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开蜜蜂的害虫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8269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避开蜜蜂的害虫诱捕器,有效解决捕虫器不能放走有益昆虫、清理不便、白天晚上不能实时捕虫等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杆、太阳能板、灯管、电网、布兜组成的太阳能诱虫灯;固定杆上安装有横杆,横杆的下方经挂钩吊装有由支架、外笼体、内斗状笼体组成的捕虫笼本体;所述的外笼体的上端侧壁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缺口;笼体上套装有能上下移动的挡圈,挡圈向下复位能阻挡缺口;所述的支架的底部放置有料盘,料盘的中心固定有竖杆,竖杆的上端安装有圆环,内斗状笼体的上端外缘固定在圆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太阳能诱虫灯结合,相辅相成,可以定时放走蜜蜂;从而节约人工操作成本。工操作成本。工操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开蜜蜂的害虫诱捕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捕虫器领域,特别是一种避开蜜蜂的害虫诱捕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防止害虫蚕食作物,一般会采用捕虫器来进行捕虫。目前市面上存在太阳能捕虫灯,利用白天太阳能来进行充电,晚上灯光发光;吸引害虫,进行电击杀虫。该种装置由于利用灯光原理,因此白天效果不佳,无法使用。
[0003]另外对于最常见的捕蝇笼,一般采用网状,内部通过设置一个倒锥形的斗,使苍蝇、蛾子、蚜虫、菜粉蝶等只进不出;但是目前该种设备,在捕捉一段时间后,进行清理时,需要解开连接倒锥形漏斗的绳索,手动将倒锥形漏斗翻开,才能将内部的害虫倒出,操作极为不便。
[0004]最为重要的是,传统的捕蝇笼,由于昆虫进去后,无法出来,因此当一些对农作物有益的蜜蜂等昆虫进入后,便会被困在其中,无法逃出,因此目前需要一种能够将有益昆虫放走的捕虫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避开蜜蜂的害虫诱捕器,可有效解决捕虫器不能放走有益昆虫、清理不便、白天不能实时捕虫等问题。
[0006]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杆、太阳能板、灯管、电网、布兜组成的太阳能诱虫灯;固定杆上安装有横杆,横杆的下方经挂钩吊装有由支架、外笼体、内斗状笼体组成的捕虫笼本体;
[0007]所述的外笼体的上端侧壁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缺口;笼体上套装有能上下移动的挡圈,挡圈向下复位能阻挡缺口;
[0008]所述的支架的底部放置有料盘,料盘的中心固定有竖杆,竖杆的上端安装有圆环,内斗状笼体的上端外缘固定在圆环上。
[0009]本技术好处:
[0010](1)该专利技术装置与太阳能诱虫灯结合,可以利用太阳能为其自动化装置提供电力,解决了电力来源,实现自动向该装置中添加诱虫饵料,从而节约人工操作成本。
[0011](2)太阳能诱虫灯只在晚上工作,实现诱虫功能,白天不工作。所以太阳能诱虫灯对晚上出来活动的蛾子等害虫起作用,而对白天活动的害虫则没有作用。而保护(避开)蜜蜂的害虫自动诱捕器则是在白天晚上都工作,既可以诱捕白天活动的害虫,比如菜粉蝶、种蝇、苍蝇等,也可以诱捕晚上出来活动的害虫,比如各类蛾子等。两者结合,则可以不分白天和黑夜,对害虫实现了全天候24小时的诱捕,诱捕的害虫种类更多,对粮食、油料作物、蔬菜、水果、中草药、花卉、苗木等植物保护作用更好。
[0012](3)饵料来源多样,主要是果皮、碎菜叶、餐厨剩余物等废物再利用,几乎零成本。
[0013](4)在诱捕害虫的时候,又保护了作物的授粉昆虫蜜蜂,使作物授粉正常,有利于提高座果率,实现作物稳产高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2为笼体的主视图(缺口打开状态)。
[0016]图3为料盘、支撑杆、圆环配合的主视图。
[0017]图4为料盘、支撑杆、圆环、料仓配合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由图1至图4给出,本技术包括由固定杆101、太阳能板102、灯管、电网103、布兜104组成的太阳能诱虫灯1;固定杆101上安装有横杆2,横杆2的下方经挂钩吊装有由支架3、外笼体4、内斗状笼体5组成的捕虫笼本体;
[0020]所述的外笼体4的上端侧壁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缺口6;笼体上套装有能上下移动的挡圈7,挡圈7向下复位能阻挡缺口6;
[0021]所述的支架3的底部放置有料盘8,料盘8的中心固定有竖杆9,竖杆9的上端安装有圆环10,内斗状笼体5的上端外缘固定在圆环10上。
[0022]为了实现挡圈7的上下移动,所述的支架3和外笼体4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竖直的支撑杆11,支撑杆11上固定有第一永磁铁12,支撑杆11上套装有能上下移动的第一电磁铁13;第一电磁铁13处于第一永磁铁12的上方;第一电磁铁13的外侧包裹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圆周均布有多个与挡圈7固定的斜杆14;第一电磁铁13通电能使第一永磁铁12上升。
[0023]为了能够提高捕蝇效果,所述的料盘8的底部设有与料盘8分离的底座15,底座15和料盘8之间连接有拉簧16,底座15上固定有第二永磁铁17,料盘8上设有与第二永磁铁17对应的第二电磁铁18;第二电磁铁18通电能使第二永磁铁17上升。
[0024]为了能够自动加料,所述的料盘8上方固定有料仓19,料仓19的上端设有加料口,料仓19的右侧壁朝向料盘8的中心,料仓19的右侧壁下端开设有放料口20;料仓19的内部铰接有挡料板21,挡料板21的右端伸出放料口20;底座15上固定有导杆22,导杆22的上端穿过料盘8并支撑挡料板21。
[0025]为了方便清理料盘8,所述的竖杆9的下端螺纹连接在料盘8上。
[0026]为了避免光线影响,同时提高蚜虫的捕捉效果,所述的挡圈7为透明材质,料盘8为黄色。
[0027]为了控制第一电磁铁13和第二电磁铁18,所述的第一电磁铁13和第二电磁铁18经控制器进行控制。
[0028]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利用太阳能诱虫灯1的电源,可以为第一电磁铁13和第二电磁铁18提供电力;同时还可以弥补太阳能诱虫灯1白天不能工作的问题。
[0029]在默认的状态下,参见附图1,此时第一电磁铁13未通电,因此第一电磁铁13和第一永磁铁12处于吸附的状态,即挡圈7会处于其行程的最下方,此时挡圈7处于阻挡缺口6的状态,使外笼体4内部的昆虫无法飞出。
[0030]同时参见附图4,此时在拉簧16的作用下,料盘8上的第二永磁铁也处于和第二电磁铁18吸附的状态,因此料盘8也处于静止的状态。
[0031]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铁13和第二电磁铁18的通断电间隔,例如设定第一电磁铁13每一个小时打开一次,每次打开二十秒钟;第二电磁铁18每三个小时打开一次,每次打开两秒钟。
[0032]当第一电磁铁13通电后,由于同极相斥,此时第一电磁铁13会被向上推动,使第一电磁铁13通过斜杆14带动挡圈7向上移动,从而使挡圈7不在阻挡缺口6;由于蜜蜂的飞行方式稳定性,与其它害虫的飞行方式的不同,蛾子、蚜虫是趴伏在诱虫器的四壁上,苍蝇则是无头苍蝇,是乱飞的,而蜜蜂则是稳定的在诱虫器具四壁的上部稳定的飞行试探寻找出口;因此当缺口6打开后,此时蜜蜂会从缺口6飞走;尽管可能会有极少数的害虫也随之飞走,但大部分的害虫还会存留在外笼体4内部。之后当第一电磁铁13断电后,此时挡圈7向下复位,则缺口6会再次被阻挡。
[0033]当第二电磁铁18通电后,此时会推动料盘8向上移动,参见附图4.b,挡料板21会向下倾斜,使挡料板21不在阻挡放料口20,使料仓19内的果皮等饵料落入到料盘8中,实现了自动加料的效果。
[0034]同时随着料盘8的上下移动,原本在吃饵料的昆虫会受到惊吓,从而四处乱窜,增大了昆虫飞入到外笼体4内的几率,提高了捕捉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开蜜蜂的害虫诱捕器,包括由固定杆(101)、太阳能板(102)、灯管、电网(103)、布兜(104)组成的太阳能诱虫灯(1),其特征在于,固定杆(101)上安装有横杆(2),横杆(2)的下方经挂钩吊装有由支架(3)、外笼体(4)、内斗状笼体(5)组成的捕虫笼本体;所述的外笼体(4)的上端侧壁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缺口(6);笼体上套装有能上下移动的挡圈(7),挡圈(7)向下复位能阻挡缺口(6);所述的支架(3)的底部放置有料盘(8),料盘(8)的中心固定有竖杆(9),竖杆(9)的上端安装有圆环(10),内斗状笼体(5)的上端外缘固定在圆环(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开蜜蜂的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3)和外笼体(4)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竖直的支撑杆(11),支撑杆(11)上固定有第一永磁铁(12),支撑杆(11)上套装有能上下移动的第一电磁铁(13);第一电磁铁(13)处于第一永磁铁(12)的上方;第一电磁铁(13)的外侧包裹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圆周均布有多个与挡圈(7)固定的斜杆(14);第一电磁铁(13)通电能使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岭申爱民庞淑敏黄文万秀娟张鹤李自娟张舜李芳霞琚志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