在时隙TS内读取数据DP的所有分数据DP1至DP8意味着连续输出AV数据。实际上,如图3B所示,在硬盘驱动器1中,连续的分数据DP1至DP8按顺序地记录在连续扇区SC中(也就是说扇区SC拥有连续的LBA号),以便于通过磁头元件5的微小的寻址操作而连续地读取分数据DP1至DP8。另一方面,在一连接到视频伺服系统的编辑设备从多个AV数据中抽取并接合短数据的情况下,要求视频伺服系统响应于该编辑设备的请求,连续地输出多个AV数据。此时,如图4A所示,对应要求的多个AV数据,硬盘驱动器1按顺序地读取数据DA、DB、DC、...。然而,如图4B和4C所示,在组成数据DA的分数据DA1至DA8来自于不同的AV数据的情况下,分数据DA1至DA8可能存储于盘4A(4B)的记录面4A1(4A2、4B1、4B2)上的分散的位置。换句话说,硬盘驱动器1可能不得不从如图5B所示的具有不连续LBA的扇区中依次读取如图5A所示的数据DA的分数据DA1至DA8。在这种情况中,为连续地读取分数据,硬盘驱动器1必须使磁头元件5经过一段距离的寻址,该距离对应于两个连续分数据的LBA之间的差,其花费的时间(此后称为寻址时间)依赖于寻址距离。因此,当LBA之间的差L1相对比较小时,如同分数据DA2和DA3,因为寻址距离短,所以寻址时间T1短。当LBA的差距L2相对比较大时,如同分数据DA6和DA7,则相反的,因为寻址距离长,所以寻址时间Ts长。特别是在长寻址距离的情况下,难于控制磁头元件5的磁头5A1(5A2、5B1、5B2)使之正好位于具有预期扇区SC的一个要求的轨道TR上。由此,极有可能磁头5A1(5A2、5B1、5B2)被放置在一条不同的轨道TR上。在这种情况下,磁头元件5的磁头5A1(5A2、5B1、5B2)可以通过下一个轨道寻址过程(此后称之为重试)来将它自己放置于要求的轨道TR上。而且,我们不得不等待盘4A(4B)旋转一次以从扇区SC读取数据。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这就要花费长寻址时间来连续读取所有的分数据DA1至DA8,而这就有可能在时隙TS内不能完成分数据DA1至DA8的读取。在这种情况下,视频伺服系统与AV数据断开。这正是问题所在。此外,硬盘驱动器1是一个随机访问记录介质。当反复记录和删除数据时,能够容纳数据的扇区SC(此后称之为空扇区)位于盘4A(4B)的记录面4A1(4A2、4B1、4B2)的各个不同的位置。因此,当响应一个来自于编辑设备的命令以记录AV数据时,即使将要记录的组成AV数据的数据DA、DB、...是连续的(图4),视频伺服系统可以将数据写入位于记录面4A1(4A2、4B1、4B2)的各个不同的位置的空扇区内。因此,类似于上述读出数据的情况,因为长的寻址距离和长的寻址时间,在时隙内可能完成不了记录过程。结果是由于某些数据记录的失败而使得所记录的AV数据不连续。这也是一个问题。为了解决此等问题,已结提出了这样一种技术,即预先重新排列分数据DA1至DA8的读出顺序或记录顺序,如图6所示(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第10-233059号公开文本的第18页、图11)。也就是说,在再现AV数据的时候,视频伺服系统的硬盘驱动器1按照图6B所示的LBA的下降顺序读出如图6A所示的数据DA的分数据DA1至DA8,并接着重新排列所读取的分数据DA1至DA8。其结果是,分数据DA1至DA8的LBA在读出的时候连续地排列,从而减少了读取所有分数据DA1至DA8的总寻址时间。也就是说,由于能够在时隙ST内读出所有的分数据DA1至DA8,可以连续地输出AV数据。另一方面,在记录AV数据时,视频伺服系统的硬盘驱动器1按照LBA的下降顺序(图6B)记录数据DA的分数据DA1至DA8(图6A),其结果是,分数据DA1至DA8的LBA被连续排列,从而减少了记录所有分数据DA1至DA8的总寻址时间。也就是说,由于能够在时隙ST内全部记录分数据DA1至DA8,因而能够无失败地连续记录AV数据。顺便提及,实际上,由于AV数据由多个数据DA、DB、...组成,它们被分配于多个时隙ST,因而数据DA、DB、...应当在其相应的时隙内被全部读取。然而,上述视频伺服系统读取的数据DB的分数据DB1位于数据DA的分数据DA6之后的最外侧,而该数据DA的分数据DA6位于最内侧。因此,在连续读取数据DA和DB的时候,这些分数据的LBA是不连续的,以致如图6C所示的,在分数据DA6和DB1之间的寻址距离L3和寻址时间T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再现装置,其用于响应于来自外部的一个再现命令,伴随着一个拾取头在盘的旋转的径向上移动而从一个盘中再现已被分成预定的大小的数据,该再现装置包括:读出顺序确定装置,用于确定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的读出顺序,以便于拾取头在盘的径向上来回一 次的期间内,所有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能够被连续地再现,该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组成由外部指定的数据;拾取头位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拾取头在盘的径向上的位置,以便按照由读出顺序确定装置确定的读出顺序,连续地再现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以及 重新排列装置,用于将经由拾取头从盘再现的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重新排列成基于再现命令的校正再现顺序。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8-20 296661/031.一种再现装置,其用于响应于来自外部的一个再现命令,伴随着一个拾取头在盘的旋转的径向上移动而从一个盘中再现已被分成预定的大小的数据,该再现装置包括读出顺序确定装置,用于确定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的读出顺序,以便于拾取头在盘的径向上来回一次的期间内,所有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能够被连续地再现,该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组成由外部指定的数据;拾取头位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拾取头在盘的径向上的位置,以便按照由读出顺序确定装置确定的读出顺序,连续地再现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以及重新排列装置,用于将经由拾取头从盘再现的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重新排列成基于再现命令的校正再现顺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现装置,其中该读出顺序确定装置确定一个第一部分读出顺序,以便使按校正再现顺序排列的第一至预定编号的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的储存位置从盘的最外周边侧向最内周边侧、或从盘的最内周边侧向最外周边侧依次排列;确定一个第二部分读出顺序,以便使按校正再现顺序排列的下一编号至最后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的储存位置从盘的最内周边侧向最外周边侧、或从盘的最外周边侧向最内周边侧依次排列;以及确定读出顺序,以便使第二部分读出顺序接着第一部分读出顺序、或第一部分读出顺序接着第二部分读出顺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的读出顺序确定装置确定一个位置顺序,以便使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的储存位置在盘的径向上、从盘的最外周边侧向最内周边侧或从盘的最内周边侧向最外周边侧依次排列;通过将按位置顺序排列的奇数编号的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重新排列成一个下降顺序或上升顺序,来确定一个第三部分读出顺序;并通过将按位置顺序排列的偶数编号的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重新排列成一个上升顺序或下降顺序,来确定一个第四部分读出顺序;并且确定读出顺序,使第四部分读出顺序接着第三部分读出顺序、或第三部分读出顺序接着第四部分读出顺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现装置,其中该再现命令是一个连续再现第一和第二数据的再现命令;且该读出顺序确定装置确定一个第五部分读出顺序,以便于组成第一数据的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的存储位置从盘的最外周边侧向最内周边侧或从盘的最内周边侧向最外周边侧依次排列;并确定一个第六部分读出顺序,以便于组成第二数据的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的存储位置从盘的最内周边侧向最外周边侧或从盘的最外周边侧向最内周边侧依次排列;并且确定读出顺序,以便使第六部分读出顺序接着第五部分读出顺序。5.一种再现方法,其用于响应于来自外部的一个再现命令,伴随着一个拾取头在盘的旋转的径向上移动而从一个盘中再现被分成预定的大小的数据,该再现方法包括确定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的读出顺序的第一步骤,以便于在拾取头在盘的径向上来回一次的期间内,所有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能够被连续地再现,该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组成由外部指定的数据;控制拾取头在盘的径向上的位置的第二步骤,以便于按照所确定的读出顺序,依次再现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以及基于再现命令的校正再现顺序,将经由拾取头从盘中再现的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重新排列并输出的第三步骤。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再现方法,其中在第一步骤中,确定一个第一部分读出顺序,以便使按校正再现顺序排列的第一至预定编号的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的储存位置从盘的最外周边侧向最内周边侧、或从盘的最内周边侧向最外周边侧依次排列;确定一个第二部分读出顺序,以便使按校正再现顺序排列的下一编号至最后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的储存位置从盘的最内周边侧向最外周边侧、或从盘的最外周边侧向最内周边侧依次排列;以及确定读出顺序,以便使第二部分读出顺序接着第一部分读出顺序、或第一部分读出顺序接着第二部分读出顺序。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再现方法,其中在第一步骤中,确定一个位置顺序,以便使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的储存位置在盘的径向上、从盘的最外周边侧向最内周边侧或从盘的最内周边侧向最外周边侧依次排列;通过将按位置顺序排列的奇数编号的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重新排列成一个下降顺序或上升顺序,以确定一个第三部分读出顺序;以及通过将按位置顺序排列的偶数编号的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重新排列成一个上升顺序或下降顺序,以确定一个第四部分读出顺序;以及确定读出顺序,以便使第四部分读出顺序接着第三部分读出顺序、或第三部分读出顺序接着第四部分读出顺序。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再现方法,其中该再现命令是一个连续再现第一和第二数据的再现命令;且在第一步骤中,确定一个第五部分读出顺序,以便于组成第一数据的具有规定大小的数据的存储位置从盘的最外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野隆一中川真悟本桥薰粥川义明油谷聪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