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缓冲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6321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柔性缓冲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该系统包括:冷凝回收单元、柔性缓冲单元以及储油罐区,其中,所述冷凝回收单元用于回收储油罐区油气,所述柔性缓冲单元用于对所述冷凝回收单元回收后剩余的气体进行暂存,并在储油罐区进行储油卸载及气温降低时将气体输送至储油罐区。本方案,在提高净化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做到储油罐区蒸发油气的零排放,彻底消除储油罐区“大小呼吸”造成的油气蒸发损耗、消除安全隐患和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境造成的污染。境造成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缓冲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和方法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缓冲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储油罐区储存和周转的原油和轻质油品含有大量的轻烃组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环境污染,能源浪费及经济损失。因此,努力降低蒸发损耗和“大小呼吸”造成的损耗和污染,是我国能源储备建设中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
[0003]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节能、环保及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尤其是我国提出的“双碳”战略,使得各级政府对VOC废气处理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目前我们执行的仍是“达标排放”政策,而应用市场上应对与VOC废气处理基本都是固定吸附床,无论工艺路线选择活性炭、炭纤维、吸附树脂,沸石分子筛、蜂窝吸附转轮等基本形式都是固定床结构,鉴于此,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固定吸附床的弊端逐渐显现,且反过来又影响了固定床形式的可吸附性VOC有机废气处理工艺的推广和发展。其主要缺陷如下:(1)再生存在安全隐患;(2)再生不彻底,吸附效率不断降低,全生命周期短;(3)废弃活性炭等有二次污染;(4)耐冲击负荷变化性差,固定床吸附效率不稳定,达标排放不稳定;(5)配置的后处理工艺多数为不同形式的热氧化类,有二氧还碳排放,碳排放没有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缓冲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针对储油罐区回收净化VOC有机废气创新工艺,基于“零排放架构”的全新思维,用“零排放架构”来驾驭油气回收净化治理技术工艺,采用动态吸附床取代现有的市场上大量使用的静态固定吸附床,配套冷凝回收和净化后气体储存缓冲装置,在提高净化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做到储油罐区蒸发油气的零排放,彻底消除储油罐区“大小呼吸”造成的油气蒸发损耗、消除安全隐患和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缓冲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冷凝回收单元、柔性缓冲单元以及储油罐区,其中,所述冷凝回收单元用于回收储油罐区油气,所述柔性缓冲单元用于对所述冷凝回收单元回收后剩余的气体进行暂存,并在储油罐区进行储油卸载及气温降低时将气体输送至储油罐区。
[0006]可选的,所述储油罐区包括多个相连的同品质储油罐,其中各个储油罐被控制处于联动状态,所述柔性缓冲单元具体用于当储油罐区进行储油卸载及气温降低时,储油罐内部产生负压,打开所述柔性缓冲单元的联动调节阀门,以使所述柔性缓冲单元中暂存的气体输送至各个储油罐中。
[0007]可选的,所述柔性缓冲单元包括塔体、防风支架、柔性塔体升降装置、喷雾降温装置、抽排气风机、联动调节阀门以及监控仪器仪表。
[0008]可选的,所述塔体为由柔性材料黏合而成的圆通尖顶型密闭的可折叠升降的装置,通过对所述抽排气风机以及所述联动调节阀门的控制实现与多个相连的同品质储油罐大小呼吸联动调节阀门联动。
[0009]可选的,所述冷凝回收单元包括预冷器、机械制冷单元或/和液氮制冷单元。
[0010]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吸附脱附再生单元,所述吸附脱附再生单元可以为备用设置,在所述冷凝回收单元满足储油罐区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所述吸附脱附再生单元处于备用状态;当所述储油罐区生产运行条件出现异常或需要开启所述吸附再生单元时,所述吸附脱附再生单元启动并吸附所述储油罐区产生的气体,并将吸附净化后的气体送到柔性缓冲单元。
[0011]可选的,所述吸附脱附再生单元包括箱体、多层动态吸附滤床、气流均布装置、一用一备脱附再生装置、排气口,抽风机、抽风管道和联动调节阀门。
[0012]可选的,所述吸附脱附再生单元具体用于:在吸附脱附再生单元启动时,待净化的油气气流经所述吸附脱附再生单元中的气体进口进入,经所述气流均布装置使进入的油气气流均匀向上进入各级吸附层,经所述多层动态吸附滤床进行层层吸附,吸附后的气体循环输送至所述柔性缓冲单元。
[00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柔性缓冲吸附净化零排放方法,包括:冷凝回收单元回收储油罐区油气,所述储油罐区包括多个相连的同品质储油罐,其中各个储油罐被控制处于联动状态;柔性缓冲单元对所述冷凝回收单元回收后剩余的气体进行暂存,当储油罐区进行储油卸载及气温降低时,储油罐内部产生负压,打开所述柔性缓冲单元的联动调节阀门,以使所述柔性缓冲单元中暂存的气体输送至各个储油罐中;启动吸附脱附再生单元,待净化的油气气流经所述吸附脱附再生单元中的气体进口进入,经所述气流均布装置使进入的油气气流均匀向上进入各级吸附层,经所述多层动态吸附滤床进行层层吸附,吸附后的气体循环输送至所述柔性缓冲单元。
[0014]本方案提供的柔性缓冲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包括:冷凝回收单元、柔性缓冲单元以及储油罐区,其中,所述冷凝回收单元用于回收储油罐区油气,所述柔性缓冲单元用于对所述冷凝回收单元回收后剩余的气体进行暂存,并在储油罐区进行储油卸载及气温降低时将气体输送至储油罐区。在提高净化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做到储油罐区蒸发油气的零排放,彻底消除储油罐区“大小呼吸”造成的油气蒸发损耗、消除安全隐患和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
[0015]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柔性缓冲塔VOCs冷凝回收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针对不同储油罐区VOC有机废气处理特点、规模和气候特征,设计相应材质、规格、型号的柔性缓冲塔,采用整体降温、抗风、防静电、抗雪載设计,结构合理,外形美观;(2)柔性缓冲塔VOCs冷凝回收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根据不同储油罐区VOC有机成分特点,采用不同的动态吸附、冷凝回收组合形式,在降低运行和主体设备投资规模同时,兼顾总体碳排放指标;
(3)柔性缓冲塔VOCs冷凝回收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可根据吸附材料选择相应的动态吸附工艺,比如:颗粒状的改性活性炭吸附材料可选择采用流动床吸附和脱附再生工艺;蜂窝状的改性活性炭吸附材料可选择采用箱式移动床吸附和脱附再生工艺;炭纤维吸附材料可选择采用连续移动床吸附和脱附再生工艺;吸附树脂吸附材料可选择采用流化床吸附和脱附再生工艺;柴油和其他类型的吸收剂可选择采用多层渐进浓缩式洗涤吸收和脱附再生工艺;(4)柔性缓冲塔VOCs冷凝回收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选择上述动态吸附和动态洗涤吸收工艺,控制精度高,可以保证任意时段投加和置换的吸附或吸收材料的需求量,保证系统内吸附材料处于相对运动的流动状态,从而保证整体吸附效率的稳定和高效;(5)柔性缓冲塔VOCs冷凝回收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排放指标可以设计确定,通过实时监控,保证其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凝回收单元工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缓冲单元中的塔体结构的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缓冲单元中的塔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缓冲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的一种示例性的模块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柔性缓冲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回收单元、柔性缓冲单元以及储油罐区,其中,所述冷凝回收单元用于回收储油罐区油气,所述柔性缓冲单元用于对所述冷凝回收单元回收后剩余的气体进行暂存,并在储油罐区进行储油卸载及气温降低时将气体输送至储油罐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缓冲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区包括多个相连的同品质储油罐,其中各个储油罐被控制处于联动状态,所述柔性缓冲单元具体用于当储油罐区进行储油卸载及气温降低时,储油罐内部产生负压,打开所述柔性缓冲单元的联动调节阀门,以使所述柔性缓冲单元中暂存的气体输送至各个储油罐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缓冲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缓冲单元包括塔体、防风支架、柔性塔体升降装置、喷雾降温装置、抽排气风机、联动调节阀门以及监控仪器仪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缓冲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为由柔性材料黏合而成的圆通尖顶型密闭的可折叠升降的装置,通过对所述抽排气风机以及所述联动调节阀门的控制实现与多个相连的同品质储油罐大小呼吸联动调节阀门联动。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缓冲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回收单元包括预冷器、机械制冷单元或/和液氮制冷单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缓冲吸附净化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吸附脱附再生单元,所述吸附脱附再生单元包括常用或备用设置,在所述冷凝回收单元满足储油罐区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所述吸附脱附再生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绍堂王宝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