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供油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771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油控制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供油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储油装置、进油输送装置、油温调节装置和回油输送装置。储油装置的出油口通过进油管路与发动机的进油口连通,储油装置的进油口通过回油管路与发动机的出油口连通;进油输送装置设于进油管路上,且能够驱动进油管路的燃油以预设进油油压输送至发动机;油温调节装置,设于进油管路上,且能够将进油管路的油温调控至预设油温;回油输送装置设于回油管路上,且能够驱动进油管路的燃油以预设回油油压输送至储油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动机供油控制系统能够在控制发动机进油油温的前提下,分别实现对进油油压和回油油压的控制。油压的控制。油压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供油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供油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供油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燃油供给的油压及油温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燃油油耗等工作性能,因此准确控制发动机燃油供给的油压和油温十分重要。
[0003]目前,现有的燃油温控装置能够实现对发动机供油的油温进行控制,但是不具备进油和回油压力调节功能。在法规对发动机进回油压力有要求的情况下,现有的燃油温控装置不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发动机供油控制系统,能够在控制发动机进油油温的前提下,分别实现对进油油压和回油油压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供油控制系统,能够在控制发动机进油油温的前提下,分别实现对进油油压和回油油压的控制。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发动机供油控制系统,包括:
[0008]发动机;
[0009]储油装置,其出油口通过进油管路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储油装置的进油口通过回油管路与所述发动机的出油口连通;
[0010]进油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进油管路上,且能够驱动所述进油管路的燃油以预设进油油压输送至所述发动机;
[0011]油温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进油管路上,且能够将所述进油管路的油温调控至预设油温;
[0012]回油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回油管路上,且能够驱动所述进油管路的燃油以预设回油油压输送至所述储油装置。/>[0013]可选地,所述回油输送装置包括:
[0014]回油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回油管路上,所述回油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回油管路的回油油压;
[0015]回油泵,串接于所述回油管路上,所述回油泵能够根据所述回油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回油油压信号控制所述回油管路的回油油压。
[0016]可选地,所述回油输送装置还包括:
[0017]回油调压阀,串接于所述回油管路上,且位于所述回油泵的出油口和所述储油装置的进油口之间。
[0018]可选地,所述发动机供油控制系统还包括:
[0019]旁通管路,其进油口与所述回油调压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旁通管路的出油口与
所述油温调节装置的进油口连通;
[0020]旁通调压阀,串接于所述旁通管路上。
[0021]可选地,所述回油输送装置还包括:
[0022]回油泵旁通阀,其入口与所述回油泵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回油泵旁通阀的出口与所述回油泵的出油口连通。
[0023]可选地,所述进油输送装置包括:
[0024]进油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进油管路上,所述进油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进油管路输送给所述发动机的进油油压;
[0025]进油泵,串接于所述进油管路上,所述进油泵能够根据所述进油压力传感器反馈的进油油压信号控制所述进油管路输送给所述发动机的进油油压。
[0026]可选地,可选地,所述进油输送装置还包括:
[0027]进油调压阀,串接于所述进油管路上,且位于所述进油泵的出油口和所述发动机的进油口之间。
[0028]可选地,所述进油输送装置还包括:
[0029]进油泵旁通阀,其入口与所述进油泵的进油口连通,所述进油泵旁通阀的出口与所述进油泵的出油口连通。
[0030]可选地,所述油温调节装置包括:
[0031]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进油管路上,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进油管路的油温;
[0032]热交换器,串接于所述进油管路上,所述热交换器能够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油温信号调节所述进油管路的油温。
[0033]可选地,所述储油装置包括:
[0034]油箱,其出油口与所述进油管路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油箱的进油口与所述回油管路的出油口连通;
[0035]油耗仪,所述油耗仪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油箱的油耗;
[0036]气泡探测器,设置于所述油箱上,所述气泡探测器用于探测所述油箱内燃油的气泡量;
[0037]排气电控阀,设置于所述油箱上开设的排气口上,且与所述气泡探测器信号连接,以用于根据所述气泡探测器反馈的气泡量信号控制所述排气口的通断。
[003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9]本技术的油温调节装置能够将进油管路的油温调控至预设油温;同时其通过进油输送装置驱动进油管路的燃油以预设进油油压输送至发动机,并通过回油输送装置驱动进油管路的燃油以预设回油油压输送至储油装置,进而通过进油输送装置和回油输送装置分别使得进油在预设进油油压输送,回油在预设回油油压下输送,分别实现对进油油压和回油油压的控制。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供油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0041]图中:
[0042]100

进油管路;200

回油管路;300

旁通管路;
[0043]1‑
发动机;
[0044]2‑
储油装置;21

油箱;22

油耗仪;23

气泡探测器;24

排气电控阀;
[0045]3‑
进油输送装置;31

进油压力传感器;32

进油泵;33

进油调压阀;34

进油泵旁通阀;
[0046]4‑
油温调节装置;41

温度传感器;42

热交换器;
[0047]5‑
回油输送装置;51

回油压力传感器;52

回油泵;53

回油调压阀;54

回油泵旁通阀;
[0048]6‑
旁通调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5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供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储油装置(2),其出油口通过进油管路(100)与所述发动机(1)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储油装置(2)的进油口通过回油管路(200)与所述发动机(1)的出油口连通;进油输送装置(3),设置于所述进油管路(100)上,且能够驱动所述进油管路(100)的燃油以预设进油油压输送至所述发动机(1);油温调节装置(4),设置于所述进油管路(100)上,且能够将所述进油管路(100)的油温调控至预设油温;回油输送装置(5),设置于所述回油管路(200)上,且能够驱动所述进油管路(100)的燃油以预设回油油压输送至所述储油装置(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输送装置(5)包括:回油压力传感器(51),设置于所述回油管路(200)上,所述回油压力传感器(51)用于检测所述回油管路(200)的回油油压;回油泵(52),串接于所述回油管路(200)上,所述回油泵(52)能够根据所述回油压力传感器(51)反馈的回油油压信号控制所述回油管路(200)的回油油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供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输送装置(5)还包括:回油调压阀(53),串接于所述回油管路(200)上,且位于所述回油泵(52)的出油口和所述储油装置(2)的进油口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供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供油控制系统还包括:旁通管路(300),其进油口与所述回油调压阀(5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旁通管路(300)的出油口与所述油温调节装置(4)的进油口连通;旁通调压阀(6),串接于所述旁通管路(300)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供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输送装置(5)还包括:回油泵旁通阀(54),其入口与所述回油泵(52)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回油泵旁通阀(54)的出口与所述回油泵(52)的出油口连通。6.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供油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晓成姜化印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