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锅炉炉前给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022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垃圾焚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锅炉炉前给料装置;技术方案包括受料斗、拨料机、给料链板、输送链板、螺旋给料机、落料管、推进器,受料斗上宽下窄,拨料机设在受料斗的下部内,给料链板设在拨料机的下方,给料链板的下方设有第一通道,输送链板设在第一通道内,输送链板包括传送带和滚轮,第一通道远离给料链板的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二通道,并与第二通道相互连通,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连接端的尾部设置为上宽下窄,螺旋给料机设在第二通道内,输送链板远离给料链板的一端的斜上方设有推进器,第二通道远离第一通道的一端底部设有落料管,落料管为倾斜设置;解决了现有循环流化床垃圾给料系统给料不均匀的问题。匀的问题。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焚烧锅炉炉前给料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垃圾焚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焚烧锅炉炉前给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流化床燃烧是近30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技术分支。它继承了一般流化床燃烧固有的对燃料适应性强的优点,同时提高了流化速度、增加了物料循环回路。大量的物料被烟气带到炉膛上部燃烧,经过内、外循环的多个途径再返回炉膛下部,提高了炉膛上部的燃烧放热份额,增强了炉膛上下部之间的物料交换,使整个炉膛处于均匀的高温燃烧状态,确保烟气在高温区的有效停留时间,能保证垃圾各组分的充分燃尽,使有毒有害物质的分解破坏更为彻底;也防止了局部超温的出现,对常量污染物(SO2、NOx等)的控制也更为有效。
[0003]为了确保炉膛内物料持续均匀流化,国外主要通过将垃圾可燃组分制成“垃圾衍生燃料”(RDF)均匀颗粒来实现;国内技术则主要借助完善流化供风和原生垃圾给料系统,加速包括不可燃物在内的炉渣的排出,以及积极维持循环物料的平衡等手段,只需要辅之以对超大尺寸组分入炉的限制,来解决问题。这种炉型的开发,为焚烧技术和我国焚烧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004]目前国内使用的垃圾焚烧锅炉炉前给料时通常在受料斗上方由给料链板经拔料机运送到下一工序的过程中由于垃圾的堆积的不实、尺寸过大、相互纠缠等原因造成垃圾容易被堆积、挤压成团下落,时断时续,后续又没有物料打散装置,造成有时给料太多远远超过锅炉的焚烧量,断料时,时间又太长。造成结果如下:
[0005]1、没有物料时入炉时,炉膛温度降低、锅炉负荷下降,需消耗更多的辅助燃料来保证锅炉工况;
[0006]2、大团物料入炉时对锅炉流化床冲击很大,对锅炉流化不利。同时在大团物料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热,使炉膛压力迅速增大,造成给料口返烟(火)严重;
[0007]3、给料不均匀会造成锅炉燃烧不稳定,NOx、SO2、CO 、O2烟气含量波动范围大;影响垃圾焚烧量、锅炉出力、发电量及电厂效益;增加垃圾焚烧过程中的煤的掺入量;不利于控制炉膛中上部温度达850℃以上降低二恶英的生成;增大了尾部烟气处理设备的环保耗材的使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垃圾焚烧锅炉炉前给料装置,解决了现有循环流化床垃圾给料系统给料不均匀的问题。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0]一种垃圾焚烧锅炉炉前给料装置,包括受料斗、拨料机、给料链板、输送链板、推进器、螺旋给料机、落料管,所述受料斗上宽下窄,所述拨料机设在受料斗的下部内,所述给料
链板设在所述拨料机的下方,所述给料链板的下方设有第一通道,所述输送链板设在第一通道内,所述输送链板包括传送带和滚轮,所述第一通道远离给料链板的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二通道,并与第二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连接端的尾部设置为上宽下窄,所述螺旋给料机设在第二通道内,所述输送链板远离给料链板的一端的斜上方设有推进器,所述第二通道远离第一通道的一端底部设有落料管,所述落料管为倾斜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螺旋给料机为双螺旋给料机。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推进器通过导线连接有控制器。
[0013]进一步的,所述螺旋给料机的螺旋叶片的直径同第二通道的内径相同。
[0014]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通过在给料链板的下方设置输送链板,在物料输送的过程中在输送链板与炉膛之间设置螺旋给料机,同时在螺旋给料机的上方设置推进器,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配合螺旋给料机的螺旋叶片推进物料,从而实现给料更加均匀,减轻了物料对床的冲击,优化了流化床的流化状态,减轻了锅炉正压反火的现象,具体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016](1)有利于锅炉稳定燃烧,降低CO 、O2烟气含量,减小NOx、SO2的波动范围:
[0017]锅炉给料量稳定,可使单位时间使物料入炉量逐于稳定,锅炉单位时间内焚烧垃圾量逐于稳定,单位时间内产生的NOx、SO2量逐于稳定,使NOx、SO2产生量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波动范围变小;给料量的稳定,使锅炉配风更容易趋于合理,使物料过剩时产生的CO较少,使断料时过剩的O2量降低;
[0018](3)提高垃圾焚烧量,增大发电量,创造效益:
[0019]锅炉给料量稳定,在不超过垃圾锅炉垃圾焚烧最高值的情况下,提高垃圾的入炉量,提高锅炉垃圾焚烧量,增大锅炉出力,从而增加发电量,为单位创造更多效益;
[0020](4)降低垃圾焚烧过程中的掺煤量:
[0021]锅炉给料量稳定,缩短了锅炉燃烧断料的时间,需要辅助燃料提供热量的时间缩短,垃圾自身放热量在给料完全稳定的情况下,能够支持锅炉正常运行,所以给料量的稳定能够相应减少锅炉辅助燃烧(煤)的掺入量;
[0022](5)利于控制炉膛中上部温度达850℃以上降低二恶英的生成:
[0023]由于垃圾的密度比较轻,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风速较大,使垃圾主要在炉膛的中上部燃烧,垃圾焚烧量的增大有利于炉膛中上部温度稳定在850℃以上从而使锅炉烟气在高温环境下达到2s从而达到降低二恶英的生成的目的;
[0024](6)有利于尾部烟气处理设备的稳定运行降低环保耗材的使用量、节省费用:
[0025]NOx、SO2产生量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波动范围变小就会使烟气处理污染物的耗材设定值降低;从而降低各种环保耗材的总消耗量、节省了电厂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7]图1为本技术所述垃圾焚烧锅炉炉前给料装置(推进器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所述垃圾焚烧锅炉炉前给料装置(推进器伸长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受料斗;2—拨料机;3—给料链板;4—输送链板;5—螺旋给料机;6—落料管;7—推进器;8—控制器;9—第一通道;10—第二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003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锅炉炉前给料装置,包括受料斗1、拨料机2、给料链板3、输送链板4、螺旋给料机5、落料管6、推进器7,该受料斗1的形状为上宽下窄,拨料机2设在受料斗1的下部内,给料链板3设在拨料机2的下方,给料链板3的下方设有第一通道9,输送链板4设在第一通道9内,输送链板4包括传送带和滚轮,第一通道9远离给料链板3的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二通道10,并与第二通道10相互连通,第一通道9与第二通道10的连接端的尾部设置为上宽下窄,螺旋给料机5设在第二通道10内,输送链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焚烧锅炉炉前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受料斗、拨料机、给料链板、输送链板、推进器、螺旋给料机、落料管,所述受料斗上宽下窄,所述拨料机设在受料斗的下部内,所述给料链板设在所述拨料机的下方,所述给料链板的下方设有第一通道,所述输送链板设在第一通道内,所述输送链板包括传送带和滚轮,所述第一通道远离给料链板的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二通道,并与第二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连接端的尾部设置为上宽下窄,所述螺旋给料机设在第二通道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祥义王欢郎鹏德郎秀荣杨荣青韩兆强尚群梁华
申请(专利权)人:忻州市洁晋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