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热仓和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988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热仓和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包括舱体和舱门所述舱门转动连接在所述舱体上,所述舱门可与舱体形成一个封闭空间,所述舱体包括钢结构框架;耐火砖,用于固定链接在钢结构框架上;第一保温毡,用于覆盖在所述耐火砖的外部;其中,所述舱体顶部设有换热装置,所述胶囊型压力容器、蒸汽上升管、冷凝下降管、补水管、第二保温毡,其中,所述第二保温毡覆盖在所述胶囊型压力容器形成保温面,所述胶囊型压力容器下表面为换热面,所述胶囊型压力容器内装有饱和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熔融钢渣的辐射热利用,节能的同时,降低高温对辊压破碎机的损坏程度,延长辊压破碎机的寿命,降低设备检修率。降低设备检修率。降低设备检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热仓和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渣余热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取热仓和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每生产1吨钢约产生0.12~0.14吨的钢渣,2019年我国钢渣产生量约为1.1亿吨,钢渣余热利用几乎为0,造成巨大的能量浪费。
[0003]钢渣辊压破碎有压热闷工艺技术,在我国实现了钢渣处理的连续化、设备化和自动化,通常熔融钢渣在进入辊压破碎机前仍具有约 1500℃的高温,但钢渣温度在1200℃左右即满足入辊压破碎机的作业要求,从1500℃到1200℃,有300℃的温差,具有很高的余热回收潜力。
[0004]因此,如何实现熔融钢渣的辐射热的回收利用,且降低高温对辊压破碎机的损坏程度,延长辊压破碎机的寿命成为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何对高温钢渣进行降温,同时进行热量回收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利用钢渣余热的方法用取热仓和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取热仓,包括舱体和舱门所述舱门转动连接在所述舱体上,所述舱门可与舱体形成一个封闭空间,所述舱体包括钢结构框架;耐火砖,用于固定链接在钢结构框架上;第一保温毡,用于覆盖在所述耐火砖的外部;其中,所述舱体顶部设有换热装置,所述胶囊型压力容器、蒸汽上升管、冷凝下降管、补水管、第二保温毡,其中,所述第二保温毡覆盖在所述胶囊型压力容器形成保温面,所述胶囊型压力容器下表面为换热面,所述胶囊型压力容器内装有饱和水。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毡和第二保温毡采用岩棉或矿渣棉,所述耐火砖的导热系数小于1.5,所述耐火砖采用高铝砖或刚玉砖。
[0009]一种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移动底座;以及活动连接在所述移动底座上方的渣罐;其中,所述移动底座顶部通过支柱固定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滑动连接有升降柱,所述取热仓内设有驱动部,所述升降柱上端与所述渣罐固定、下端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柱在支撑板上升降。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固定连接在取热仓外壁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升降柱下端与所述凸轮外表面贴合滑动,所述移动底座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转轴的支撑部件。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一滚轮;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滚轮相贴合对应的第二滚轮;其中,所述第二滚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底座上。
[0012]优选的,所述移动底座包括多个密封腔体,多个所述密封腔体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上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推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密封腔体和压板相抵,所述移动底座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穿过移动底座底壁且向下延伸,且所述支撑杆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有卡头,所述支撑杆上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活塞和空腔底部内壁相抵,所述压板与所述凸轮外表面相抵,所述密封腔体与所述空腔之间通过密封管道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密封管道上设有单向阀,所述空腔上设有泄气阀。
[0014]优选的,所述升降柱上端固定连接有底托,所述底托远离所述升降柱的一端与所述渣罐相抵。
[0015]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底部滑动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上开设通槽,所述升降柱滑动连接在所述通槽内,所述升降柱底部侧壁设有卡槽,所述通槽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卡块,所述支撑板底部规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与卡板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取热仓内壁固定连接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板相抵。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钢渣余热的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将熔融钢渣在渣罐内,并通过取热舱以及在取热舱顶部增加破碎犁、胶囊型压力容器和汽包可以实现熔融钢渣的辐射热利用,节能的同时,降低高温对辊压破碎机的损坏程度,延长辊压破碎机的寿命,降低设备检修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利用钢渣余热的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取热仓和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取热仓和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取热舱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取热仓和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取热仓和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的图2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取热仓和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的图6中C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熔融钢渣处理破渣犁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9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熔融钢渣处理破渣犁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7]图10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熔融钢渣处理破渣犁图8中D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熔融钢渣处理破渣犁图8中E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01、渣罐;2、辊压破碎机;3、汽包;4、取热舱;5、行车;6、钢渣运输装置;401、钢结构框架;402、第一保温毡;403、耐火砖;404、第一电机;405、转轴;406、凸轮;407、第一滚轮; 408、第二滚轮;409、胶囊型压力容器;4091、第二保温毡;410、蒸汽上升管;411、冷凝下降管;412、补水管;413、凸起;414、卡板;415、通槽;417、卡块;418、卡槽;419、第三弹簧;420、挡块;601、移动底座;603、支柱;604、支撑板;608、升降柱;609、底托;7、密封腔体;701、
第一活塞;702、推杆;703、第一弹簧; 704、压板;705、密封管道;7051、单向阀;706、空腔;707、第二活塞;708、支撑杆;709、卡头;710、第二弹簧;8、泄气阀;9、配重平台;901、连接部;902、箱体;903、第二电机;904、输出轴; 905、卷扬机;906、钢丝绳;907、限位板;908、齿条;909、滑轮组;910、犁轴;911、传动套筒;912、销轴;913、齿轮;914、第二圆锥齿轮;915、第一圆锥齿轮;916、固定套;917、连杆;918、第一链轮;919、链条;920、第二链轮;921、犁头;922、滑块;923、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热仓,包括舱体和舱门,所述舱门转动连接在所述舱体上,所述舱门可与舱体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包括钢结构框架(401);耐火砖(403),用于固定链接在钢结构框架(401)上;第一保温毡(402),用于覆盖在所述耐火砖(403)的外部;其中,所述舱体顶部设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胶囊型压力容器(409)、蒸汽上升管(410)、冷凝下降管(411)、补水管(412)、第二保温毡(4091),其中,所述第二保温毡(4091)覆盖在所述胶囊型压力容器(409)形成保温面,所述胶囊型压力容器(409)下表面为换热面,所述胶囊型压力容器(409)内装有饱和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热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毡(402)和第二保温毡(4091)采用岩棉或矿渣棉,所述耐火砖(403)的导热系数小于1.5,所述耐火砖(403)采用高铝砖或刚玉砖。3.一种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取热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包括移动底座(601);以及活动连接在所述移动底座(601)上方的渣罐(101);其中,所述移动底座(601)顶部通过支柱(603)固定连接支撑板(604),所述支撑板(604)上滑动连接有升降柱(608),所述取热仓内设有驱动部,所述升降柱(608)上端与所述渣罐(101)固定、下端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柱(608)在支撑板(604)上升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固定连接在取热仓外壁的第一电机(404),所述第一电机(40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05),所述转轴(405)上固定连接有凸轮(406),所述升降柱(608)下端与所述凸轮(406)外表面贴合滑动,所述移动底座(601)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转轴(405)的支撑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405)上的第一滚轮(407);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滚轮(407)相贴合对应的第二滚轮(408);其中,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桐闾文孙健杜昱樊张宇朱晓华李惊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