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进出多功能过滤机构及相应高效大型厢式压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840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向进出多功能过滤机构及相应高效大型厢式压滤机;该过滤机构,包括首尾单面滤板、双向进出滤板、多功能过料配板、成套滤布、夹布分料器、孔端唇形密封圈、滤板支撑拉手、各进出功能外接管路;创新方案要点是:采取双孔双向并联进料方式、单孔双向暗流出液方式、单孔轮换进高压水或气洗涤、反吹、吹干方式,滤板及其配板设置各种功能孔,并增设机尾移动式高压软管。高效大型厢式压滤机,使用该过滤机构,同时相应改进相关的止推板和压紧板进出孔;物料同时通过双进料总通道双向快速均匀分流到滤室,滤液从单孔双向暗流总通道两头快速流出;综合解决了单向并联进料较慢且不够均匀、单向暗流出液较慢等多种技术难题,成效显著。成效显著。成效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进出多功能过滤机构及相应高效大型厢式压滤机


[0001]本技术属于大型厢式压滤机(专利分类号B01D25/12)
,涉及一种双向进出大型厢式过滤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压滤机,是一种多滤室间歇性操作的加压过滤设备,夹着滤布的相邻滤板的凹部构成滤室;厢式压滤机,是由多块厢式滤板、滤布和配板相间排列构成滤室的过滤设备;大型压滤机,是指有效过滤面积750 m
²
以上、滤板尺寸2000mm
×
2000mm、长度13m以上(超过国际标准集装箱长度)的压滤机;主要由机架、压紧机构、厢式过滤机构、拉板机构、洗布机构、接液翻板机构、液压驱动机构、PLC程控系统等部分组成;适用于各种悬浮液的固液分离。
[0003]厢式过滤机构,是压滤机的核心机构,主要由首尾防腐滤板、厢式滤板(主板)、配板(副板)、滤布、夹布分料器、各进出孔端密封圈、滤板支撑拉手、各进出功能外接管路等零部件组成。滤板具有进料、出液孔;配板无进料分流孔,与滤板配套构成厢形组合滤室主体;滤布分别包覆着滤板及其配板用作过滤介质和密封相邻滤板与配板的边框密封面;夹布分料器用作固定进料孔口的滤布并给滤板两面分料;孔端密封圈用于密封相邻滤板与配板进出孔端面,使多组滤板与配板的进出孔联通成封闭式总进出通道。普通厢式过滤机构没有压榨脱水功能;而隔膜厢式过滤机构结构较复杂,且橡胶隔膜易损。
[0004]过滤机构的进料方式:多为串联进料,即各滤室串联——进料孔设置在滤板的空腔部,进料孔贯通各滤室(串联各滤室),如滤板中部或中上部设进料孔,影响过滤面积和滤室有效容积。并联进料是一种全新的比较高效的进料方式,进料孔设置在滤板的非空腔部(与同等型号的串联进料滤板相比过滤面积增大10%),进料孔不贯通各滤室(并联各滤室),如滤板左上角或右上角设进料孔,各滤板及其配板的进料孔联通成封闭式总进料通道,设置进料分流孔连通进料总通道和滤室。因为压滤机是一种间歇性操作的设备,进料快慢影响间歇时间和生产效率;因为压滤机是多滤室加压的设备,特别是大型压滤机有的长16m多,各滤室进料是否均匀,后端是否存在压力损失,影响滤饼厚薄干湿和整体过滤效果。
[0005]过滤机构的出液方式:分明流出液和暗流出液;明流出液:每块滤板的下方两侧设置出液孔并装有水咀,滤液直观地从水咀里流到明流集液槽。暗流出液,每块滤板的下方两角设置1

2个出液孔,多块滤板的出液孔连成一个出液总通道,因机尾推板(压紧板)是活动件,所以从机头固定式止推板下方两角的出液孔相连接的管道排出,比较环保,但大型压滤机单出液孔单向暗流出液较慢,影响压滤机间歇时间和生产效率。
[0006]现有的大型厢式过滤机构,存在以下多种缺陷:1、进料方式为单孔单向或双孔单向并联进料,后端存在压力损失,多滤室进料较慢且不够均匀,各滤室滤饼厚薄干湿不一,影响生产效率和过滤效果;2、出液方式为单孔单向或双孔单向暗流出液,出液较慢,影响压滤机间歇时间和生产效率;3、普通厢式过滤机构比隔膜厢式过滤机构的滤饼脱水性能较差,影响滤饼的纯净度和滤液的回收率。厢式过滤机构的进料出液方式和脱水性能的优化,是一个困扰已久综合性的老大难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大型厢式过滤机构的多种缺陷,综合解决单向并联进料较慢且不够均匀、单向暗流出液较慢、滤饼脱水性能较差等多种技术难题,提供一种双向进出多功能过滤机构及相应高效大型厢式压滤机;双向进——指双进料孔双向(逆向)并联进料,双向出——指单出液孔双向暗流出液,多功能——指单孔轮换用作洗涤净化、反吹物料、吹干纯化多功能的进水或进气。
[0008]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创新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进出多功能过滤机构(以下简称:过滤机构),总体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创新的总体构造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在于,将现有的单向并联进料方式创新为双向并联进料方式、双进料孔分别从机头固定式止推板方向和机尾移动式压紧板方向双向并联进料,将现有的单向暗流出液方式创新为双向暗流出液方式、单出液孔从机头固定式止推板方向和机尾移动式压紧板方向两头暗流出液,将现有的单功能水或气孔改进为多功能水气轮换孔(PLC控制电磁阀自动转换功能)、并采用先进的吹干纯化技术提高过滤机构脱水性能;从而,全面综合解决了单向并联进料较慢且不够均匀、单向暗流出液较慢、滤饼脱水性能较差等多种技术难题。
[0009]该过滤机构具体设计方案是:主要由机头单面滤板(止板防腐滤板)、双向进出滤板、多功能过料配板、机尾单面滤板(推板防腐滤板)、成套滤布(主副板滤布)、夹布分料器(夹布与滤板两面分料器)、孔端唇形密封圈、滤板支撑拉手、各进出功能外接管路等零部件组成。机头单面滤板和机尾单面滤板的单面凹部滤面结构与过料配板单面结构相同,机头单面滤板具有左上角进料孔、左下角双向暗流出液孔、右下角多功能孔,机尾单面滤板具有右上角进料孔、左下角双向暗流出液孔;双向进出滤板,为方形双孔双向并联进料厢式滤板,双面结构对称,四周设置边框密封面,左右上角设置低于边框密封面的进料分流孔端平台,四角外设置不同功能孔,其中左右上角孔为双向进料孔和T型进料分流孔、左下角孔为双向暗流出液孔和F型出液汇流孔,右下角孔为多功能孔;多功能过料配板,(物料绕过、不进料),是部分结构与滤板相同的配套板(无进料分流孔与分流孔端平台),四角具有部分与滤板相同的不同功能孔,其中左右上孔为双向进料孔,左下角孔为暗流出液孔,右下角孔为多功能孔和Y型多功能分孔,各进出孔端面具有孔端镶嵌密封槽;成套滤布,包括滤板用有进料孔单面挂式滤布、配板用双面披式滤布;夹布分料器,为密封圈压紧式夹布分料器;孔端唇形密封圈,为高压唇形自动密封圈;滤板支撑拉手,为注塑成型滤板拉手,具有与定位导轨相吻的三角形导槽和双安装孔;各进出功能外接管路,包括机头各进出固定式不锈钢管路、机尾移动式高压软管或活动节硬管。
[0010]主要零部件的连接关系是:为方便说明,外加与本过滤机构密切相关的止推板和压紧板;机头单面滤板安装在止推板上,机尾单面滤板安装在压紧板上;单面挂式滤布挂在双向进出滤板的两面并固定,夹布分料器安装在滤板T型进料分流孔上夹紧滤板两面的滤布、并贯通滤板两面的滤室;孔端唇形密封圈安装在多功能过料配板的孔端镶嵌密封槽中,双面披式滤布披在多功能过料配板的两面并固定;滤板拉手对称安装在滤板及其配板两边的中上部(装在滤板重心上方),滤板支撑拉手支撑滤板及其配板安放在压滤机主梁上的导轨上;多块厢式滤板、滤布和配板相间排列构成滤室,各滤板及其配板的三种双向进料孔、双向暗流出液孔、多功能孔分别联通成三种封闭式机头与机尾进料总通道、双向出液总通
道、多功能总通道,三种T型进料分流孔、F型出液汇流孔、Y型多功能分孔分别连通三种机头与机尾进料总通道、双向出液总通道、多功能总通道和滤室;机头固定式止推板上的各进出孔使用不锈钢管路连接,机尾移动式压紧板上的各进出孔使用高压软管或活动节硬管连接,形成双向进出多功能过滤机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进出多功能过滤机构,包括机头单面滤板、双向进出滤板、多功能过料配板、机尾单面滤板、成套滤布、夹布分料器、孔端唇形密封圈、滤板支撑拉手、各进出功能外接管路;其特征在于:机头单面滤板,具有左上角进料孔、左下角双向暗流出液孔、右下角多功能孔;机尾单面滤板,具有右上角进料孔、左下角双向暗流出液孔;双向进出滤板,为方形双面对称结构,四周设置边框密封面,左右上角设置低于边框密封面的进料分流孔端平台,四角外设置不同功能孔,其中左右上角孔为双向进料孔和T型进料分流孔、左下角孔为双向暗流出液孔和F型出液汇流孔,右下角孔为多功能孔;多功能过料配板,四角具有部分与滤板相同的不同功能孔,其中左右上孔为双向进料孔,左下角孔为暗流出液孔,右下角孔为多功能孔和Y型多功能分孔,各进出孔端面具有孔端镶嵌密封槽;孔端唇形密封圈安装在多功能过料配板的孔端镶嵌密封槽中;成套滤布披挂在双向进出滤板及其配板的两面并固定;夹布分料器安装在滤板T型进料分流孔上夹紧滤板两面的滤布、并贯通滤板两面的滤室;滤板拉手对称安装在滤板及其配板两边的中上部,滤板支撑拉手支撑滤板及其配板安放在压滤机主梁上的导轨上;多块厢式滤板、滤布和配板相间排列构成滤室,各滤板及其配板的三种双向进料孔、双向暗流出液孔、多功能孔分别联通成三种封闭式机头与机尾进料总通道、双向出液总通道、多功能总通道,三种T型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金龙姜桂廷刘振华王瑞峰刘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