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制粒机的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935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制粒机的下料装置,包括混合搅拌罐体,混合搅拌罐体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搅拌腔体和锥形出料腔,锥形出料腔与混合搅拌罐体底部外侧的出料管相连接,第一转轴上从上往下依次均匀的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搅拌叶片,第二转轴上从上往下依次均匀的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下方的第二转轴上从上往下依次均匀的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第三搅拌叶片,第三搅拌叶片下方的第二转轴上从上往下依次均匀的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第四搅拌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混合制粒机的下料装置,通过多级搅拌混合的作用,事先对物料进行混合处理,方便后期制粒机的加工使用,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可以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制粒机的下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制粒机的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制粒机主要由喂料、搅拌、制粒、传动及润滑系统等组成,在制药、化工、食品工业广泛应用。制粒机可分为饲料制粒机和生物质能源制粒机。制粒机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下料装置,但是现有技术中下料方式一般为人为投料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没有起到预先混合的作用,使得后期制粒机的生产效率较为低下。
[0003]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混合制粒机的下料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制粒机的下料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混合制粒机的下料装置,包括混合搅拌罐体,混合搅拌罐体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搅拌腔体和锥形出料腔,锥形出料腔与混合搅拌罐体底部外侧的出料管相连接,混合搅拌罐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搅拌电机,第一搅拌电机的驱动轴与下方的第一转轴驱动连接设置,第一转轴上从上往下依次均匀的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搅拌叶片,混合搅拌罐体顶部的中间位置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搅拌电机,第二搅拌电机的驱动轴与下方的第二转轴驱动连接设置,第二转轴上从上往下依次均匀的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下方的第二转轴上从上往下依次均匀的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第三搅拌叶片,第三搅拌叶片下方的第二转轴上从上往下依次均匀的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第四搅拌叶片,混合搅拌罐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脚垫。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混合搅拌罐体的顶部右侧沿着竖直方向连接设置有第一进料管,混合搅拌罐体的顶部左侧沿着竖直方向连接设置有第二进料管。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和第三搅拌叶片均为条状结构设置,第四搅拌叶片螺旋状结构设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搅拌叶片的长度小于第三搅拌叶片的长度。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第二搅拌叶片之间的分布密度大于相邻第三搅拌叶片之间的分布密度。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搅拌叶片的末端通过第一转接块连接设置有第一清洁毛刷,第三搅拌叶片的末端通过第二转接块连接设置有第二清洁毛刷。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混合搅拌罐体上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透视窗。
[0014]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5]本技术一种混合制粒机的下料装置,通过多级搅拌混合的作用,事先对物料进行混合处理,方便后期制粒机的加工使用,可以提高加工效率;通过清洁毛刷的结构设置,可以减少混合搅拌罐体内壁上的物料残留,提高物料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一种混合制粒机的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0020]1 混合搅拌罐体
ꢀꢀꢀꢀꢀꢀꢀꢀꢀ
2 第一搅拌电机
[0021]3 阀门
ꢀꢀꢀꢀꢀꢀꢀꢀꢀꢀꢀꢀꢀꢀꢀꢀꢀ
4 第一进料管
[0022]5 第二搅拌电机
ꢀꢀꢀꢀꢀꢀꢀꢀꢀ
6 第二转轴
[0023]7 第二进料管
ꢀꢀꢀꢀꢀꢀꢀꢀꢀꢀꢀ
8 第一转轴
[0024]9 搅拌腔体
ꢀꢀꢀꢀꢀꢀꢀꢀꢀꢀꢀꢀꢀ
10 第一搅拌叶片
[0025]11 第二搅拌叶片
ꢀꢀꢀꢀꢀꢀꢀꢀ
12 第一转接块
[0026]13 第一清洁毛刷
ꢀꢀꢀꢀꢀꢀꢀꢀ
14 透视窗
[0027]15 第三搅拌叶片
ꢀꢀꢀꢀꢀꢀꢀꢀ
16 第二转接块
[0028]17 第二清洁毛刷
ꢀꢀꢀꢀꢀꢀꢀꢀ
18 锥形出料腔
[0029]19 支撑杆
ꢀꢀꢀꢀꢀꢀꢀꢀꢀꢀꢀꢀꢀꢀ
20 固定脚垫
[0030]21 出料管
ꢀꢀꢀꢀꢀꢀꢀꢀꢀꢀꢀꢀꢀꢀ
22 第四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
[0034]如图1所示,
[0035]一种混合制粒机的下料装置,包括混合搅拌罐体1,混合搅拌罐体1内从上往下依
次设置有搅拌腔体9和锥形出料腔18,锥形出料腔18与混合搅拌罐体1底部外侧的出料管21相连接,混合搅拌罐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搅拌电机2,第一搅拌电机2的驱动轴与下方的第一转轴8驱动连接设置,第一转轴8上从上往下依次均匀的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搅拌叶片10,混合搅拌罐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搅拌电机5,第二搅拌电机5的驱动轴与下方的第二转轴6驱动连接设置,第二转轴6上从上往下依次均匀的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搅拌叶片11,第二搅拌叶片11下方的第二转轴6上从上往下依次均匀的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第三搅拌叶片15,第三搅拌叶片15下方的第二转轴6上从上往下依次均匀的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第四搅拌叶片22,混合搅拌罐体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19,支撑杆19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脚垫20。
[0036]优选的,混合搅拌罐体1的顶部右侧沿着竖直方向连接设置有第一进料管4,混合搅拌罐体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制粒机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搅拌罐体(1),所述混合搅拌罐体(1)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搅拌腔体(9)和锥形出料腔(18),所述锥形出料腔(18)与混合搅拌罐体(1)底部外侧的出料管(21)相连接,所述混合搅拌罐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搅拌电机(2),所述第一搅拌电机(2)的驱动轴与下方的第一转轴(8)驱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一转轴(8)上从上往下依次均匀的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搅拌叶片(10),所述混合搅拌罐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搅拌电机(5),所述第二搅拌电机(5)的驱动轴与下方的第二转轴(6)驱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二转轴(6)上从上往下依次均匀的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搅拌叶片(11),所述第二搅拌叶片(11)下方的第二转轴(6)上从上往下依次均匀的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第三搅拌叶片(15),所述第三搅拌叶片(15)下方的第二转轴(6)上从上往下依次均匀的连接设置有若干个第四搅拌叶片(22),所述混合搅拌罐体(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19),所述支撑杆(19)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脚垫(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制粒机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搅拌罐体(1)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红涛谷欣
申请(专利权)人:特素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