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落碗装置,包括两排平行设置的第一传送带(11),每个所述第一传送带(11)的一侧均设有推送装置,另一侧均设有接碗装置,所述接碗装置包括设有第一落料孔(211)的底座(21),该底座(21)的下方设有第二传送带(12),在所述第二传送带(12)上设有至少两个限位环(121),所述推送装置、接碗装置和第二传送带(12)的对应位置均与PLC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第一传送带、推送装置、接碗装置以及第二传送带,有效保证了空碗有序放置后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并有效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动化水平。动化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落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包装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落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食品加工包装的形式多种多样,尤其是碗装的食品,由于容量较大,碗具占用的体积较大,在放入食品的包装过程当中,稳定性是很重要的,不光是装入食品后的稳定,在装食品之前的空碗运输也很重要,尤其是在设备工序较为精细的生产线上,每一步的转运工序都需要保证空碗的放置稳定性,以便在装食品时包装到位。现目前对于瓶装和罐装的食品,载具的运输装置较为成熟,而对于碗装食品的空碗运输自动化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保证空碗流转稳定性的自动落碗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自动落碗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在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侧设有推送装置,另一侧设有接碗装置,所述接碗装置包括与底板连接的底座,在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落料孔,在所述底座上沿圆周方向绕设有四个导向杆,四个所述导向杆的顶部共同连接有撑板,在所述撑板的中部设有第二落料孔,在该撑板上沿第二落料孔圆周方向绕设有四个挡杆,四个所述挡杆合围成半圆结构,在所述撑板上邻近第一传送带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限位杆;在所述底座上均活动设有插杆,该底座的下方设有固设在底板上的第二传送带,在所述第二传送带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环,所述推送装置、接碗装置和第二传送带的对应位置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0006]采用上述结构,由PLC控制器分步控制推送装置、接碗装置和第二传送带的运输动作,根据生产需要,设置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传送速度,并由此计算并调整推送装置和接碗装置相关部件的工序周期,并输入到PLC控制器中;使用时,先由第一传送带传送空碗移动,移动到推送装置位置处时,第一传送带暂停,启动推送装置,由推送装置把一个空碗推入接碗装置,被推入的空碗先在两个限位杆处被定向,推送不会发生偏移,移动入接碗装置后,四个挡杆对空碗限位,使其在第二落料孔位置处直接在重力作用下落下,在落下的过程中,四个导向杆对其进行限位和导向,使空碗直接落入第一落料孔中,在空碗被推入后,随即推送装置的推送位置回移待命,此时,启动第一传送带继续移动,当下一个空碗移动到位,按速率计算周期,PLC控制器暂停第一传送带,再启动推送装置重复上述步骤;与此同时,被推入的空碗的碗口边沿已经搭接在底座上的对应位置处,空碗的碗体悬空,此时,第二传送带上的其中两个限位环移动到对应位置的底座下,同时,插杆移动,放下空碗,空碗落入对应位置的限位环中,最后,启动第二传送带移动,邻近的两个限位环继续移动到位待装,同理地,再重复上述的相关操作即可,在保证输送平稳性的前提下,由PLC控制器协调各步骤的相关参数,使其运行流畅即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适用范围广。
[0007]为了便于保持推送方向不偏移,作为优选,所述推送装置包括与PLC控制器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的推块,所述推块一侧的外侧壁为弧形结构。
[0008]为了避免移动干涉,作为优选,所述推块的宽度小于两个限位杆之间的间距。
[0009]为了便于空碗落下,同时保证掉落位置的准确性,作为优选,四个所述导向杆合围形成一个矩形结构,所述矩形结构中的内切圆直径尺寸大于第一落料孔的直径尺寸,所述第一落料孔与第二落料孔的直径尺寸相同。
[0010]为了更好地进行有序加工,并保证落碗位置的准确性,作为优选,在所述底座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水平设置的条形槽,在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一侧设有与PLC控制器连接的第二电机,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上对称设有两个插杆,所述插杆水平插入对应端的条形槽中,该插杆的伸入端的上端面设有一段斜面;两个所述插杆相向端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落料孔的直径尺寸,即两个插杆的相向端均冒出条形槽,并与第一落料孔孔壁的对应位置形成台阶结构。
[0011]为了保证空碗在输送过程中不会掉落,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设有挡板,在所述挡板上对应撑板的位置处设有缺口。
[0012]为了防止空碗下落到限位环时偏移,作为优选,在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竖直向下伸出的导向板。
[0013]为了简化结构,便于安装,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传送带包括设在固定架上的两条平行设置的传送链条,在两条所述传送链条之间沿传送方向均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环。
[0014]为了给空碗限位,同时避免移动干涉,作为优选,在两条所述传送链条之间设有固设在固定架上的托板。
[0015]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第一传送带、推送装置、接碗装置以及第二传送带,有效保证了空碗有序放置后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并有效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8]图3为底座和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由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传送带11,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1的一侧设有推送装置,另一侧设有接碗装置,所述接碗装置包括设有第一落料孔211的底座21,在所述底座21上沿圆周方向绕设有四个导向杆22,四个所述导向杆22的顶部共同连接有撑板23,在所述撑板23的中部设有第二落料孔231,四个所述导向杆22合围形成一个矩形结构,所述矩形结构中的内切圆直径尺寸大于第一落料孔211的直径尺寸,所述第一落料孔211与第二落料孔231的直径尺寸相同;在该撑板23上沿第二落料孔231圆周方向绕设有四个挡杆232,四个所述挡杆232合围成半圆结构,在所述撑板23上邻近第一传送带11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限位杆233。
[0021]所述推送装置包括与PLC控制器(未标示)连接的第一电机41,所述第一电机41输出端连接的推块42,所述推块42一侧的外侧壁为弧形结构;所述推块42的宽度小于两个限位杆233之间的间距。
[0022]在所述底座21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水平设置的条形槽,在所述第二传送带12的一侧设有与PLC控制器连接的第二电机43,在所述第二电机43的输出端设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上对称设有两个插杆31,所述插杆31水平插入对应端的条形槽中,该插杆31的伸入端的上端面设有一段斜面;两个所述插杆31相向端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落料孔211的直径尺寸,即两个插杆31的相向端均冒出条形槽,并与第一落料孔211孔壁的对应位置形成台阶结构。
[0023]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1上设有挡板13,在所述挡板13上对应撑板23的位置处设有缺口;在所述底座21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竖直向下伸出的导向板24。
[0024]两个该底座21的下方设有第二传送带12,所述第二传送带12包括设在固定架5上的两条平行设置的传送链条,在两条所述传送链条之间沿传送方向均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环121;在两条所述传送链条之间设有固设在固定架5上的托板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落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送带(11),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1)的一侧设有推送装置,另一侧设有接碗装置,所述接碗装置包括与底板(122)连接的底座(21),在所述底座(21)上设有第一落料孔(211),在所述底座(21)上沿圆周方向绕设有四个导向杆(22),四个所述导向杆(22)的顶部共同连接有撑板(23),在所述撑板(23)的中部设有第二落料孔(231),在该撑板(23)上沿第二落料孔(231)圆周方向绕设有四个挡杆(232),四个所述挡杆(232)合围成半圆结构,在所述撑板(23)上邻近第一传送带(11)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限位杆(233);在所述底座(21)上均活动设有插杆(31),该底座(21)的下方设有固设在底板(122)上的第二传送带(12),在所述第二传送带(12)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环(121),所述推送装置、接碗装置和第二传送带(12)的对应位置均与PLC控制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落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装置包括与PLC控制器连接的第一电机(41),所述第一电机(41)输出端连接的推块(42),所述推块(42)一侧的外侧壁为弧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落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42)的宽度小于两个限位杆(233)之间的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落碗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导向杆(22)合围形成一个矩形结构,所述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廷刚,黄有军,潘斌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黄海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