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爆炸冲击波测试的柔性穿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6752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爆炸冲击波测试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爆炸冲击波测试的柔性穿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在需要评价杀伤能力的爆炸试验中进行爆炸冲击波测试时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一种用于爆炸冲击波测试的柔性穿戴装置,包括柔性束腹带、柔性束颈带、柔性连接带;其中,柔性束腹带为中部宽两端窄的双层结构;柔性束腹带的前面层的外壁缝制有柔性仪器存放包;柔性仪器存放包的后内壁与柔性束腹带的前面层的内壁之间贯通开设有四个第I穿线孔;柔性束腹带的前面层的左部和右部各贯通开设有一个第I传感器露出孔;柔性束腹带的后面层的下边缘中部贯通开设有第II穿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爆炸冲击波测试。型适用于爆炸冲击波测试。型适用于爆炸冲击波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爆炸冲击波测试的柔性穿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爆炸冲击波测试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爆炸冲击波测试的柔性穿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需要评价杀伤能力的爆炸试验(例如毁伤效能评估试验、弹药静爆威力试验等)中,通常采用人体模型或动物模型作为试验对象,并对试验对象进行爆炸冲击波测试。由于此类试验对象(人体模型或动物模型)的结构较为特殊,导致测试仪器很难直接安装在试验对象上,因此只能采用间接测试法进行爆炸冲击波测试,具体做法为:在试验对象附近的地面放置压力传感器和数据记录仪(压力传感器与数据记录仪电连接),并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试验对象附近的爆炸冲击波压力,然后根据数据记录仪存储的测量结果估计出试验对象表面承受的爆炸冲击波压力,由此实现爆炸冲击波测试。间接测试法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受到冲击波传播路径的复杂特性、试验对象本身对冲击波流场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很难准确反映试验对象表面承受的爆炸冲击波压力,由此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基于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爆炸冲击波测试的柔性穿戴装置,以解决在需要评价杀伤能力的爆炸试验中进行爆炸冲击波测试时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在需要评价杀伤能力的爆炸试验中进行爆炸冲击波测试时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爆炸冲击波测试的柔性穿戴装置。
[0004]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用于爆炸冲击波测试的柔性穿戴装置,包括柔性束腹带、柔性束颈带、柔性连接带;
[0006]其中,柔性束腹带为中部宽两端窄的双层结构;柔性束腹带的前面层的外壁缝制有柔性仪器存放包;柔性仪器存放包的后内壁与柔性束腹带的前面层的内壁之间贯通开设有四个第I穿线孔;柔性束腹带的前面层的左部和右部各贯通开设有一个第I传感器露出孔;柔性束腹带的后面层的下边缘中部贯通开设有第II穿线孔;柔性束腹带的后面层的中部沿长度方向缝制有第I拉链;柔性束腹带的后面层的上边缘中部和下边缘中部各贯穿固定有两个第I母按扣;柔性束腹带的后面层的左部和右部各贯穿固定有一个第I传感器安装片,且两个第I传感器安装片分别与两个第I传感器露出孔位置对应;柔性束腹带的左右两端均为分叉结构;柔性束腹带的两个左分叉端各固定有一个第I针扣;柔性束腹带的两个右分叉端各贯通开设有一排沿长度方向分布的第I针孔;
[0007]柔性束颈带为中部宽两端窄的双层结构;柔性束颈带的前面层的左部和右部各贯通开设有一个第II传感器露出孔;柔性束颈带的后面层的下边缘中部贯通开设有第III穿线孔;柔性束颈带的后面层的中部沿长度方向缝制有第II拉链;柔性束颈带的后面层的上边缘中部和下边缘中部各贯穿固定有两个第II母按扣;柔性束颈带的后面层的左部和右部
各贯穿固定有一个第II传感器安装片,且两个第II传感器安装片分别与两个第II传感器露出孔位置对应;柔性束颈带的左端固定有第II针扣;柔性束颈带的右端贯通开设有一排沿长度方向分布的第II针孔;
[0008]柔性连接带为双层结构;柔性连接带的前面层的上部贯通开设有一排沿长度方向分布的第IV穿线孔;柔性连接带的前面层的下部贯通开设有一排沿长度方向分布的第V穿线孔;柔性连接带的前面层的左边缘上部和右边缘上部各贯穿固定有一排沿长度方向分布的第I公按扣;其中四个第I公按扣一一对应地扣接于四个第I母按扣上;柔性连接带的前面层的左边缘下部和右边缘下部各贯穿固定有一排沿长度方向分布的第II公按扣;其中四个第II公按扣一一对应地扣接于四个第II母按扣上;柔性连接带的后面层的中部沿长度方向缝制有第III拉链。
[0009]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准备数据记录仪、两个第I贴片式压力传感器、两个第II贴片式压力传感器、两根第I信号线、两根第II信号线。然后,将四个第I母按扣上的四个第I公按扣全部解开,将四个第II母按扣上的四个第II公按扣全部解开,将第I拉链、第II拉链、第III拉链全部拉开。然后,将数据记录仪放置于柔性仪器存放包内,将两个第I贴片式压力传感器分别粘贴固定于两个第I传感器安装片的前表面(两个第I贴片式压力传感器的敏感面分别通过两个第I传感器露出孔露出),将两个第II贴片式压力传感器分别粘贴固定于两个第II传感器安装片的前表面(两个第II贴片式压力传感器的敏感面分别通过两个第II传感器露出孔露出)。然后,将两根第I信号线一起布放于柔性束腹带的前面层和后面层之间,将两根第I信号线的首端分别与两个第I贴片式压力传感器电连接,将两根第I信号线的尾端分别穿过其中两个第I穿线孔与数据记录仪电连接。然后,将两根第II信号线一起布放于柔性束颈带的前面层和后面层之间,将两根第II信号线的首端分别与两个第II贴片式压力传感器电连接,将两根第II信号线的尾端一起穿过第III穿线孔向外引出。然后,先将两根第II信号线的尾端一起穿过其中一个第V穿线孔,使得两根第II信号线一起布放于柔性连接带的前面层和后面层之间,再将两根第II信号线的尾端一起穿过其中一个第IV穿线孔向外引出。然后,先将两根第II信号线的尾端一起穿过第II穿线孔,使得两根第II信号线一起布放于柔性束腹带的前面层和后面层之间,再将两根第II信号线的尾端分别穿过另外两个第I穿线孔与数据记录仪电连接。然后,将第I拉链、第II拉链、第III拉链全部拉上,将其中四个第I公按扣一一对应地扣接于四个第I母按扣上,将其中四个第II公按扣一一对应地扣接于四个第II母按扣上。然后,将两个第I针扣的针棒分别穿设于其中两个第I针孔内,由此将柔性束腹带箍设于试验对象(人体模型或动物模型)的腹部表面。然后,将第II针扣的针棒穿设于其中一个第II针孔内,由此将柔性束颈带箍设于试验对象的颈部表面。当进行需要评价杀伤能力的爆炸试验时,爆炸冲击波作用于试验对象、柔性束腹带、柔性束颈带。四个贴片式压力传感器(两个第I贴片式压力传感器、两个第II贴片式压力传感器)实时测量试验对象表面承受的爆炸冲击波压力,并通过对应的信号线(两根第I信号线、两根第II信号线)将测量结果发送至数据记录仪进行存储,而后根据数据记录仪存储的测量结果即可直接得出试验对象表面承受的爆炸冲击波压力,由此实现爆炸冲击波测试。在上述过程中,通过将两个第I针扣的针棒分别穿设于不同的两个第I针孔内,可以使得柔性束腹带适应不同尺寸的试验对象。通过将第II针扣的针棒穿设于不同的第II针孔内,可以使得柔性束颈带适应不同尺寸的试验对象。通过将不同的四个第I公按扣一一对应地扣接于四个第I母按
扣上、将不同的四个第II公按扣一一对应地扣接于四个第II母按扣上,可以使得柔性连接带适应不同尺寸的试验对象。
[0010]基于上述过程,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爆炸冲击波测试的柔性穿戴装置具备了如下优点:在需要评价杀伤能力的爆炸试验中,本技术能够通过柔性束腹带、柔性束颈带、柔性连接带、柔性仪器存放包将压力传感器和数据记录仪直接安装在试验对象上,并利用压力传感器和数据记录仪直接测量试验对象表面承受的爆炸冲击波压力,由此彻底避免了冲击波传播路径的复杂特性、试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爆炸冲击波测试的柔性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束腹带、柔性束颈带、柔性连接带;其中,柔性束腹带为中部宽两端窄的双层结构;柔性束腹带的前面层(1a)的外壁缝制有柔性仪器存放包(4);柔性仪器存放包(4)的后内壁与柔性束腹带的前面层(1a)的内壁之间贯通开设有四个第I穿线孔(5a);柔性束腹带的前面层(1a)的左部和右部各贯通开设有一个第I传感器露出孔(6a);柔性束腹带的后面层(1b)的下边缘中部贯通开设有第II穿线孔(5b);柔性束腹带的后面层(1b)的中部沿长度方向缝制有第I拉链(7a);柔性束腹带的后面层(1b)的上边缘中部和下边缘中部各贯穿固定有两个第I母按扣(8a);柔性束腹带的后面层(1b)的左部和右部各贯穿固定有一个第I传感器安装片(9a),且两个第I传感器安装片(9a)分别与两个第I传感器露出孔(6a)位置对应;柔性束腹带的左右两端均为分叉结构;柔性束腹带的两个左分叉端各固定有一个第I针扣(10a);柔性束腹带的两个右分叉端各贯通开设有一排沿长度方向分布的第I针孔(11a);柔性束颈带为中部宽两端窄的双层结构;柔性束颈带的前面层(2a)的左部和右部各贯通开设有一个第II传感器露出孔(6b);柔性束颈带的后面层(2b)的下边缘中部贯通开设有第III穿线孔(5c);柔性束颈带的后面层(2b)的中部沿长度方向缝制有第II拉链(7b);柔性束颈带的后面层(2b)的上边缘中部和下边缘中部各贯穿固定有两个第II母按扣(8b);柔性束颈带的后面层(2b)的左部和右部各贯穿固定有一个第II传感器安装片(9b),且两个第II传感器安装片(9b)分别与两个第II传感器露出孔(6b)位置对应;柔性束颈带的左端固定有第II针扣(10b);柔性束颈带的右端贯通开设有一排沿长度方向分布的第II针孔(11b);柔性连接带为双层结构;柔性连接带的前面层(3a)的上部贯通开设有一排沿长度方向分布的第IV穿线孔(5d);柔性连接带的前面层(3a)的下部贯通开设有一排沿长度方向分布的第V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富文孔凡胜高赫刘榆华王文廉张传明雷铁新王玉李艳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八五三部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