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镜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0982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具备悬挂金属线的对称型物镜驱动装置的驱动器上,通过将阻尼剂配置在适当的位置,以少量阻尼剂获得有效的阻尼效果,并因此而减低成本的物镜驱动装置。物镜驱动装置(100)具有:光读取头所使用、且固定物镜(30)的物镜架(20);分别设在所述物镜架(20)两侧且各自一端固定在第1固定部上的悬挂金属线(1);具有支撑所述悬挂金属线(1)另一端侧的两处的第2及第3固定部(12、13)的阻尼底座(10),所述第2及第3固定部(12、13)之间的距离是所述第1及第3固定部(11、13)之间距离的1/5~2/5倍,且在所述第2固定部(12)上设有阻尼剂以柔软地支撑所述悬挂金属线(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光盘驱动器的物镜驱动装置,特别涉及该物镜架的支撑构造。
技术介绍
光盘驱动器是用于读出记录在光盘(CD、CD-ROM、CD-R、CD-RW、DVD-ROM、DVD+R、DVD-RAM、DVD+RW、DVD-RW等)上的信息、或写入信息的装置。该种光盘驱动器为了实现从光盘读出信息、或往光盘写入信息,而具备用于对光盘照射激光、并检测其反射光的光读取头。一般地,光读取头具有射出激光束的激光光源、将该射出的激光束导向光盘的同时将反射光导向光检测器的光学系统。并且,在该光学系统中,包含朝向光盘配置的物镜。对于沿光轴的焦距方向及沿光盘的半径方向的轨迹方向要高精度地控制光读取头所用的物镜的位置,以便将激光束正确地聚光在被旋转驱动的光盘记录面(轨迹)上。此外,最近,随着记录密度的提高,消除或抑制光盘弯曲造成的影响的必要性增强,从而产生了控制物镜倾斜的必要。传统的物镜驱动装置为了可以进行调焦控制、跟踪控制及倾斜控制,要用多根悬挂金属线弹性地支撑固定物镜的物镜架。此外,在物镜架上卷绕或安装有聚焦线圈、跟踪线圈及倾斜线圈,并使这些线圈部分地位于磁路的间隙内。在这样的结构中,传统的物镜驱动装置利用控制各线圈内流动的电流,可以微调物镜的位置及倾斜(参照特许文献1特开2001-93177号公告)。图11是特许文献2(特愿2003-111953号)所公开的物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另外,图12是拆下图11的物镜驱动装置的金属顶盖57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1及图12所示,物镜驱动装置具有底座51、物镜52、物镜架53、相对于底座51可摆动地支撑物镜架53的4根(只图示2根)悬挂金属线54、和固定在底座51上的一对轭铁55及固定在各轭铁55上的磁铁56。该物镜驱动装置被安装在未图示的光盘驱动器的光学底座上,从而构成光读取头。光学底座可以沿被导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半径方向(跟踪方向Tr)移动地被安装在导杆上。并且,在光学底座上安装有激光二极管、光检测器及规定的光学系统,是将来自激光二极管的激光通过物镜52照射在光盘上、并将其反射光导向光检测器的构造。如后所述,在物镜架53上卷绕有倾斜线圈、聚焦线圈及跟踪线圈,通过适当地控制这些线圈内流过的电流,物镜架53基于与轭铁55及磁铁56形成的磁场的关系,沿跟踪方向(Tr)倾斜移转(以与切线方向Tg平行的轴为旋转轴转动),并且沿跟踪方向(Tr)移动或者沿调焦方向(F)移动。物镜架53具有如图13所示的上侧部件60及如图14所示的下侧部件65。如图13所示,上侧部件60是大致正方形的板状(朝向下侧部件65的面呈大致四边形),在其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安装物镜的通孔61。另外,在上侧部件60的四角附近,在对称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插入轭铁55一部分的四个方形孔62。并且,轭铁55截面呈U字状,相对一面包括两个垂直方向的棒片。在上侧部件60上还在跟踪方向(Tr)两侧形成有用于固定悬挂金属线54的固定部63。并且,在上侧部件60的切线方向(Tg)两侧,在其端部附近沿切线方向突出地形成有用于卷绕跟踪线圈的4个第1钩部64。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下侧部件65具有呈大致正方形(朝向上侧部件60的面呈大致四边形)的板状部66、从该板状部66的一面向垂直方向突出的倾斜线圈架部67。板状部66的尺寸至少在切线方向(Tg)与上侧部件60相同。在板状部66的中央形成有用于通过激光的通孔69。并且,在板状部66的四角附近形成有用于插入轭铁55的一部分的四个方形孔。倾斜线圈架部67以不完全包围该方形孔的形状的方式形成。进而,在下侧部件65上,在其切线方向(Tg)两侧,且在其端部附近,沿切线方向突出地形成用于卷绕跟踪线圈的4个第2钩部68。上述的上侧部件60及下侧部件65被相互组合而构成物镜架53,但在将其组合之前,倾斜线圈70及聚焦线圈71按该顺序被卷绕在倾斜线圈架部67上。如图15所示,倾斜线圈70分别依次被缠绕在4个倾斜线圈架部67上。然后,将这些被缠绕的倾斜线圈70的4个倾斜线圈架部67作为单一的卷芯,缠绕聚焦线圈71。然后,在下侧部件65上缠绕倾斜线圈70及聚焦线圈71之后,将上侧部件60固定在下侧部件65上。在该组合的状态下,将该物镜架53整体当作聚焦线圈架部,则上侧部件60及下侧部件65的板状部66相当于凸缘。4个倾斜线圈架部67相当于卷芯如上所述。另外,使形成在上侧部件60的通孔61的中心轴与形成在下侧部件65的通孔67的中心轴相互一致。此外,使形成在上侧部件60上的4个第1钩部64与形成在下侧部件65上的4个第2钩部68相互面对并分别成对。第1钩部64及第2钩部68的对分别构成用于缠绕跟踪线圈的4个跟踪线圈架部。之后,如图15所示,在4个跟踪线圈架部上缠绕跟踪线圈72,并如图16所示那样安装物镜52。图16表示在缠绕线圈70、71及72,且安装了悬挂金属线54的物镜架53上,组合了轭铁55及磁铁56的状态。此外,磁铁56是两极磁化的磁铁。倾斜线圈70、聚焦线圈71及跟踪线圈72的端部与连接端子81、82、83连接。此时,如图16所示,在连接了聚焦线圈71及跟踪线圈72的端部的连接端子81、82上,还分别连接着以贯穿形成于上侧部件60上的固定部63的状态下而被固定在该固定部63上的悬挂金属线54的一端。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在连接着倾斜线圈70的连接端子上连接有引出线84。如图16所示,在引出线84贯穿固定部63并被固定后,被向下方弯曲并与被在物镜架53的下侧部件65上设置的倾斜线圈70用连接端子83连接。如从图16可以容易理解的那样,在由轭铁55及磁铁56形成的磁路的磁隙内分别配置了倾斜线圈70、聚焦线圈71及跟踪线圈72的一部分。因此,根据在各线圈内流动的电流,物镜架53移动、或倾斜移动。即,通过对各线圈内流动的电流的控制,可以进行倾斜控制、聚焦控制及跟踪控制。通常,就驱动器而言,要在悬挂金属线的其部填充阻尼剂,利用该方法如果不使用大量的阻尼剂,就不能获得适当的阻尼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在具备悬挂金属线的对称型物镜驱动装置的驱动器上,利用将阻尼剂配置在适当的位置来获得以少量的阻尼剂取得有效的阻尼的效果,并因此可以减低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得到一种物镜驱动装置(100),上述物镜驱动装置(100)具有固定物镜的物镜架(20);分别设在所述物镜架(20)的两侧且各自的一端固定在第1固定部(11)上的悬挂金属线(1);与上述物镜架(20)沿第1方向离开而设置、且具有支撑上述悬挂金属线(1)的另一端侧的两处的第2及第3固定部(12、13)的阻尼底座(10),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及第3固定部(12、13)之间的距离是上述第1及第3固定部(11、13)之间距离的1/5~2/5倍,且在上述第2固定部(12)上设有阻尼剂以柔软地支撑上述悬挂金属线(1)。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得到一种物镜驱动装置(100),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100)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撑上述物镜架(20)和上述阻尼底座(10)的轭铁底座(23),上述物镜架(20)在4处具有倾斜线圈(16)、卷绕其周围的聚焦线圈(17)、分别设在该各个线圈的外侧两端的两侧上的跟踪线圈(14),在上述轭铁底座(23)上具有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具有:固定物镜的物镜架;分别设在所述物镜架的两侧且各自的一端固定在第1固定部上的悬挂金属线;与所述物镜架沿第1方向离开而设置、且具有支撑所述悬挂金属线的另一端侧的两处的第2及第3固定部的阻尼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及第3固定部之间的距离是所述第1及第3固定部之间距离的1/5~2/5倍,且在所述第2固定部上设有阻尼剂以柔软地支撑所述悬挂金属线。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12-19 2003-4232781.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具有固定物镜的物镜架;分别设在所述物镜架的两侧且各自的一端固定在第1固定部上的悬挂金属线;与所述物镜架沿第1方向离开而设置、且具有支撑所述悬挂金属线的另一端侧的两处的第2及第3固定部的阻尼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及第3固定部之间的距离是所述第1及第3固定部之间距离的1/5~2/5倍,且在所述第2固定部上设有阻尼剂以柔软地支撑所述悬挂金属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撑所述物镜架和所述阻尼底座的轭铁底座,所述物镜架在4处具有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