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体的柔性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957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夹持装置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棒体的柔性夹持装置,包括左顶杆、收纳左顶杆的左基座、右顶杆、收纳右顶杆的右基座和动力输入单元,左顶杆和右顶杆靠拢后起到夹持棒体首尾两端的作用,其中重点优化左顶杆,左顶杆通过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轴承可以稳定地执行伸缩和自旋两个动作(带动棒体旋转辅助完成后续工艺),虽然左顶杆需要沿轴向移动,但是左顶杆被第一第二轴套全面包裹后仍然可以保持精准前进和定位,由于右顶杆仅仅需要被动旋转,所以右顶杆简单设置轴承即可。在左顶杆伸缩顶紧棒体时,左顶杆受力后弹簧被压缩实现缓冲,可以有效地保护棒体。可以有效地保护棒体。可以有效地保护棒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体的柔性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夹持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棒体的柔性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需要加工棒体形状的零件时,会将零件夹持固定,零件可以被夹持的部分有首尾的端部或周向的侧面。我司于2017年申请了专利名为内膜管状纳米电导体电热膜电热管的镀膜方法、申请号为2017103993556的方案,为了实现电热管的镀膜,需要将电热管输送至喷涂设备的下方,辅以高温,往复喷涂多次最终完成该步骤的工艺。其中需要一种既能夹持电热管,又能旋转电热管的装置,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公开相关的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体的柔性夹持装置,在夹持电热管之后还能旋转电热管。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棒体的柔性夹持装置,包括:左顶杆和左基座,所述左顶杆的一端插入在所述左基座内,所述左顶杆的一端作为运动输入端,所述左顶杆的另一端作为运动输出端用于连接棒体,左顶杆在左基座内部的位置划分为前中后三段,所述左顶杆的中间段设有第一轴套将左顶杆包裹,所述左顶杆的前后两段分别设置第二轴套将左顶杆包裹,两个第二轴套的内侧同时包裹第一轴套的前后两段,两个第二轴套与所述左基座之间均设有轴承,所述左顶杆包括两段不同的杆身,两个杆身之间可相对滑动并且两个杆身之间设有弹簧用于复位;右顶杆和右基座,所述右顶杆的一端插入在所述右基座内,所述右顶杆与所述右基座之间设置有一对轴承使得所述右顶杆能够被动旋转,所述右顶杆和所述左顶杆的轴心线共线;电机和承载所述电机的移动平台,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左顶杆的输入端驱动所述左顶杆旋转,所述移动平台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左顶杆的轴心线。
[000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左顶杆包括两条相互嵌套的大小直径不同的圆管,两条圆管的内部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右顶杆为一条光杆。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左顶杆靠近右顶杆的一端设置有圆锥,所述右顶杆靠近左顶杆的一端设置有圆锥,通过两个圆锥顶紧棒体的首尾两端。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圆锥通过磁铁可拆卸地连接左顶杆或右顶杆。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轴套为圆筒状,所述第二轴套的外侧为阶梯轴状、内侧为阶梯孔状,第二轴套的较宽的内侧用于夹持第一轴套,第二轴套的较窄的内侧用于夹持做顶杆,第二轴套较窄的外侧插入轴承。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动平台为丝杆传动机构。
[001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左顶杆和右顶杆靠拢后起到夹持棒体首尾两端的作用,其中重点优化左顶杆,左顶杆通过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轴承可以稳定地执行伸缩和自旋两个动作(带动棒体旋转辅助完成后续工艺),虽然左顶杆需要沿轴向移动,但是左顶
杆被第一第二轴套全面包裹后仍然可以保持精准前进和定位,由于右顶杆仅仅需要被动旋转,所以右顶杆简单设置轴承即可。在左顶杆伸缩顶紧棒体时,左顶杆受力后弹簧被压缩实现缓冲,可以有效地保护棒体。该方案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一种实施例下夹持装置的结构图;
[0012]图2是一种实施例下左顶杆和左基座的结构图;
[0013]图3是一种实施例下右顶杆和右基座的结构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11、左顶杆;12、左基座;13、第一轴套;14、第二轴套;21、右顶杆;22、右基座;30、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6]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棒体的柔性夹持装置,包括左顶杆11、左基座12、右顶杆21、右基座22和动力输入单元。所述左顶杆11的一端插入在所述左基座12内,所述左顶杆11的一端作为运动输入端,所述左顶杆11的另一端作为运动输出端用于连接棒体,所述右顶杆21的一端插入在所述右基座22内。图2和图3中为了展示顶杆和基座的连接处,将基座的单侧剖开展示。
[0017]左顶杆11在左基座12内部的位置划分为前中后三段,所述左顶杆11的中间段设有第一轴套13将左顶杆11包裹,所述左顶杆11的前后两段分别设置第二轴套14将左顶杆11包裹,两个第二轴套14的内侧同时包裹第一轴套13的前后两段,两个第二轴套14与所述左基座12之间均设有轴承30。所述左顶杆11包括两段不同的杆身,两个杆身之间可相对滑动并且两个杆身之间设有弹簧用于复位,比如说左顶杆11受压后会适当缩短,当撤去外力后左顶杆11又恢复原长。所述右顶杆21与所述右基座22之间设置有一对轴承30使得所述右顶杆21能够被动旋转,所述右顶杆21和所述左顶杆11的轴心线共线。运动输入单元包括电机和承载所述电机的移动平台,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左顶杆11的输入端驱动所述左顶杆11旋转,所述移动平台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左顶杆11的轴心线。
[0018]左顶杆11和右顶杆21靠拢后起到夹持棒体首尾两端的作用,其中重点优化左顶杆11,左顶杆11通过第一轴套13、第二轴套14和轴承30可以稳定地执行伸缩和自旋两个动作(带动棒体旋转辅助完成后续工艺),虽然左顶杆11需要沿轴向移动,但是左顶杆11被第一第二轴套14全面包裹后仍然可以保持精准前进和定位,由于右顶杆21仅仅需要被动旋转,所以右顶杆21简单设置轴承30即可。在左顶杆11伸缩顶紧棒体时,左顶杆11受力后弹簧被压缩实现缓冲,可以有效地保护棒体。该方案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0019]该夹持装置具体应用在机床上是,棒体掉落支撑平台后正好位于两个顶杆之间,然后两个顶杆夹持棒体并驱动棒体旋转,喷镀单元往棒体上喷镀镀层。
[0020]作为优选,所述左顶杆11包括两条相互嵌套的大小直径不同的圆管,两条圆管的内部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右顶杆21为一条光杆。图2中可以看到较小直径的圆管插入在左基座12内。
[0021]作为优选,所述左顶杆11靠近右顶杆21的一端设置有圆锥,所述右顶杆21靠近左顶杆11的一端设置有圆锥,通过两个圆锥顶紧棒体的首尾两端。通过圆锥的尖端方便顶紧和辅助定位棒体。进一步,所述圆锥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比如圆锥通过磁铁可拆卸地连接左顶杆11或右顶杆21),方便针对不同的棒体更换不同的圆锥。图3中可以看到右顶杆21的左端有六角圆槽,这个六角圆槽便是用于收纳圆锥的连接部,类似可更换刀头的螺丝刀。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套13为圆筒状,所述第二轴套14的外侧为阶梯轴状、内侧为阶梯孔状,第二轴套14的较宽的内侧用于夹持第一轴套13,第二轴套14的较窄的内侧用于夹持做顶杆,第二轴套14较窄的外侧插入轴承30。所述移动平台为丝杆传动机构,此时动力输入单元有两个电机,一个用于直接连接左顶杆11驱动其旋转,另一个通过丝杆传动机构连接第一个电机的支架,推动支架从而推动第一个电机沿左顶杆11的轴心线方向移动,类似现有技术中的双轴线性传动机构。
[0023]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体的柔性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顶杆和左基座,所述左顶杆的一端插入在所述左基座内,所述左顶杆的一端作为运动输入端,所述左顶杆的另一端作为运动输出端用于连接棒体,左顶杆在左基座内部的位置划分为前中后三段,所述左顶杆的中间段设有第一轴套将左顶杆包裹,所述左顶杆的前后两段分别设置第二轴套将左顶杆包裹,两个第二轴套的内侧同时包裹第一轴套的前后两段,两个第二轴套与所述左基座之间均设有轴承,所述左顶杆包括两段不同的杆身,两个杆身之间可相对滑动并且两个杆身之间设有弹簧用于复位;右顶杆和右基座,所述右顶杆的一端插入在所述右基座内,所述右顶杆与所述右基座之间设置有一对轴承使得所述右顶杆能够被动旋转,所述右顶杆和所述左顶杆的轴心线共线;电机和承载所述电机的移动平台,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左顶杆的输入端驱动所述左顶杆旋转,所述移动平台的移动方向平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福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泰亿诺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