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河道水深变化的人工水草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6904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河道水深变化的人工水草固定装置,包括升降结构和人工水草。升降结构能够根据河道水深变化自动调节人工水草在水体中的高度;支撑框下的插杆用来固定整个装置;PVC框架包括主框架和支管,主框架内填充泡沫块,支管上设置等间距的凹槽若干个,人工水草固定在凹槽上;麻花状人工水草上留有一定的空白区域,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足够的空间,麻花状人工水草上的叶状膜丝增大了微生物的附着面积,提高了人工水草净化水体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合河道水深变化的人工水草固定装置,通过升降结构使人工水草随水深变化自行调节高度,人工水草的结构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能有效提高净化河道水质的效果。道水质的效果。道水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河道水深变化的人工水草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工水草及其固定装置,针对河道水深变化而设计的一种可自行调节人工水草高度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水草有着巨大的附着表面积和强大的吸附性能,为各类微生物提供栖息环境,使得微生物可以大量繁殖生长,并通过微生物作用降解水体污染物质,起到净化河道的作用。人工水草形状优美,放置在河道中,还可以增加河道的观赏性。但河道中的一些较大漂浮物会与人工水草缠绕,影响其成膜效果,降低其净水能力,影响其使用寿命。此外,因为季节性降雨不均以及部分河道未设置跌水坝或闸门,河道水位易变,影响人工水草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本专利技术针对河道水深易变,设计一种可升降结构使人工水草随水深变化自行调节高度,并始终保持在水体表层,提高人工水草净化水质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麻花状人工水草上留有一定的空白区域,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足够的空间,人工水草上的叶状膜丝增大了微生物的附着面积,提高人工水草净化水质的效果。人工水草采用垂挂式安置,便于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一种可升降结构使人工水草随水深变化自行调节高度,并始终保持在水体表层,提高人工水草净化水体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4]一种适合河道水深变化的人工水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支撑框下方的插杆,支撑框上通过升降结构安装有起落板,起落板上安装有PVC框架,PVC框架由主框架和支管组成。主框架内填充泡沫块,主框架四周覆盖一层尼龙网。支管通过T形套管与主框架相连,支管上设置有等间距的凹槽若干个,麻花状人工水草通过凹槽固定在支管上。
[0005]所述升降结构由夹块、滑轨、弹簧、滑套、销轴、滑块、长杆、 X型支撑杆组成,起落板下连接两个平行设置的夹块,两个夹块中间安装有滑轨,滑轨两端连接有滑套,支撑框内部设有两个对称的滑块,滑块内部有一圆孔,圆孔直径略大于长杆直径,滑块通过圆孔套在长杆上,滑块两侧设有两个长度相等的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在长杆顶端,另一端固定在滑块上。支撑框和起落板内设有X型支撑杆,X型支撑杆下端通过销轴与两个滑块连接,上端与滑套连接。
[0006]所述麻花状人工水草包括固定绳,可塑性绳状人工水草和叶状膜丝。多根可塑性绳状人工水草以麻花状的形式围绕固定绳堆叠,可塑性绳状人工水草与固定绳相连的结点处放置叶状膜丝。
[0007]所述支撑框下安装有插杆,插杆中部设有倒圆台状结构突出杆外。
[0008]所述PVC管主框架直径为8

12cm,支管直径为4

8cm。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合河道水深变化的人工水草及
其固定装置,针对河道水深易变,设计一种可升降结构使人工水草随水深变化自行调节高度,并始终保持在水体表层,提高人工水草净化水体的效果。主框架四周覆盖一层尼龙网,隔离水中的大型漂浮物,避免其与人工水草缠绕,影响人工水草的观赏性及其净化效果。麻花状人工水草上留有一定的空白区域,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足够的空间,人工水草上的叶状膜丝增大了微生物的附着面积,提高了人工水草净化水质的效果。人工水草采用垂挂式安置,便于人工水草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中人工水草固定装置主视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中PVC框架俯视图;
[0012]图3为本技术中麻花状人工水草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

插杆;2

支撑框;3

滑块;4

弹簧;5

销轴; 6

夹块;7

滑套;8

滑轨;9

X形支撑杆;10

麻花状人工水草;11

主框架;12

起落板;13

长杆;14

T形套管;15

支管;16

可塑性绳状人工水草;17

固定绳;18

叶状膜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5]如图1所示,升降结构由夹块6、滑轨8、弹簧4、滑套7、销轴 5、滑块3、长杆13、X型支撑杆9组成,起落板下连接两个平行设置的夹块6,两个夹块6中间安装有滑轨8,滑轨8两端连接有滑套 7,支撑框2内部设有两个对称的滑块3,滑块3内部有一圆孔,圆孔直径略大于长杆13直径,滑块3通过圆孔套在长杆13上,滑块3 两侧设有两个长度相等的弹簧4,弹簧4一端固定在长杆13顶端,另一端固定在滑块3上。支撑框2和起落板12内设有X型支撑杆9, X型支撑杆9下端通过销轴5与两个滑块3连接,上端与滑套7连接。当河道水位上升时,起落板12借助浮力通过升降结构随之上升,因滑块3接有弹簧4,弹簧4拉力控制装置上升幅度;当水位下降时,起落板12通过自身重力下降,下降一定程度时与压缩的弹簧4达到平衡状态。
[0016]如图1所示,连接在支撑框2下方的插杆,插杆1上有倒圆台状结构突出杆外,便于将人工水草固定装置插进底泥中,同时由于有倒圆台状结构的突出,插杆难以从底泥中拔出,从而固定整个装置。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适合河道水深变化的人工水草固定装置,包括PVC框架,PVC框架由主框架11和支管15组成。主框架11内填充泡沫块,使框架能够悬浮在水体表层。支管15通过T形套管14 与主框架11相连,支管15上设置等间距的凹槽若干个,麻花状人工水草10通过凹槽固定在支管15上。主框架11四周覆盖一层尼龙网,隔离水中的大型漂浮物,避免其与人工水草缠绕。
[0018]如图3所示,麻花状人工水草10包括固定绳17,可塑性绳状人工水草16和叶状膜丝18,多根可塑性绳状人工水草16以麻花状的形式围绕固定绳17堆叠,可塑性绳状人工水草16与固定绳17相连。由于可塑性绳状人工水草16以麻花式围绕在固定绳17上,这样固定绳17的每一层都留有一定的空白区域,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足够的空间,人工水草上的叶状膜丝增大了微生物的附着面积,提高了人工水草净化水质的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
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河道水深变化的人工水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支撑框(2)下方的插杆(1),支撑框(2)上通过升降结构安装有起落板(12),起落板(12)上安装有PVC框架,PVC框架由主框架(11)和支管(15)组成,支管(15)通过T形套管(14)与主框架(11)相连,麻花状人工水草(10)固定在支管(1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河道水深变化的人工水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由夹块(6)、滑轨(8)、弹簧(4)、滑套(7)、销轴(5)、滑块(3)、长杆(13)、X型支撑杆(9)组成,起落板(12)下连接两个平行设置的夹块(6),两个夹块(6)中间安装有滑轨(8),滑轨(8)两端连接有滑套(7),支撑框(2)内部设有两个对称的滑块(3),滑块(3)内部有一圆孔,圆孔直径略大于长杆(13)直径,滑块(3)通过圆孔套在长杆(13)上,滑块(3)两侧设有两个长度相等的弹簧(4),弹簧(4)一端固定在长杆(13)顶端,另一端固定在滑块(3)上,支撑框(2)和起落板(12)内设有X型支撑杆(9),X型支撑杆(9)下端通过销轴(5)与两个滑块(3)连接,上端与滑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彩文胡志新刘馨雅卞诚霞蒋晓赵刘宇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