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床式烟气低温吸附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2620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床式烟气低温吸附脱硫装置,包括除尘后烟气输入管道、硫后烟气管道、增压风机、烟气余热回收器、烟气冷却系统、移动床吸附塔及解吸塔;除尘后烟气输入管道经增压风机与烟气余热回收器的入口相连通,烟气余热回收器的出口与烟气冷却系统的入口相连通,烟气冷却系统的出口与移动床吸附塔的烟气入口相连通,移动床吸附塔底部的多孔吸附剂出口与解吸塔的入口相连通,解吸塔的多孔吸附剂出口与移动床吸附塔顶部的多孔吸附剂入口相连通,移动床吸附塔的出气口与硫后烟气管道相连通,该装置对SO2吸附量较大,同时吸附设备较小,且吸附剂损耗较低,同时安全性较高。同时安全性较高。同时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床式烟气低温吸附脱硫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烟气脱硫
,涉及一种移动床式烟气低温吸附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燃煤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SO2,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目前,燃煤烟气主流脱硫技术是石灰石

石膏湿法脱硫技术,该方法通过将SO2与石灰石浆液反应,生成难溶的硫酸钙(石膏)脱除。湿法脱硫使用大量的石灰石作为脱硫剂,石灰石的大量开采造成严重的山体破坏,产生大量的脱硫废水也给电厂带来了处理难题。
[0003]此外,活性焦(炭)干法脱硫技术也是目前比较成熟的脱硫技术之一,在日本、德国以及我国都有广泛应用。活性焦(炭)干法脱硫技术运行温度一般在100

150℃进行吸附,在该温度下,SO2与烟气中的H2O 和O2反应生成H2SO4,因此SO2的吸附是通过化学吸附的方式,以H2SO4的形态实现吸附的。吸附的H2SO4通过加热再生,生成高浓度的SO2,制取硫酸或硫磺等产品;或通过水洗再生方式,将吸附的H2SO4洗涤出来。
[0004]活性焦(炭)干法脱硫的吸附和加热再生机理如下:
[0005]吸附反应:SO2+H2O+1/2O2=H2SO4[0006]加热再生反应:2H2SO4+C

CO2+2SO2+2H2O(350

450℃时的主要反应)
[0007]H2SO4+C

CO+SO2+H2O(450℃以上时的主要反应)
[0008]活性焦(炭)干法脱硫技术有以下几个缺点:
[0009]1、硫容(SO2吸附量)较低,一般低于30mg/g,活性焦(炭)装填量大,吸附设备大;
[0010]2、加热再生温度高,一般高于350℃,热耗较大,且容易产生活性焦(炭)自燃,因此再生过程中必须防止与氧气的接触,安全性较差;
[0011]3、加热再生过程中活性焦(炭)参与反应,吸附剂消耗很大,再生气中含有大量CO2,CO等气体,影响SO2的回收利用。
[0012]常规活性焦(炭)干法脱硫装置如附图1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移动床式烟气低温吸附脱硫装置,该装置对SO2吸附量较大,同时吸附设备较小,且吸附剂损耗较低,同时安全性较高。
[001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移动床式烟气低温吸附脱硫装置包括除尘后烟气输入管道、增压风机、烟气余热回收器、烟气冷却系统、硫后烟气管道、移动床吸附塔及解吸塔;
[0015]除尘后烟气输入管道经增压风机与烟气余热回收器的入口相连通,烟气余热回收器的出口与烟气冷却系统的入口相连通,烟气冷却系统的出口与移动床吸附塔的烟气入口相连通,移动床吸附塔底部的多孔吸附剂出口与解吸塔的入口相连通,解吸塔的多孔吸附剂出口与移动床吸附塔顶部的多孔吸附剂入口相连通,移动床吸附塔的出气口与硫后烟气
管道相连通。
[0016]烟气冷却系统采用两段式喷淋冷却结构。
[0017]烟气冷却系统采用三段式喷淋冷却结构。
[0018]解吸塔的多孔吸附剂出口经链斗提升装置与移动床吸附塔顶部的多孔吸附剂入口相连通。
[0019]多孔吸附剂为活性焦或分子筛。
[0020]在工作时,除尘后的高温烟气经增压风机送入烟气余热回收器中,通过烟气余热回收器将烟气温度降至70℃以下,其中,回收的热量用于供应热水、蒸汽或用于制冷,经余热回收后的烟气进入到烟气冷却系统中,通过喷淋降温或者间接换热的方式降温至室温以下温区,其中,室温以上温区冷却通过冷却水带走热量,室温以下温区冷却采用制冷的方式;冷却后的烟气进入到移动床吸附塔中,并通过与移动床吸附塔中装填的多孔吸附剂接触,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脱除烟气中的SO2,然后进入到硫后烟气管道中,吸附饱和的多孔吸附剂从移动床吸附塔的底部通过自重落料的方式排出,进入到解吸塔中,并在解吸塔中,通过加热或抽真空的方式,对吸附饱和的多孔吸附剂进行再生,解吸出SO2气体;解吸完成后的多孔吸附剂送入移动床吸附塔的塔顶,重复使用。
[0021]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所述的移动床式烟气低温吸附脱硫装置在具体操作时,通过烟气余热回收器及烟气冷却系统对烟气进行降温,对SO2吸附温度较低,吸附量大,吸附剂装填量少,移动床吸附塔中吸附剂的循环量低,吸附设备小,另外,本技术采用物理吸附的方式,易解吸,解吸温度低,热耗低,吸附剂不易自燃,安全性较高,可采用真空抽吸的方式解吸,同时,解吸过程中吸附剂不参与反应,吸附剂几乎不产生损耗,可以在无吸附剂补充的情况下连续运行。另外,烟气降温过程中析出的大量酸性冷凝水,经中和处理后可供电厂使用,降低电厂耗水量,可广泛适用于电厂烟气、钢厂烧结烟气和焦炉烟气等烟气脱硫。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为增压风机、2为烟气余热回收器、3为烟气冷却系统、4 为移动床吸附塔、5为解吸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参考图2,本技术所述的移动床式烟气低温吸附脱硫装置包括除尘后烟气输入管道、增压风机1、烟气余热回收器2、烟气冷却系统3、移动床吸附塔4、解吸塔5及硫后烟气管道;除尘后烟气输入管道经增压风机1与烟气余热回收器2的入口相连通,烟气余热回收器2的出口与烟气冷却系统3的入口相连通,烟气冷却系统3的出口与移动床吸附塔4的烟气入口相连通,移动床吸附塔4底部的多孔吸附剂出口与解吸塔5的入口相连通,解吸塔5的多孔吸附剂出口与移动床吸附塔4顶部的多孔吸附剂入口相连通,移动床吸附塔4的出气口与硫后烟气管道相连通。
[0028]解吸塔5的多孔吸附剂出口经链斗提升装置与移动床吸附塔4顶部的多孔吸附剂入口相连通;多孔吸附剂为活性焦或分子筛。
[0029]在工作时,除尘后的高温烟气经增压风机1送入烟气余热回收器2 中,通过烟气余热回收器2将烟气温度降至70℃以下,其中,回收的热量用于供应热水、蒸汽或用于制冷,经余热回收后的烟气进入到烟气冷却系统3中,通过喷淋降温或者间接换热的方式降温至室温以下温区,其中,室温以上温区冷却通过冷却水带走热量,室温以下温区冷却采用制冷的方式;冷却后的烟气进入到移动床吸附塔4中,并通过与移动床吸附塔4中装填的多孔吸附剂接触,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脱除烟气中的 SO2,然后进入到硫后烟气管道中,吸附饱和的多孔吸附剂从移动床吸附塔4的底部通过自重落料的方式排出,进入到解吸塔5中,并在解吸塔 5中,通过加热或抽真空的方式,对吸附饱和的多孔吸附剂进行再生,解吸出SO2气体;解吸完成后的多孔吸附剂送入移动床吸附塔4的塔顶,重复使用。
[0030]实施例一
[0031]600MW燃煤机组的烟气(烟气流量200万标方/小时,SO2含量 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床式烟气低温吸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后烟气输入管道、增压风机(1)、烟气余热回收器(2)、烟气冷却系统(3)、移动床吸附塔(4)、解吸塔(5)及脱硫后烟气管道;除尘后烟气输入管道经增压风机(1)与烟气余热回收器(2)的入口相连通,烟气余热回收器(2)的出口与烟气冷却系统(3)的入口相连通,烟气冷却系统(3)的出口与移动床吸附塔(4)的烟气入口相连通,移动床吸附塔(4)底部的多孔吸附剂出口与解吸塔(5)的入口相连通,解吸塔(5)的多孔吸附剂出口与移动床吸附塔(4)顶部的多孔吸附剂入口相连通,移动床吸附塔(4)的出气口与硫后烟气管道相连通;烟气冷却系统(3)采用两段式喷淋冷却结构或三段式喷淋冷却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床式烟气低温吸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解吸塔(5)的多孔吸附剂出口经链斗提升装置与移动床吸附塔(4)顶部的多孔吸附剂入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床式烟气低温吸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世清郜时旺王绍民蒋敏华肖平黄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