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光盘种类的方法和光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8898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使用光传感器判定光盘的种类的光盘种类判定方法。在能选择安装CD10和/或DVD20、以及以能超高密度地记录和/或重放信息信号的比CD10和/或DVD20密度更高的超高密度光盘30的光盘装置50A内,来自设置在光传感器内的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通过物镜照射到各种光盘上,利用从各个信号面反射回来的光,来判定各个光盘种类,在采用发射比用于照射超高密度光盘30的激光波长长的激光,用CD10和/或DVD20用的光传感器51判定各个光盘种类时,仅把装入的光盘判定是超高密度光盘30时,才使超高密度光盘用的光传感器52始启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装在光盘装置内的光传感器(pickup)判定光盘种类的光盘种类判定方法和光盘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光盘多用于把图象信息、声音信息、计算机数据等的信息信号,以很高的密度记录在圆盘状的盘基板上以螺旋状或同心圆状所形成的轨道上,而且使记录的轨道重放时可以高速读取数据。而光盘主要有专用重放型和可记录重放型两大类。其中重放专用型光盘是把树脂材料采用喷射成形的方法,在圆盘状的盘基板上用凹凸的位串把轨道形成螺旋状或同心圆状,在此凹凸状的位串上制成铝等的反射膜,形成信号面。另一方面,可记录重放型光盘是把树脂材料采用喷射成形的方法,在圆盘状的盘基板上用凹凸的纹槽和纹间平面把轨道预形成螺旋状或同心圆状,在这些纹槽和纹间平面上顺序制成记录膜、反射膜,形成信号面。重放专用型光盘是把从设置在光盘装置内沿光盘直径方向自由移动的光传感器,通过物镜所射出的重放用激光束照射到信号面上,用光探测器检测从信号面反射回来的光进行重放。另外可记录重放型的光盘是把从设置在光盘装置内沿光盘直径方向自由移动的光传感器,通过物镜射出的记录用激光束照射到信号面上,然后用与上述相同的重放用激光束使已记录了的信号面重放。在上述的光盘中CD(Compact Disc)有预先记录音乐信息的重放专用CD、预先记录了计算机数据重放专用的CD-ROM(CD-Read OnlyMemory)、只可以记录1次信息信号的记录重放的CD-R(CD-Recordable)等,这些光盘用盘基板厚度为1.2mm的单一的盘基板作为CD使用。另一方面,比CD记录密度更高的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有用于重放数字化压缩图象和声音的重放专用DVD、用于预先记录计算机数据的重放专用的DVD-ROM(DVD Read Only Memory)、只可以记录1次信息信号的可记录重放DVD-R(DVD-Recordable)、可以多次记录信息信号的可记录重放DVD-RW(DVD-Re recordable)、DVD-RAM(DVD-Random Accdss Memory DVD-Writable)等,这些光盘用两层盘基板厚度为0.6mm的盘基板贴合在一起作为CD使用。最近为了实现使光盘具有更高密度,正在致力于开发比CD、DVD具有超高密度记录和/或重放信息信号的超高密度光盘。图13(a)~(c)为示意表示CD、DVD、超高密度光盘分别在光盘装置内重放情况的图。形成于光盘上的信号面如上所述有重放专用型和可记录重放型,在下面的说明中,对在检测光盘种类时信号面与使用重放用激光束的关系,以重放时为中心进行说明。首先图13(a)所示的CD(Compact Disc)10采用透明树脂制成直径120mm、中心孔的孔径15mm、圆盘基板厚度1.2mm的透明圆盘基板11,在此透明圆盘基板11上加宽轨道间距(节距)形成信号面12,在信号面12上覆盖保护膜13。对上述CD10用光盘装置内的光传感器(图中未表示)重放时,用0.45数值孔径(NA)的物镜OBL1聚光的波长780nm的激光束L1,从透明圆盘基板11的激光束入射面11a照射信号面12,用被此信号面12反射回来的光使信号面12重放。在透明圆盘基板11一侧形成的信号面12位于距透明圆盘基板11激光束入射面11a约1.2mm处,而且在此信号面12上,使来自0.45数值孔径(NA)的物镜OBL1的激光束L1聚焦时,物镜OBL1和透明圆盘基板11的激光入射面11a之间的焦点距离WD1约为1mm。而图13(b)所示的DVD 20分别采用透明树脂制成直径120mm、中心孔的孔径15mm、圆盘基板厚度0.6mm的透明圆盘基板21和用树脂材料制成的补强圆盘基板24,把两个圆盘基板21、24彼此粘合,形成圆盘基板总厚1.2mm。此时在此透明圆盘基板21上信号面22形成比CD10窄的轨道间距,通过粘接材料层23把补强用的圆盘基板24粘在信号面22上。对上述DVD 20用光盘装置内的光传感器(图中未表示)重放时,用0.6数值孔径(NA)的物镜OBL2聚光的波长635nm的激光束L2,从透明圆盘基板21的激光束入射面21a照射信号面22,用被此信号面22反射回来的光使信号面22重放。在透明圆盘基板21上形成的信号面22位于距透明圆盘基板21激光束入射面21a约0.6mm处,而且在此信号面22上,使来自0.6数值孔径(NA)的物镜OBL2的激光束L2聚焦时,物镜OBL2和透明圆盘基板21的激光入射面21a之间的焦点距离WD2约为1mm。图13(c)所示的超高密度光盘30如上所述现在还处于研究阶段,确定了大体的方法。按照此方法,超高密度光盘30采用树脂制成直径120mm、中心孔的孔径15mm、圆盘基板厚度约1.1~1.0mm的圆盘基板31,而且形成厚度约0.1~0.2mm、直径120mm、中心孔径略大于15mm的用透明树脂膜制成的透明树脂膜基板34,两基板31、34彼此粘合,形成圆盘基板总厚度1.2mm。此时在圆盘基板31的一面31a上形成一层轨道间距比DVD更窄的信号面32,在此信号面32一侧通过透明粘接层33粘接上厚度约0.1~0.2mm的透明树脂膜基板34。超高密度光盘30信号方式之一是从半径22mm向内侧23mm范围设定有导入区域(予记录区域),在此导入区域内预先记录光盘制造信息、光盘格式信息等,而且在导入区域的外圆周一侧从半径23mm起横跨59mm范围设定为使用者需要的记录重放区域。此时记录重放区域的轨道间距设定为0.32μm,此轨道间距约一半的宽度是纹槽,其余的宽度是纹间平面,从光传感器方向看光盘,把距光传感器近的部分定义为纹槽,把距光传感器远的部分定义为纹间平面,然后是对纹槽进行信息的记录。此时用于以上述方式记录信息的调制方式采用称为2T的“1,7PP”调制方式,使用经改变的(1,7)RLL代码,记录最小信息的最短标记长从0.14μm到0.17μm之间,随超高密度光盘30的记录容量而变,直径12cm的光盘单面记录容量从27GB到30GB。此外超高密度光盘30其他的信号方式有称为纹间平面纹槽方式的方式,从光传感器方向看光盘,距光传感器近的部分上形成轨道宽0.32μm的纹槽,距光传感器远的部分上形成轨道宽0.32μm的纹间平面,然后是对纹槽和纹间平面进行信息的记录。此时用于以上述方式记录信息的调制方式采用称为2T的“1,7PP”调制方式,使用经改变的(1,7)RLL代码,或使用称为3T的“D8/15调制”,记录最小信息的最短标记长在0.14μm到0.17μm之间,直径12cm的光盘单面记录容量从27GB到30GB。适用于上述各种信号方式的超高密度光盘30中,信息记录层有多层,仅仅是使超高密度光盘用的光传感器焦点位置在各信息记录层之间移动,即使不把超高密度光盘30反转也能进行记录重放,对2层型、3层型、4层型的信息记录层进行了研究。把上述的超高密度光盘30用光盘装置内的光传感器(图中未表示)进行重放时,用0.7~0.85数值孔径(NA)的物镜OBL3聚光的波长400nm的激光束L3,从透明树脂膜基板34的激光束入射面34a照射到圆盘基板31上形成的信号面32,用被此信号面32反射回来的光使信号面32重放。在圆盘基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光盘装置能选择性地安装从激光束入射面到信号面的厚度为第1厚度的第1光盘和从激光束入射面到信号面的厚度为比所述第1厚度小的第2厚度的第2光盘,该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利用具有第1焦点距离、记录和/或重放所述第1 光盘的第1光传感器对安装的所述光盘是所述第1光盘还是第2光盘进行判定;在所述光盘被判定为所述第1光盘的情况下,继续驱动所述第1光传感器,在所述光盘被判定为所述第2光盘的情况下,启动具有比所述第1焦点距离小的第2焦点距离、记录和/或重 放所述第2光盘的第2光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11-16 351890/2001;JP 2002-6-28 190566/20021.一种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光盘装置能选择性地安装从激光束入射面到信号面的厚度为第1厚度的第1光盘和从激光束入射面到信号面的厚度为比所述第1厚度小的第2厚度的第2光盘,该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利用具有第1焦点距离、记录和/或重放所述第1光盘的第1光传感器对安装的所述光盘是所述第1光盘还是第2光盘进行判定;在所述光盘被判定为所述第1光盘的情况下,继续驱动所述第1光传感器,在所述光盘被判定为所述第2光盘的情况下,启动具有比所述第1焦点距离小的第2焦点距离、记录和/或重放所述第2光盘的第2光传感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聚焦错误信号判定是所述第1光盘还是所述第2光盘。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泽昭速水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