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池组模块的导电柔性连接的矩形塑壳快插
[0001]本技术属于导电连接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组模块的导电柔性连接的矩形塑壳快插。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导电模块之间主要通过螺栓锁紧实现连接,例如,当需要实现A导电模块和B导电模块之间的导电通路时,使A导电模块和B导电模块靠螺栓锁紧。此种导电方式,具有组装费力又耗时间的问题,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目前新能源电力驱动领域的电气设备日趋小型化和集成化的要求,同样无法满足对设备导电(模块)的安装、检修、连接的“快、好、省”的新时代发展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组模块的导电柔性连接的矩形塑壳快插,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组模块的导电柔性连接的矩形塑壳快插,包括:固定板(1)和插座(2);
[0006]所述固定板(1)为矩形状空腔结构,具有三个独立的腔体(1
‑
1);每个所述腔体(1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用于电池组模块的导电柔性连接的矩形塑壳快插,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和插座(2);所述固定板(1)为矩形状空腔结构,具有三个独立的腔体(1
‑
1);每个所述腔体(1
‑
1)均卡固装配一个所述插座(2);每个所述插座(2)的结构均相同,包括塑壳(2
‑
1)、盖板(2
‑
2)、金属支架(2
‑
3)、不锈钢螺母(2
‑
4)和金属柔性触指(2
‑
5);所述塑壳(2
‑
1)为矩形状空腔结构,卡固于所述腔体(1
‑
1)内;所述盖板(2
‑
2)、所述金属支架(2
‑
3)、所述不锈钢螺母(2
‑
4)和所述金属柔性触指(2
‑
5)形成的整体,装配于所述塑壳(2
‑
1)的空腔内;其中:所述金属支架(2
‑
3)为倒L型的空腔结构,位于所述塑壳(2
‑
1)的腔体内;所述盖板(2
‑
2)包括盖板本体(2
‑2‑
1)以及位于所述盖板本体(2
‑2‑
1)左右两侧的第一勾头悬臂(2
‑2‑
2);所述盖板本体(2
‑2‑
1)压于所述金属支架(2
‑
3)的上方,所述第一勾头悬臂(2
‑2‑
2)勾入所述塑壳(2
‑
1)的第一悬臂孔(2
‑1‑
1),进而实现所述盖板(2
‑
2)和所述塑壳(2
‑
1)之间的连接固定;所述金属柔性触指(2
‑
5)弹性收缩设置于所述金属支架(2
‑
技术研发人员:张实丹,韩永军,赵海疆,杨照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维通利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