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气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764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气发生器,所述蒸气发生器包括:蒸气发生组件;加热筒,套设于所述蒸气发生组件的外部,且与蒸气发生组件之间形成尾气燃烧加热区域,所述尾气燃烧加热区域设有与尾气反应的燃烧催化剂,其中,所述加热筒上开设有连通尾气燃烧加热区域的尾气进口和废气出口;废气输出管,连通所述废气出口;进液集箱,所述进液集箱包括:第一法兰盘,设置在所述热废气加热筒的底部;第二法兰盘,设有输液入口,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一法兰盘配合连接形成进液集箱,所述进液集箱通过所述输液入口连通输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的蒸气发生器采用电加热生成蒸气效率低能耗高且尾气能源浪费的问题。能源浪费的问题。能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气发生器


[0001]本技术涉及蒸气锅炉
,尤其涉及一种蒸气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蒸气发生器通过电加热生成蒸气效率低能耗高,工厂产生的尾气可以与燃烧催化剂进一步放热,而工厂中的尾气的都是直接排出,造成尾气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气发生器,有效解决现有的蒸气发生器采用电加热生成蒸气效率低能耗高且尾气能源浪费的问题且通过设置法兰形成的微小进液腔,满足进液需求的同时,尽可能的缩小蒸气发生装置的尺寸,减少占地面积,此外,还可以减少其容量,使其容量压力减少,减少定期检查的次数。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气发生器,包括:蒸气发生组件;加热筒,套设于所述蒸气发生组件的外部,且与蒸气发生组件之间形成尾气燃烧加热区域,所述尾气燃烧加热区域设有催化尾气反应的燃烧催化剂,其中,所述加热筒上开设有连通尾气燃烧加热区域的尾气进口和废气出口;废气输出管,连通所述废气出口;进液集箱,所述进液集箱包括:第一法兰盘,设置在所述加热筒的底部;第二法兰盘,设有输液入口,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一法兰盘配合连接形成进液集箱,所述进液集箱通过所述输液入口连通输液管。
[0005]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尾气在蒸气发生器内与燃烧催化剂燃烧放热对蒸气材料加热生成蒸气,两个法兰盘形成进液集箱可以实现储液容量小于国规的储液腔,方便储存生成蒸气所需要的蒸气材料,且使得整体占地尺寸以及容量都得以缩小,减少压力容器的检查次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法兰盘和/ 或所述第二法兰盘中间部分凹陷形成凹腔,所述凹腔构成所述进液集箱。
[0006]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设有凹陷形成凹腔并构成进料集箱,通过设置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中间凹陷形成凹腔,可以在整个设备中不增加新的结构而形成储液腔,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法兰盘凹陷形成的凹腔体积较小,能够使得溶液直接进入凹腔后即可进行循环加热,使得整个设备容积进一步缩小,不构成压力容器,从而减少检查次数等。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集箱内设有第一电加热器且进液集箱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蒸气发生组件的第一开口,所述蒸气发生组件包括:蒸气部,具有蒸气容纳腔、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蒸气容纳腔的第二开口、以及蒸气出口;其中所述蒸气部开设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与所述进液集箱开设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相对设置;至少一个蒸气传输管,连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0008]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蒸气发生组件的具体结构实现热废气通入蒸气发生器进行热废气加热蒸气材料生成蒸气,蒸气传输通道具有高效传输的功能。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气发生组件顶部设有所述蒸气容纳腔,其
内部设有第一电加热管。
[0010]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对输送到蒸气容纳腔内的蒸气进行过热过热,提高蒸气温度,防止其温度不够进入氢气发生器时,由于温度低与所述制氢催化剂的反应效率降低。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气传输管内部靠近所述进液集箱一端设有第二电加热管。
[0012]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靠近进液集箱一侧的蒸气传输管内增加第二电加热管进行电加热,提高蒸气发生器内加热速率而增加蒸气生成率。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气发生器还包括:保温组件,设在加热筒的外部形成隔热层。
[0014]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实现对蒸气发生器内加热过程中温度保温和隔热,减少蒸气发生器内热量的散失。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气发生组件还包括:蓄热体,分布于蒸气传输管周围且设于加热筒与蒸气发生组件之间。
[0016]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蓄热体可以实现将蒸气传输管周围的热量储存在蓄热体中,减少热量散失。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热体为蓄热球或蓄热块。
[0018]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蓄热球具有蓄放热量大、导热性能好的优点。
[001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气传输管外部套设有多个翅片,且多个所述蓄热球或蓄热块设于多个翅片之间。
[0020]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蒸气传输管外部套设有翅片实现提高蒸气发生器内尾气燃烧放热与蒸气传输管道内蒸气之间换热效率,增大蒸气传输管的外表面积,从而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002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筒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尾气燃烧加热区域的热废气输入口和废气输出口;所述蒸气发生器还包括:热废气输入管,其一端连通所述热废气输入口,另一端连通废气输出风机。
[0022]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实现热废气同时在蒸气发生器内辅助加热生成蒸气,实现热废气热量的利用,且提高蒸气发生器内加热效率。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上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或有益效果:i) 尾气与燃烧催化剂反应燃烧提高加热效率,尾气燃烧加热具有低能耗高且减少尾气能源浪费的优点;ii)废气辅助加热对废气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废气能源的浪费问题且实现节能减排;iii)蒸气传输管周围设置的蓄热体将蒸气传输管周围的热量储存在蓄热体中,蒸气传输管周围减少热量散失;iv)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配合连接形成的进液集箱实现储液容量小于30L国规的储液腔,无需报备,方便储存生成蒸气所需要的蒸气材料且通过设置法兰盘形成的微小进液腔,满足进液需求的同时,尽可能的缩小蒸气发生装置的尺寸,减少占地面积,此外,还可以减少其容量,使其容量压力减少,减少定期检查的次数。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蒸气发生器200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的蒸气发生组件210与进液集箱100的连接示意图。
[0027]图3为第一法兰盘101与第二法兰盘102形成进液集箱100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1蒸气发生器200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29]图5为增加热废气加热的蒸气发生器200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图5增加热废气加热的蒸气发生器200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31]图7为多孔阻隔板216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氢气发生器300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图8中氢气生成器300内部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图8中氢气生成器300的内部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气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气发生组件;加热筒,套设于所述蒸气发生组件的外部,且与蒸气发生组件之间形成尾气燃烧加热区域,所述尾气燃烧加热区域设有催化尾气反应的燃烧催化剂,其中,所述加热筒上开设有连通尾气燃烧加热区域的尾气进口和废气出口;废气输出管,连通所述废气出口;进液集箱,所述进液集箱包括:第一法兰盘,设置在所述加热筒的底部;第二法兰盘,设有输液入口,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第一法兰盘配合连接形成进液集箱,所述进液集箱通过所述输液入口连通输液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气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或所述第二法兰盘中间部分凹陷形成凹腔,所述凹腔构成所述进液集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气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集箱内设有第一电加热器且进液集箱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蒸气发生组件的第一开口,所述蒸气发生组件包括:蒸气部,具有蒸气容纳腔、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蒸气容纳腔的第二开口、以及蒸气出口;其中所述蒸气部开设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与所述进液集箱开设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相对设置;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醇氢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