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金属冶金复合管管端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183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金属冶金复合管管端连接结构,包括接箍,以及螺纹连接在接箍两端的油管,接箍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锥形螺纹,所述接箍的锥形螺纹均由外端向内端收缩倾斜设置,接箍的内腔中部设置有接箍堆焊层;所述接箍堆焊层包括堆焊在接箍内腔中部内壁的第一焊层,以及堆焊在第一焊层中部且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第二焊层,接箍在第一焊层与锥形螺纹的内端之间开设有环形凹槽,接箍外壁开设有通向环形凹槽的导气孔;所述油管均由于接箍螺纹连接的基管和内层的内衬层构成,油管的管端均堆焊有与第一焊层和第二焊层之间夹角滑动配合的管端堆焊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避免电位差和电偶腐蚀,且连接密封性高的双金属冶金复合管管端连接结构。冶金复合管管端连接结构。冶金复合管管端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金属冶金复合管管端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气输送
,尤其涉及一种双金属冶金复合管管端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长,国内外对石油以及作为洁净能源的天然气的开采力度得到了迅猛的提升,油气开采过程中介质中的CO2、H2S等成分对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腐蚀性,而油管存在安装施工完成后难以更换维修的特点,一旦发生严重的腐蚀,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乃至重大安全事故,故而需要采用高耐蚀等级的金属材料以减小管壁腐蚀提高使用寿命。传统的油管如13Cr, 22Cr等耐蚀合金纯材管线虽然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但是价格极其昂贵。为降低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成本,近年双金属冶金复合管在油气开采领域逐步投入使用。常见的双金属冶金复合管主要由两个结构层组成,主要包括由耐蚀合金制成的较薄的内衬层,用于抵抗介质对管线的腐蚀,以及由碳钢制成的较厚的基管,用于提供结构强度。
[0003]常见的双金属冶金复合管的管端连接通常采用焊接或接箍螺纹连接,焊接对操作人员技能要求高,作业时间长,焊缝检查步骤繁琐,且由于双金属冶金复合管的内外壁采用不同材质,涉及到异种金属的多道焊接,在现场复杂作业环境下下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较少。接箍螺纹方式连接由于双金属冶金复合管管端的两种金属存在电位差,同时暴露于介质的情况下易造成电偶腐蚀,若采用管端翻边的方式,将内衬管翻起覆盖基管管端的碳钢,连接的密封性又会受到影响,无法应用于高压环境;同时为避免管端缝隙渗入液体腐蚀接箍,接箍通常需要采用耐蚀合金材质,其成本较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避免双金属冶金复合管管端存在电位差和电偶腐蚀,且连接密封性高,成本较低的双金属冶金复合管管端连接结构。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双金属冶金复合管管端连接结构,包括接箍,以及螺纹连接在接箍两端的油管,接箍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锥形螺纹,所述接箍的锥形螺纹均由外端向内端收缩倾斜设置,接箍的内腔中部设置有接箍堆焊层;所述接箍堆焊层包括堆焊在接箍内腔中部内壁的第一焊层,以及堆焊在第一焊层中部且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第二焊层,接箍在第一焊层与锥形螺纹的内端之间开设有环形凹槽,接箍外壁开设有通向环形凹槽的导气孔;所述油管均由与接箍螺纹连接的基管和内层的内衬层构成,油管的管端均堆焊有与第一焊层和第二焊层之间夹角滑动配合的管端堆焊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焊层等腰梯形截面的下底角为30
°‑
70
°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接箍和基管均由碳钢构成,所述内衬层、管端堆焊层和接箍堆焊层
均由316L不锈钢、2205不锈钢或镍基合金的其中一种构成。
[000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通过接箍堆焊层的两层焊层之间的夹角,使油管内的介质与接箍之间隔离三个密封面,可强化密封效果,避免接箍暴露于介质中造成腐蚀。油管通过管端堆焊层与第一焊层和第二焊层之间夹角滑动配合,可防止油管与接箍之间的锥形螺纹过度安装引起的密封结构失效。第一焊层与锥形螺纹内端之间的环形凹槽,可通过导气孔对接箍内堆焊层密封处进行检测,有效保证接箍与油管之间的密封性检测。接箍堆焊层和管端堆焊层均位于接箍内腔的锥形螺纹之间,可使接箍堆焊层和管端堆焊层不受外部载荷影响。内衬层、管端堆焊层和接箍堆焊层三个部位均由316L不锈钢、2205不锈钢或镍基合金的其中一种构成,可避免金属材料差异之间存在的电位差,进而避免暴露于介质的情况下造成电偶腐蚀。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中接箍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中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1‑
内衬层,2

基管,3

管端堆焊层,4

导气孔,5

环形凹槽,6
‑ꢀ
接箍,7

接箍堆焊层,71

第一焊层,72

第二焊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7]如图1至3所示,一种双金属冶金复合管管端连接结构,包括接箍6,以及螺纹连接在接箍6两端的油管,接箍6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锥形螺纹,所述接箍6的锥形螺纹均由外端向内端收缩倾斜设置,接箍6的内腔中部设置有接箍堆焊层7;所述接箍堆焊层7包括堆焊在接箍6内腔中部内壁的第一焊层71,以及堆焊在第一焊层71中部且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第二焊层72,接箍6在第一焊层71与锥形螺纹的内端之间开设有环形凹槽5,接箍6外壁开设有通向环形凹槽5的导气孔4;所述油管均由与接箍6螺纹连接的基管2和内层的内衬层 1构成,油管的管端均堆焊有与第一焊层71和第二焊层72之间夹角滑动配合的管端堆焊层3。
[0018]其中,所述第二焊层72等腰梯形截面的下底角为30
°‑
70
°
。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第二焊层72,能让管端堆焊层3与接箍堆焊层7 的接触面之间构成Z字型的密封面。第二焊层72截面的下底边与管端堆焊层3构成直接与油管内介质接触的第一密封面,第二焊层72 截面的斜边与管端堆焊层3构成第二密封面,第二焊层72截面的上底边与管端堆焊层3构成第三密封面。从而使油管内的介质与接箍6 之间隔离三个密封面,可强化密封效果,避免接箍6暴露于介质中造成腐蚀。
[0019]油管通过管端堆焊层3与第一焊层71和第二焊层72之间夹角滑动配合,可防止油管与接箍6之间的锥形螺纹过度安装引起的锥形螺纹磨损,防止锥形螺纹的密封效果失效。第一焊层71与锥形螺纹内端之间的环形凹槽5,可通过导气孔4对接箍6内堆焊层密封处进行检测,有效保证接箍6与油管之间的密封性检测。接箍堆焊层7和管端堆焊层3均位于接箍
6内腔的锥形螺纹之间,可使接箍堆焊层7和管端堆焊层3不受外部载荷影响。
[0020]其中,所述接箍6和基管2均由碳钢构成,所述内衬层1、管端堆焊层3和接箍堆焊层7均由316L不锈钢、2205不锈钢或镍基合金的其中一种构成。使内衬层1、管端堆焊层3和接箍堆焊层7由同一种金属构成,可避免金属材料差异之间存在的电位差,进而避免暴露于介质的情况下造成电偶腐蚀。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金属冶金复合管管端连接结构,包括接箍,以及螺纹连接在接箍两端的油管,接箍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锥形螺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箍的锥形螺纹均由外端向内端收缩倾斜设置,接箍的内腔中部设置有接箍堆焊层;所述接箍堆焊层包括堆焊在接箍内腔中部内壁的第一焊层,以及堆焊在第一焊层中部且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第二焊层,接箍在第一焊层与锥形螺纹的内端之间开设有环形凹槽,接箍外壁开设有通向环形凹槽的导气孔;所述油管均由与接箍螺纹连接的基管和内层的内衬层构成,油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鸿轩李文晓杨连河王长学李希明代志双袁志达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天津管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