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晃荡的船舶油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6841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晃荡的船舶油箱结构,该船舶油箱结构包括若干油箱,若干所述油箱通过管路、制荡阀互相连接;所述油箱内部设有若干减荡舱壁,所述减荡舱壁将油箱分为若干腔室,所述减荡舱壁上设有阻尼孔、联通孔,所述阻尼孔设置在减荡舱壁的上部分,所述联通孔设置在减荡舱壁的下部分。所述油箱设有联通管路,所述联通管路穿过所述减荡舱壁的联通孔设置,所述联通管路将所述油箱内的各个腔室联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若干个小油箱通过管路和制荡阀连接成一个大的发动机供油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工况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控制制荡阀的开闭和开度以达到减摇/升摇的目的,同时避免了因为各油箱消耗不同导致的偏载问题。时避免了因为各油箱消耗不同导致的偏载问题。时避免了因为各油箱消耗不同导致的偏载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晃荡的船舶油箱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船舶油箱的
,涉及一种可控晃荡的船舶油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油箱是用来储存燃油并通过油管为发动机的工作提供燃油,因此油箱是船舶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箱储油量更是直接影响了船舶的航速和续航里程。随着小型船的蓬勃发展(游艇、公务艇、渔业类船艇),人们对航速和续航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型船舶上难以布置传统的单个大油箱,而且燃油在油箱内的自由液面也随着油箱体积的增加而增大。燃油属于易燃易爆物质,油液的自由液面越大,油液晃荡也厉害,油液晃荡一方面会严重影响船艇的稳性,并一方面油液可能会晃动到密封盖上,造成燃油从密封盖泄漏,污染海洋。虽然人们也通过一系列结构上的设计,被动地降低晃荡角度,但是这些传统方式无法兼顾船员的舒适性以及局部自由液面的升降幅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晃荡的船舶油箱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控晃荡的船舶油箱结构,包括若干油箱,若干所述油箱通过管路、制荡阀互相连接,所述制荡阀设置在所述管路中;所述油箱内部设有若干减荡舱壁,若干的所述减荡舱壁将油箱分为若干腔室,所述减荡舱壁上设有阻尼孔、联通孔,所述阻尼孔设置在减荡舱壁的上部分,所述联通孔设置在减荡舱壁的下部分。
[0005]进一步地,所述油箱设有联通管路,所述联通管路穿过所述减荡舱壁的联通孔设置,所述联通管路将所述油箱内的各个腔室联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制荡阀是截止阀。
[0007]进一步地,所述制荡阀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器与设置在船体上的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检测船舶的横摇、纵摇角度和周期来控制制荡阀的开闭。
[0008]进一步地,所述制荡阀通过人工手动控制。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若干个小油箱通过管路和制荡阀连接成一个大的发动机供油结构,不仅减小了油液的自由液面而且便于在船体上布置油箱。本技术的制荡阀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启闭,也可以通过人工控制,制荡阀通过控制器控制时需要在船体上安装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的检测信息控制器控制制荡阀的启闭;制荡阀通过人工操作时,操作人员通过观察船舶的横摇、纵摇角度和周期来控制制荡阀的启闭。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工况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控制制荡阀的开闭和开度以达到减摇/升摇的目的,制荡阀的开闭可以调整最大倾斜角,开度可以调整摇摆周期;同时避免了因为各油箱消耗不同导致的偏载问题。在传统意义上的减摇功能基础上,又兼具船舶转换摇荡相位、调节摇荡频率与幅值的功能,实现主动控制所产生有益效果的侧重方向。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减荡舱壁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联通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
[0014]图5是本技术在横摇工况的减摇工况的工作原理图;
[0015]图6是本技术在横摇工况的升摇工况的工作原理图;
[0016]图7是本技术在纵摇工况的减摇工况下的工作原理图;
[0017]图8是本技术在纵摇工况的升摇工况下的工作原理图。
[0018]图中1.油箱,2.减荡舱壁,3.阻尼孔,4.联通孔,5.联通管路,6.制荡阀,7.自由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0020]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1]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2]如图1

图8所示,一种可控晃荡的船舶油箱结构,包括若干油箱1,若干油箱1通过管路、制荡阀6互相连接;制荡阀6设置在管路中。油箱1内部设有若干减荡舱壁2,减荡舱壁2将油箱1分为若干腔室,其目的是减小油液的自由液面。减荡舱壁2上设有阻尼孔3、联通孔4,阻尼孔3设置在减荡舱壁2的上部分,其目的是降低液面对舱壁产生的冲击,当液体对舱壁冲击时,油液通过阻尼孔3流到隔壁腔室,能够缓冲液面的晃荡,同时油液通过阻尼孔3还容易在液面产生气泡,进一步吸收能量(与啤酒倒杯子里,上面很多浮沫,不容易晃出来的道理相似)。联通孔4设置在减荡舱壁2的下部分。油箱1设有联通管路,联通管路5穿过减荡舱壁2的联通孔4设置,联通管路5将油箱1内的各个腔室联通,从而保证各个腔室内的油液在稳定状态下能够液位相同。
[0023]制荡阀6是截止阀。制荡阀6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器与设置在船体上的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检测船舶的横摇、纵摇角度和周期来控制制荡阀6的开闭。制荡阀6也可以通过人工手动控制,操作人员根据船舶的横摇、纵摇角度和周期来控制制荡阀6的开闭。
[0024]本技术在实际使用时,由左右对称的偶数数量的油箱1阵列成一个整体安装在船舶上,给发动机供油,这种布置方式便于油箱1的放置而且大大减小了自由液面。本技术在岸边加油时,本技术处于稳定状态,传感器将检测的有关信息传递给控制器,
控制器控制本技术的制荡阀6全部打开,此时只需要一个加油口就可以加满所有油箱1。
[0025]如图5所示,本技术处于横向摇晃工况时,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检测的相关信息控制制荡阀6工作,当本技术处于减摇工况时,高度较高一侧(A侧)的油箱与高度较低一侧(B侧)的油箱的高度差在减小,而A侧油箱油液高度高于B侧油箱,此时A侧油箱与B侧油箱连接的制动阀6关闭,其目的是防止A侧油箱的油液在高度差的作用下进入B侧油箱,如果A侧油箱的油液在高度差的作用下进入B侧油箱,B侧油箱的油液重量大于A侧油箱,A侧油箱重量减小,A侧油箱抵抗船舶摇晃能力降低,B侧油箱重量增加,船舶会向B侧偏沉。同理,如图6所示,当本技术处于升摇工况时,A侧油箱与B侧的油箱的高度差在增加,A侧油箱晃动增加,为了减小A侧油箱油液晃动,此时A侧油箱与B侧油箱连接的制动阀6开启,其目的是让A侧油箱油液通过制动阀6进入B侧油箱,让A侧油箱油液自由液面减小,A侧油箱油液与B侧油箱油液高度相同,通过减小A侧油箱油液自由液面来减轻A侧船体晃动。如果A侧油箱与B侧油箱连接的制动阀6关闭,A侧油箱油液自由液面较大会加剧A侧船体晃动。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晃荡的船舶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油箱(1),若干所述油箱(1)通过管路、制荡阀(6)互相连接,所述制荡阀(6)设置在所述管路中;所述油箱(1)内部设有若干减荡舱壁(2),若干的所述减荡舱壁(2)将油箱(1)分为若干腔室,所述减荡舱壁(2)上设有阻尼孔(3)、联通孔(4),所述阻尼孔(3)设置在减荡舱壁(2)的上部分,所述联通孔(4)设置在减荡舱壁(2)的下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晃荡的船舶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设有联通管路,所述联通管路穿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普袁春晓潘岩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泛海海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